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目錄
第一章 緒論本書目錄
一、科學(P2)自然科學(P3)科學精神(P9)
二、科學與技術的區別(P4)
三、自然科學的特徵
四、廣義技術的基本特徵(P8)
五、自然科學的社會功能(P11-18)
六、現代技術創新的作用(P18-24)
七、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本特徵(P24-31)
第二章 當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重要成就和新趨勢
一、20世紀四大基礎理論、五大理論模型(P32)
二、20世紀技術創新成就(P32)
三、非線性科學、系統科學、複雜性研究(P56-61)
第三章 信息科學技術
一、信息(P62)、信息的特點(P62)、信息科學、信息技術(P64)二、人類歷史上的五次信息革命(P64)
三、20世紀信息技術成就(P66)
四、21世紀信息技術發展趨勢(P75)
五、計算機知識、網際網路知識(P71-75)、格線(P78)、網路技術(P83)、通信技術(P88)
六、人工智慧(P81-82)
第四章 生命科學與生命技術
一、生命科學體系(P104)
二、20世紀生命科學的三大成就(P106)
三、21世紀生命科學發展趨勢(P109)
四、基因(DNA)工程、人類基因組計畫(P115-119,125,148)
五、克隆(P119-124,146);
六、生物安全問題和社會倫理問題(P139-148)
第五章 新能源技術
一、人類的三代主體能源(P150)
二、一次能源、二次能源(P152)
三、化石燃料對環境造成的破壞(P154)
四、核裂變、核聚變(P158-161)
五、可再生能源(P161-167)
六、節能新技術的途徑(P167)
七、中國能源的現狀、特點、全局性問題(P169-172)、21世紀中國能源科技戰略(P172)
第六章 新材料技術
一、材料(P176)、新材料(P178)、傳統的三大工程材料(P176)
二、超導科學技術(P190)、納米科學技術和材料(P192-202)、納米安全性(P202)
第七章 空間技術
一、人類發展空間技術的三個目的(P205)
二、宇宙速度(P206)
三、空間技術系統的三個部分(P207)
四、宇宙空間資源(P208)
五、空間技術三個研究領域(P211)
六、未來國際空間領域的關係(P212)
七、21世紀空間技術發展趨勢(P211-222)
八、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就(P222)
第八章 海洋科學技術
一、海洋的重要性(P224、246)
二、人類開發海洋的主要目的(P224-228)
三、現代海洋開發的新特點(P228-231)
四、海洋能源和海水資源(P243-246)
五、海洋環境污染問題、海洋災害、中國海洋生態環境問題、海洋環境保護(P246-252)
第九章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一、環境(P254)、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P256)、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生態環境(P255)、生態平衡(P257)
二、環境問題(P258)、原生環境問題和次生環境問題(P258)、環境問題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P259-260)
三、環境污染(P260-261)
四、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P262)
五、資源危機(P263-266)
六、人口增加對環境的破壞、解決的方法(P266-267)
七、生態學兩大定律(生物和環境是整體、多樣性導致穩定性,P268);生態學三大觀念(生態循環、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
八、廣義環保技術、綠色科技(P271)
九、為什麼科學技術在保護環境方面的處境是很尷尬的(P272)
十、可持續發展(P277);可持續發展三個基本原則(P276);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P279)
第十章 高技術產業和知識經濟
一、為什麼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P280-281)
二、科學技術的乘數效應(P281)
三、高技術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P282-285)
四、為什麼說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高技術的負效應,P285-287)
五、知識經濟(P292)、知識經濟的特點(P293-295)
六、知識管理(P296)、知識管理的目標是創新(P296-297)
七、什麼是科學的人才觀(P297-29)、中國的人才強國戰略(P300-302)
第十一章 科教興國戰略和我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一、科教興國戰略(P306)
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五條措施,P307312)
三、863計畫(P312)
四、創新(P316)、國家創新體系(P317)、國家創新體系的特徵(P318)
五、當前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P320)
六、21世紀中國國家創新體系(P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