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錐

疊錐

疊錐(cone in cone)是指岩層面上出現的一種錐形凹陷,錐高常約1~10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疊錐
  • 外文名:cone in cone
  • 特徵:沉積岩層面上出現的一種錐形凹陷
  • 錐高:1~10厘米
  • 學科:構造地質學
  • 位置:沉積岩層面上
主要特徵,成因與分布,疊錐構造,

主要特徵

疊錐(cone in cone)是沉積岩層面上出現的一種錐形凹陷,由許多小圓錐體套疊在一起組成,錐底朝上,錐頂朝下。有時它們分叉,形成復錐。錐高1~10厘米,錐角為30°~60°,組成物質為纖維狀方解石,少數情況下為菱鐵礦、石膏等。錐體軸垂直於層理。多出現於不純的石灰岩中,如泥質灰岩、泥灰岩、鈣質粘土岩等。

成因與分布

疊錐的成因尚有爭論,一般認為是在成岩及後生階段,沿剪下面的溶解作用和結晶作用造成的。疊錐常見於泥灰岩、鈣質泥岩中,也可見於石灰岩和方解石脈中。它是由一連串漏斗狀錐體套疊在一起所組成。錐體一般垂直於層面或脈壁,在層面上呈同心圓狀,縱切面上呈“V”字型套疊。錐高一般1~10cm,錐頂角30~60°。

疊錐構造

由許多漏斗狀圓錐體疊套起來構成的沉積構造。多見於鈣質粘土岩、泥灰岩或含泥石灰岩中。疊錐的組成物質主要為纖維狀方解石,纖維趨於平行錐軸,偶見鐵白雲石、菱鐵礦疊錐體。錐體多垂直於層面分布,因此從層面上看為同心環狀。錐體的頂可向上或向下,錐高一般為1~10cm,錐頂角30~60°。關於疊錐的成因尚無定論。一般認為疊錐形成於後生作用階段,主要是壓力作用的結果,可能同時伴有溶解和結晶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