《疏林茅屋圖》是元代畫家張觀創作的紙本墨筆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畫平坡老樹,茅舍掩映,水闊山遠,清雅空幽。樹木勾點結合,錯落有致,坡石用墨濕潤,畫風承北宋李成、郭熙一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疏林茅屋圖
- 年代:元代
- 作者:張觀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25.8厘米,橫59.6厘米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墨筆畫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畫面的右下角坡岸連綿,坡岸上湖石橫臥,有數株老樹拔地而起,樹幹曲直向上,樹幹上長滿了疤結,枝葉繁密,相互穿插:兩樹間的山坡上有二間茅舍屋宇,大門敞開,屋中一人伏案獨坐,似止在翻閱書卷,神態自然:兩坡岸架有一座板橋,橋下溪水潺潺流淌,橋外有童子攜琴前來,遠處山巒連綿,又露出山頭,或隱或現,雲煙繚繞,迷霧茫茫,湖面空曠浩渺,有一扁舟張帆行進。畫面右側作者款署:“至正戊戌八月,張觀制”。畫幅上端有清高宗弘曆題詩。鈐有“安氏儀周書畫之章”一印。
創作背景
張觀筆下的樹枝,多以蟹爪出之.很明顯是近乎李郭的傳派。而畫中的墨色氣韻,就更近於吳鎮的習慣了。圖左側。有畫家自署:“至正戊戌八月張觀制。”至正戊戌,是公元1358年,其時倪瓚58歲,王冕72歲,吳鎮已過世4年了。
藝術鑑賞
此圖章法採用宋馬遠、夏圭一角景,筆法則用李成、郭熙遺意,筆力勁健,意境清遠。山石先用濕筆勾出其輪廓和脈絡,然後以墨反覆皴擦,墨色濃淡相間,山石的陰面,墨色濃黑,山石的陽面墨色淺淡,給人觀之有一種立體感。橋下的溪水不著一筆;圖中的樹木其樹身先用淡墨疏疏寫出,濃墨復上,又隨手在枝頭處勾斫樹葉,寥寥數筆,形神俱全。整個畫面以淡作為基調,只有在要緊處略加重筆。淡為濃作鋪墊,濃在淡中愈見精神,故整個畫面顯得清淡秀潤。此圖雖取景平淡,卻有令人尋思的魅力所在。
歷史傳承
此卷曾經明項元汴、清安岐和乾隆內府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者簡介
張觀,生卒年未詳,元代畫家。字可觀,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元末遷嘉興(今屬浙汀),明洪武初客長洲(今江蘇吳縣)。少游汁湖,工畫山水,先學馬遠、夏卡,後與吳鎮、盛懋相交,筆墨大進,雍容蒼秀,格韻並佳:精鑑別古書畫器物,性好硯石。洪武(1368—1398)中卒於長洲之周莊,以硯殉葬:傳世作品《秋林遠航圖》卷、《月下人物圖》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