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三藏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讚譽為“當代敦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代敦煌
- 所指:西安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
玄奘三藏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讚譽為“當代敦煌”。
玄奘三藏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讚譽為“當代敦煌”。玄奘三藏院氣魄恢弘,其細微處飛檐跳腳、雕樑畫棟,組合在一起,蔚為大觀。大遍覺堂內供奉有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和銅質坐像,殿內壁面布滿描摹法師生平事跡...
《當代中國敦煌學研究 : 1949—2019》是2020-11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作者是郝春文 / 宋雪春 / 武紹衛。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敦煌學研究(1949—2019)》分四個階段回顧了中國敦煌學研究發展的歷程。第一階段以1930年為界分為兩個時期。即1909年至1930年為一個時期,這是敦煌學興起的時期。1931年至...
《敦煌如是繪》藝術展2024年1月6日在北京金隅喜來登大酒店FUN社區開放式藝術空間開幕。展品包括敦煌畫院經典館藏的泥本、紙本臨摹壁畫作品及當代演繹的版畫作品等。現場還設定了一處模擬敦煌石窟空間,市民可手持電子蠟燭,觀看壁畫細節,沉浸式感受古人石窟觀畫的體驗。 北外站 在2023年12月,敦煌畫院聯合北京外國語...
常書鴻(1904年4月6日—1994年6月23日) [19],出生於浙江杭州,滿族,滿姓伊爾根覺羅 [16],別名廷芳、鴻 [18],祖籍熱河 [1] [4],中共黨員,中國現當代油畫家、敦煌學家 [4] [14] [38]、藝術理論家 [20],其主要壁畫臨摹作品有《鹿王本生(257窟)》《薩陲那本生(428窟)》《須達拏太子本生》《四飛天...
20世紀初,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物流散到國外,眾多國家學者研究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獻的豐富內涵與珍貴价值,敦煌學成為國際漢學中的顯學,敦煌研究院亦成為國際敦煌學研究的最大實體。加強敦煌學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不僅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東西方文明交流史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對推動當代世界文化交流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奇幻敦煌沉浸藝術展”於2022年5月1日在浙江德清上渚山奇幻谷景區正式開啟。活動背景 本次展覽以敦煌圖案藝術為核心,融合了大量臨摹精品,以常氏父女血脈相連的故事為起點,向觀眾講述敦煌藝術。同時,展覽聯合諸多當代藝術家合作打造沉浸式多媒體互動打卡展區,內容將敦煌藝術與旅遊元素相結合,通過旅遊的途徑打開了...
敦煌壁畫,特指中國敦煌石窟內壁的繪畫藝術作品,屬於世界文化遺產。敦煌壁畫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個石窟歷代壁畫,規模巨大,技藝精湛,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敦煌壁畫描繪了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係、神與人的關係,寄託良願,安撫心靈。敦煌壁畫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
敦煌畫院與中信出版社於2022年夏天推出《敦煌如是繪:接續1600年美的歷程》,內容是面向公眾講述壁畫臨摹傳承人的淵源、訪談和作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當代精神力量。《敦煌如是繪:接續1600年美的歷程》榮獲第十八屆文津獎推薦圖書獎 ,豆瓣評分8.6 ,被評為 中信出版社年度好書 、天貓年度新書,入圍年度中國好書,...
《敦煌壁畫與現代山水畫》力圖從當代山水畫實踐者的角度出發,來解讀敦煌壁畫形式元素的特性及其對山水畫創作的啟示。 《敦煌壁畫與現代山水畫》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對敦煌壁畫形式因素的具體分析;另一部分是挖掘敦煌壁畫對水墨山水畫創作手法和理念的諸多啟發。兩部分都是從視覺形式和視覺心理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重返敦煌:敦煌書學溯流與當代意義重構》是2014年4月西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伯衍。內容簡介 《重返敦煌:敦煌書學溯流與當代意義重構》是作者(周伯衍)從敦煌歷史的研究入手,以書法為切入點,詳細探討了敦煌經書書法在中國書法史的變遷,沿革及各級發展,同時,以發展敦煌書學當代意義的全新視角,揭示了...
樊錦詩,女,漢族,1938年7月出生於北平,浙江杭州人,中共黨員,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1977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1988年任...
