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普遇上傳播

當科普遇上傳播

《當科普遇上傳播》是2019年7月1日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正偉、高宏斌、申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科普遇上傳播
  • 作者:李正偉、高宏斌、申浩
  •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0468340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當前,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傳播與科普的內容及形式都有了極大改善。這既給科普帶來了壓力與挑戰,也帶來了發展機遇。因此,科普如何借新媒體技術發展的東風,並運用現有傳播學理論,從理論到實踐都成為一個完備而成熟的體系,成為科普界人士所關心的問題,這也正是本書探討的主要內容。

圖書目錄

第一章經典傳播學理論及其帶給科普的啟示
一、控制研究——“把關人”理論
(一)新聞選擇的“把關人”理論
(二)移動網際網路背景下“把關人”理論所面臨的挑戰
(三)“把關人”理論在科學新聞報導中的套用
二、客群研究
(一)個人差異論
(二)社會分化論
(三)社會關係論
(四)作為市場的客群理論
(五)麥奎爾的目標客群理論
(六)小結
三、內容研究
(一)擬態環境理論
(二)信息的選擇或然率公式
(三)小結
四、媒介研究
(一)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中的媒介觀及啟示
(二)科普廣播的聽眾心理
(三)無意注意理論對科普的啟示
(四)小結
五、效果研究
(一)魔彈論——超強效果階段
(二)有限效果階段
(三)適度效果階段
(四)回歸強效果階段——沉默的螺旋假說
(五)小結
六、綜合研究
(一)拉斯韋爾模式
(二)香農—韋弗教學模式
(三)奧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環模式
(四)韋斯特利—麥克萊恩模式
(五)賴利夫婦的傳播系統模式
(六)馬萊茲克的社會傳播結構
(七)德弗勒互動過程模式
(八)符號互動論
(九)皮爾斯的符號傳播模式
第二章新媒體背景下產生的傳播學觀點及啟示
一、傳播者研究
(一)新意見領袖論
(二)新媒體的二級意見領袖
(三)意見領袖社區遷移行為影響因素模型
(四)小結
二、傳播內容研究
(一)認知盈餘
(二)長尾理論
(三)用戶生成內容
(四)新媒體言論
(五)數據新聞
(六)策展新聞
(七)小結
三、傳播媒介研究
(一)新媒體權衡需求理論
(二)補償性媒介理論
(三)場景理論
(四)智媒化
(五)智慧型新聞或新聞思維器
(六)新聞遊戲
(七)沉浸新聞模式
(八)媒體融合的“中央廚房”模式
(九)小結
四、傳播客群研究
(一)信息繭房
(二)“煎餅人”理論
(三)小結
五、傳播效果研究
(一)網路傳播中的反沉默螺旋
(二)敏感的螺旋
(三)網路環境下第三人效果
(四)新媒體的議程設定和網路議程設定理論
(五)新媒體輿論的生命周期理論及模型
(六)網路謠言傳播、擴散及消解模型
(七)小結
六、其他研究
(一)技術接受模型
(二)信息消費理論
第三章啟示與總結——移動網際網路背景下的科學傳播
一、科學傳播以客群為中心是大勢所趨
(一)科學傳播應與客群溝通交流
(二)科學傳播應了解客群的需求
(三)科學傳播中的雙向互動與平等
(四)移動網際網路背景下科學傳播中的困境
二、傳播者應該採取的立場
(一)把關無處不在
(二)意見領袖對客群影響大
(三)多個視角的科學傳播更有效
(四)新媒體技術拓展了科學傳播
三、科學傳播應以內容為王
四、對科學傳播的審視
(一)科學傳播的複雜性
(二)科學傳播的不確定性
(三)科學傳播的長久性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前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