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輔碑目

《畿輔碑目》是清代樊彬撰著的一部記錄研究清代天津、北京及直隸省古代碑刻、遺蹟的專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畿輔碑目
  • 作者:樊彬撰
簡介,歷史背景,樊彬,

簡介

《畿輔碑目》搜羅的碑刻多乾嘉諸名家所未見,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研究價值。《畿輔碑目》 - 歷史
樊彬篤嗜金石文學,曾花費極大精力尋訪海內碑刻。歷代碑刻既是書法藝術的精華,又具有“載史存史證史”的作用,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樊彬生活的年代,雖已有《金石錄》、《金石萃編》等多部金石碑版的著錄存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有不少新發現的碑刻被收錄與囊括進去。有感於此,樊彬時刻關注各種碑刻的出土新發現,並且邁開雙腳,不辭辛勞,踏遍林間山野,廣尋未見著錄的金石碑刻,匯集成書,著《畿輔碑目》二卷、《待訪碑目》二卷。樊彬在是書自序中談到了他的動機、感受及《畿輔碑目》、《待訪碑目》的內容和體例。他說:“畿輔古刻,散見諸家著述者甚少。而近代出土又時有見聞,其埋棄榛莽間者更不知凡幾,不有記載,將使日就掩沒,重為可惜。乃即耳目所及之現有碑刻錄目匯存,自周至元,凡得一千五百數十種;舊籍所書世鮮傳本者,概歸待訪,附錄於後。時獨山莫友芝同客京師,善其所為,更冀其仿《關中金石記》、《山左金石志》之例,編纂成書。”
《畿輔碑目》搜羅的碑刻多乾嘉諸名家所未見,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研究價值。大概是在清代未能刊行的緣故,經查,張之洞編纂《書問答問》時並未將《畿輔碑目》列在他的這部指導治學門徑的舉要目錄之中,而是將晚清趙之謙自刻本《寰宇訪碑錄補》(先前有孫星衍、刑澍的《寰宇訪碑錄》)列入其中。不過,據天津學人高凌雯講,張之洞謂會稽趙之謙刊行《寰宇訪碑錄補》,什九皆樊彬所輯也。高老先生此話有何依據,或謂趙之謙從哪裡得到的《畿輔碑目》鈔本,趙究竟從樊彬書中吸取了哪些東西,如今已難以查考。

歷史背景

《關中金石記》、《山左金石志》之例,編纂成書。”
《畿輔碑目》搜羅的碑刻多乾嘉諸名家所未見,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研究價值。大概是在清代未能刊行的緣故,經查,張之洞編纂《書問答問》時並未將《畿輔碑目》列在他的這部指導治學門徑的舉要目錄之中,而是將晚清趙之謙自刻本《寰宇訪碑錄補》(先前有孫星衍、刑澍的《寰宇訪碑錄》)列入其中。不過,據天津學人高凌雯講,張之洞謂會稽趙之謙刊行《寰宇訪碑錄補》,什九皆樊彬所輯也。高老先生此話有何依據,或謂趙之謙從哪裡得到的《畿輔碑目》鈔本,趙究竟從樊彬書中吸取了哪些東西,如今已難以查考。《畿輔碑目》 - 樊彬

樊彬

樊彬生於嘉慶元年(1796),八歲喪父,少時即有文名,與邑人梅成棟、董懷新、慶雲崔旭、任丘邊浴禮、寶坻高繼珩相友善。這些人都是知名的文人學者,樊彬在他們中年齡最小,卻與他們的才氣不相上下,當時許多要人都稱讚樊彬“有國士之目”。樊彬屢試京兆不等,先是充當國史館眷錄,繼授冀州訓導,再遷湖北蘄水縣丞,調鐘祥縣丞,後權知遠安、建始等縣。告歸後,僑寓京師,居貧淡泊,至老精力不衰,所與交往者皆一時好古之士。邊浴禮、寶坻高繼珩相友善。這些人都是知名的文人學者,樊彬在他們中年齡最小,卻與他們的才氣不相上下,當時許多要人都稱讚樊彬“有國士之目”。樊彬屢試京兆不等,先是充當國史館眷錄,繼授冀州訓導,再遷湖北蘄水縣丞,調鐘祥縣丞,後權知遠安、建始等縣。告歸後,僑寓京師,居貧淡泊,至老精力不衰,所與交往者皆一時好古之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