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華西醫院宣傳部部長廖志林在醫院宣傳這個崗位中浸淫20年後的心血之作,書中詳細展示了作者親身經歷並成功解決的醫院新聞危機案例,為不習慣也不願意和媒體打交道的醫院同行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當醫者遭遇記者
- 作者:廖志林
- ISBN:978-7-5163-0748-9
- 頁數:236頁
- 定價:58元
- 出版社:軍事醫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推薦序,
編輯推薦
記者來了?!
醫者請鎮定。
這本書給你說一些故事,醫院和媒體最精彩的博弈,驚心動魄。
這本書給你講一個道理,應付媒體心好累,正視記者才有道可尋。
這本書給你支幾個招兒,作者鎮守醫院宣傳大關20年,成功化解新聞危機無數,乾貨多多。
上到院長、主任,下到醫生、護士,不妨都來一讀,已備不時“臨危”之需。
內容簡介
這本書詳細剖解了作者20年來在醫院宣傳崗位上成功化解的各類新聞危機事件,並提煉出了一套在實戰中被不斷驗證的新聞危機管理機制,為當下醫院應對新聞危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同時,這本書也是每位醫療人應對外界輿論必備的實操手冊。
作者簡介
廖志林,現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宣傳統戰部部長,副研究員,《健康報》駐四川記者站記者。
從事醫院宣傳工作二十多年,能夠以媒體記者和醫院宣傳者的雙重身份,研究和審視中國醫院的輿論環境,運籌醫院傳播。
學術研究重點關注醫院輿論環境及醫院宣傳行銷,研究成果形成系列講座《醫院新聞危機處置與媒體關係建設》、《醫院宣傳行銷》、《醫院新媒體運營管理》、《醫院新聞策劃》、《當醫者遭遇記者》等;相關內容聚合後,開發為四川大學商學院與華西醫院聯合舉辦的醫院管理MBA課程——“醫院傳播戰略”,開課講授。
目錄
導 言 那些驚世駭俗的醫療新聞
2014年8月,“羊水栓塞門”
2013年12月,“子宮門”
2013年7月,“烤嬰門”
2011年9月,“8毛門”
2010年7月,“縫肛門”
第一章 有更慘的,也有安然的
左腳和右腳
還是“左腳和右腳”
第二章 醫院新聞危機,埋在人行道上的“地雷”
埋在人行道上的“地雷”
被新聞“顛覆”的醫療
只有醫者知道
第三章 記者,為什麼老拿醫者開刀
記者,躲不起
“神壇”上的醫者
最薄弱的安全線
第四章 怎么走,才不會踩“地雷”
內部聯動,一致“對外”
把苗頭扼殺在搖籃中
第五章 怎么躺,才不會“中槍”
有十五萬才做手術,一歲小朋友只能“等死”
醫院拒絕癌症病人,叫來警察將其抓走
第六章 “天王蓋地虎”,一舉拿下負面大新聞
撲滅負面新聞的星星之火
吃回扣整改“第一案”
第七章 “ 寶塔鎮河妖”,一句話說服媒體老總
“以後哪個‘雜種’再同情病人!”
對記者說“不”!
第八章 “醫鬧”“醫賴”,放馬過來
“醫鬧”,放馬過來
“醫賴”,陪你去見報
第九章 做隊友而不是對手,讓記者參與糾紛處置
把記者變成解決糾紛的隊友
記者為什麼可以成為隊友
第十章 新聞危機禍起蕭牆
和婦產科“反目”的內科醫生
和醫院“反目”的引進人才白月風
當院長“亮了”
第十一章 “讓子彈飛”,以不變應萬變
保全“圍毆”病人家屬被贊
一塊潛藏二十年的紗布
第十二章 大數據時代下的醫院輿情系統
管好用好醫院輿情
搞情報竟如此簡單
第十三章 醫院宣傳行銷那些事
推薦序
假如希波克拉底見到約翰·彌爾頓
結識本書作者廖志林,源於我寫《解密華西》。
最初,他只是我的信息源和建議提供者,但伴隨幾十杯熱茶暖胃的暢聊,我漸生一個強烈的意識:他不會只是我職業生涯中的過客,而是願意用心去交的摯友。因為,他魅力四射。
他最閃亮的魅力,除了心直口快,便是在醫院傳播領域獨有一套。
當我萌生這個判斷時,內心同時升起一個頗顯荒誕的聯想:假如希波克拉底見到約翰·彌爾頓(前者被西方尊為“醫學之父”,後者在全球新聞傳播領域赫赫有名),兩人會談些啥?依我想,像他們這種雄才大略之人,一定會促膝長談並結下深誼。
醫與媒相互了解,注定利大於弊。
問題在於,二者如何相互了解與合作?廖志林正好擅長這門學問。
他留給我的印象,有5個鮮明的符號:
第一,兼具醫者和記者雙重身份。雖然他並非臨床醫生,但至今20多年供職於醫院,同時兼任《健康報》記者13年。這樣的工作經歷,使他平時情不自禁同時站在兩個視角察人觀事。
第二,拋出前瞻性觀點。新世紀之初,當時國內公立醫院普遍只是被動接受媒體報導,而廖志林那時便以第一作者身份,與3名同事發表題為《醫院與媒體要合作,不要鬥爭——論醫院對新聞資源的管理和輿論的導向》的文章,主張醫院與媒體“要合作不要鬥爭”。
第三,積澱了豐富的醫院傳播經驗。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雅安地震的救援期間,他先後接待了上萬名(次)記者,由此被譽為我國“接觸記者最多”的醫院宣傳部部長。更考驗他的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作為全國著名的醫療機構,每天都被若干名記者緊盯。
第四,構建醫媒合作長效機制。廖志林認為,醫院越向媒體開放,越能傳遞真實和完整的信息。因此,華西醫院在2001年便建立起接待媒體的長效機制,醫院宣傳部發動基層人員兼職通訊員,鼓勵他們源源不斷地向宣傳部提供信息。當記者抵達華西醫院採訪,醫院宣傳部總能提供多條新聞線索,並協助他們追蹤採訪當事人。
第五,活用新傳播工具。華西醫院宣傳部一直緊跟新媒體浪潮,幾年前在院內建立起微博矩陣並制定微博發布規則;當微信公眾號興起,華西醫院又推出官微,而且站在讀者“悅讀”的角度撰寫內容。另外,熟諳媒體規律的廖志林,善於主動提供素材吸引媒體報導。
其實,上述這些還只是廖志林圍繞“醫媒合作”所思所行的片段,如同我們按下再多的快門,也難以記錄全部精彩旅程一樣。業內很多人知道,他除了“玩轉”醫媒合作,還善於巧妙、合法地處理醫院輿論危機。
無論如何,中國隨著新醫改逐漸深入,以及醫療服務持續改善,醫療與媒體兩個領域的交集必將日趨增多,這是任何人無法阻擋的趨勢。身處浪潮之中的醫者和記者,無疑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對方並開放合作,這樣才能消除誤解,才能更準確地向公眾傳遞信息。基於這個大背景,廖志林通過本書用活潑有趣的語言,給醫院提供諸多值得借鑑的信息傳播和輿情管理方法。
我們構想希波克拉底見到約翰·彌爾頓,雖略顯荒誕,又何嘗沒有現實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