《雲賞敦煌》是由敦煌研究院製作的系列短視頻,共40集,其中英文10集、中文30集,每集約10分鐘。該視頻於2023年1月22日14時上線首播。劇情簡介 “雲賞敦煌”系列短視頻旨在向世界全面展示我省石窟文物保護研究成就,弘揚優秀歷史文化,進一步講好敦煌故事、甘肅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雲賞敦煌”...
《在敦煌》作者以參與者的視角,圍繞敦煌的文化、生態,以詩人的靈性和小說家的睿智,寫出了歷史與現實的敦煌、宗教與世俗的敦煌、藝術與生活的敦煌,全書閃爍著理性的哲學思辨和悲憫的人文情懷。作者緊扣“一帶一路”文化戰略的核心區的敦煌如何肩負文化復興這一重任,以“在敦煌”的狀態對當代敦煌的文化狀態進行了理性的...
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於2014年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竣工啟用儀式於9月10日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舉行。中心簡介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是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的“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甘肅省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核心展示內容為“數字敦煌”與“虛擬洞窟”,主要藉助當代先進的數位技術和多媒體展示手段,向...
張小剛,生於1977年,湖北武漢人,歷史學博士,研究館員。現任敦煌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人文研究部副部長(兼)、考古研究所所長(兼)。人物經歷 200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專業,同年到敦煌研究院工作。2011年6月,畢業於武漢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上世紀初,敦煌莫高窟被重新發現,中古時期連續一千多年的壁畫、彩塑,掩埋在流沙里的無數美術傑作,改寫了中國繪畫史,引發了當代中國畫家長達70年的本土西行。張大千、常書鴻、段文杰、董希文等一大批藝術家在莫高窟追慕晉唐,重返傳統,他們從敦煌汲取了中國繪畫變革的力量。許多藝術家終其一生面壁臨摹,雖九死其猶...
本書精美裝幀、全彩印刷,讓每一位讀者全面地了解榆林窟、認識敦煌!作者簡介 邢耀龍,敦煌學學者、歷史新銳作家、詩人。當代敦煌移民,於榆林窟守窟多年。曾任職於瓜州縣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擔任敦煌研究院駐杭州師範大學訪問學者。現為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青年學者,四川省樂山市美術館顧問,出版專著《敦煌大歷史》。
敦煌研究院,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莫高窟(院本部),是國際敦煌學研究的最大實體,負責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慶陽北石窟寺管理的甘肅省直綜合性研究型文博事業單位,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古代壁畫...
我們不知道答案,但可以在當下社會中用自己的方式與它對話。創作背景 作者對自我文化背景的愛好了解,加上青春時期對常書鴻先生和敦煌的興趣去創作的。藝術家簡介 吳佳,1995年生於四川遂寧。2020年畢業於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專業美術學油畫,研究方向是中國當代藝術。2020年就職于吉利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劉達強敦煌壁畫精選/中國當代繪畫範本 《劉達強敦煌壁畫精選/中國當代繪畫範本》是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2013年,他與蘭州交通大學藝術學院合作申報的課題《敦煌泥彩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被國家社科基金藝術類項目立項;2016年,他參加“非遺進校園”活動,為敦煌市三危中學學生開展敦煌彩塑講座及泥塑技藝培訓;2017年,他開辦“當代敦煌”微信平台,致力於傳承、弘揚、發展敦煌文化藝術。(甘肅日報評)
自1998年以來,鄭炳林已培養博士71人,其中39人晉升教授,12人被評為博士生導師,32人晉升為副教授,不少人已成為中國國內敦煌學領域的研究骨幹。鄭炳林教授先後出版著作10餘部。各種圖書獎4項。主編《敦煌學研究文庫》《敦煌學博士文庫》《當代敦煌學者自選集》《敦煌吐蕃文獻選輯》《西北史地文化研究文庫》《絲綢...
該書選編兩漢至當代描寫敦煌的詩詞歌賦千餘首,約100萬字。預計今年上半年即可結稿出版。《敦煌詩選》的編輯,是陽關博物館編輯出版敦煌文獻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得到了國際敦煌學界的肯定和贊同,一致認為《敦煌詩選》的出版將填補敦煌文獻中沒有詩詞歌賦類專集的空白。17、2008年,陽關博物館五周年之際,出版...
趙聲良,男,漢族,生於1964年8月,中共黨員,雲南昭通人,文學博士,研究館員。1984年到敦煌研究院工作。曾任敦煌研究院編輯部主任、副院長、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共二十大代表。人物經歷 198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同年到敦煌研究院工作。2000年3月,獲日本成城大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