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城建歷史,自然地理,
簡介
是中俄交界的重鎮,坐落在興凱湖畔。南與俄羅斯的圖裡洛格水陸相連,一橋之隔,是國門口岸的所在地。
城建歷史
當壁鎮--是中俄交界的重鎮,坐落在興凱湖畔。南與俄羅斯的圖裡洛格水陸相連,一橋之隔,是國門口岸的所在地。
從1889年起,當壁鎮開始有居民居住,當時人稱此地為“快當別”。到1912年人口陸續遷入,鎮內也有了商業的雛型。至1917年人口逐漸增多。1927年,鎮內初具規模,南北3里,東西4里,鎮內店鋪成行,日益繁榮。中蘇貿易開始興隆,中國主要以大豆出口換回日雜用品,這裡的繁華期從1926年持續至1934年。1933年日軍占領中國東北邊陲,逐步實行了邊界封鎖,從而使中蘇之間貿易受到限制。
1935年雙方又都設立了邊卡進行嚴格檢查,出口的穀物糧食關稅也不斷增長,貿易量越來越少。1941年6月日軍開始淨化邊界,將當壁鎮保全部燒光,居民四散,從此當壁鎮就有名無實了。
1946年,中共東安地委中蘇貿易小組在當壁鎮組織了邊界臨時貿易,到1947年10月終止,後轉到綏芬河口岸。
1988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密山市建立當壁鎮對蘇貿易口岸,從此當壁鎮日益繁榮。從1985年起,黑龍江墾區的八五一零農場開始在當壁鎮發展旅遊業,並以其美麗自然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各地的遊客。1992年黑龍江農墾總局在當壁鎮設立經濟合作區,並於2000年發展成為省內唯一一家以旅遊為特色的開發區。如今當壁鎮已成為集旅遊度假休閒觀光與國際貿易的邊境重鎮。
自然地理
當壁鎮,於清代鹹豐年間(1851—1861年)建屯,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已是密山三鎮之一,民間邊境貿易口岸,隸屬密山府管轄。中華民國時期,隸屬白泡子保管轄。東北淪陷後,始設當壁鎮保,後隸興凱村。因系國境軍事禁區,後被日軍將村莊燒毀。1958年後為國營農場分場駐地。1988年8月,設定當壁鎮,將三梭通鄉的慶勝村、八五一零農場二分場等地區劃為當壁鎮的行政區域。境內有八五一零農場二分場。已將興凱湖畔闢建了旅遊區,白棱河上建有公路橋,南通俄羅斯,北通密山鎮,已成為密山的邊境口岸城鎮。出口貨物以輕紡產品、農產品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