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當生命遭遇颶風洪流
- 外文名:《颶風洪流》:作家於蛟預言的紙媒生態
- 作者:周浚安,筆名風流雲
- 創作年代:2013年
- 作品出處:作家文匯,中國文明網等
- 文學體裁:文學評論
內容梗概,創作過程,點評鑑賞,
內容梗概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傳播領域大變革的到來,新媒體的迅猛擴張,就像是一場席捲而過的大颶風,就像是一場波濤滾滾的大洪流。傳統紙媒雖然有著很長的歷史源流,但無論是時效性,還是經濟性,抑惑是可讀性,在這樣的颶風洪流中,都顯得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擊。對此,這部小說《颶風洪流》可以說是一枚炸彈,更是一枚信號彈,給予人們更多的是警示。
創作過程
2013年,巴山作家於蛟出版了一部長篇小說《颶風洪流》,講述了從撥接到WiFi遍地,從墨香書卷到數字閱讀,從寫信到微信,從戶外單立柱到移動大屏,從紅警、半條命到各種3D巨製……新媒體改變世界,吞噬紙媒體的生存空間,紙媒正在走向衰落背景下,紙媒及紙媒職場內外紛爭,情場慾火焚身,官場暗流涌動,商場利慾薰心,上演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發人深省的都市鬧劇的故事。
這部小說是國內首部相關題材的作品,於蛟以犀利的目光,樸實直白的手法,展示出凰城紙媒的一場生存危機大戰。周浚安一讀便不忍釋卷,深為作品大膽批判而驚嘆,也深為現代人性的扭曲而憂慮。不過,因其高度的敏感性,這部小說陷入了曲高和寡的境地,部分讀者敬而遠之。有感於此,周浚安輾轉反側,大膽執筆,寫下了這篇文學評論,發表於《作家文匯》報,其後相繼被《四川作家網》《中國文明網》等媒體轉載。
點評鑑賞
此文是一篇全方位思考小說《颶風洪流》及其相關的媒體變革時期社會生態的文學評論,首先介紹了這部作品產生的背景,然後以作品為出發點,探尋報紙這一傳媒載體的歷史源流,揭示媒體生存中殘酷的競爭,在生存中媒體人在人倫道德面前卑微,拷問生命、人性與成功的定義,解析作品對社會的鏡鑒與警示作用。
首先從美國人的迷茫切入,引出所要評論的作品。援引美國教授菲利普·邁耶的一句預言“2044年,傳統紙媒即將走向消亡,確切地說,是2044年10月,最後一位日報讀者將結賬走人”,將人們帶進了這部“直擊紙質傳媒生態的作品”所產生的時代背景。
然後由作品入手,探尋紙媒歷史:“西漢時期,我國便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報紙,邸報。15世紀,德國開始出現印刷新聞紙,而‘報紙’的英文單詞Newspaper最早是在1655年,英國第一家報紙《牛津公報》上出現的。而今,已有千百年歷史,一直承載著信息傳播使命的報紙卻正在等待著‘2044’的到來。”
接著指出,無論是紙質媒體,還是社會中的其他存在,都是圍繞著一個實體而旋轉的,那就是經濟。於國家而言,有GDP;於個人而言,有年收入;於企業而言,有營業額;於報刊而言,有發行量。誰能夠運轉好經濟,誰就更能搶占市場,誰就更有影響力,那么誰也就更能持續發展。發展到最後,說白了就是政治上的較量。政治就像空氣一般,雖然總是在幕後,總是在暗箱中產生,但是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之點明,操作是需要代價的,需要金錢甚至是肉體:“當‘乾爹’梁尚君把玩她細皮嫩肉的手時,她想起了岳之語說過的一句話,‘女人的資本是什麼?不就是身體么!’靠在了梁部長的身上,躺到了梁部長的床上。”
最後層層深入,對成功、人性、生命,進行了一系列的拷問:一場政治風雨的突然降臨,將孟關雲、梁尚君一夥打入了地獄,岳之語也被逼著與妻子假離婚,而蔣童也不得不調離。一場自然災難,讓田世林等人昔日的氣派,眼前的繁華,炙手可熱的權力,翻滾跳動的金錢,以及觸手可及的美色,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烏有。岳之語失明了,卻才開始看清世界。然而,還有多少耳聰目明的人呢,他們看清了嗎?顯然目前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