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是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歐巧雲。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
- 作者:歐巧雲
- ISBN:9787802473874
- 定價:22.00 元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
- 開本:32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序言,後記,文摘,
內容簡介
《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研究的生命教育主要側重於大學生既要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又要讓大學生認識生命本體,掌握一些生存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生命觀,激發大學生的生命潛能,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社會性、靈性的全面均衡的發展。高校生命教育是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生命的生理過程、生命發展知識的講授,讓他們對自己有較深的認識,珍惜和珍重他人及一切生物的生命,並讓大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培養對他人及社會的關愛,使大學生人格獲得和諧發展。生命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是一種喚醒心靈的教育,也是一種精神教育。其意義在於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熱愛生命,創造生命價值,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社會關懷,讓他們學會自我尊重的同時兼容差異,敬畏自然的同時胸懷社會,最終領會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構建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編輯推薦
《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講述了:生命是最寶貴的,人生的一切奮鬥、成功與幸福,都附在失而不能復得的生命上。
目錄
第一章 生命、生命觀、生命觀教育概述
一、生命的起源
(一)詮釋生命
(二)生命的起源
(三)生命的特徵
二、生命觀的歷史類型
(一)何為生命觀
(二)我國生命觀的歷史類型
(三)西方文化的生命觀
(四)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生命觀
三、生命觀教育
(一)何為生命觀教育
(二)外國生命觀教育給我們的啟示
(三)我國生命觀教育的經驗及教訓
第二章 當代大學生生命觀的生成根源
一、理論淵源
(一)西方哲學的生命觀
(二)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價值觀
二、文化背景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命哲學思想
(二)現代文化對生命的人文關懷
三、現實根由
(一)大學生主體內在因素
(二)社會、家庭、學校外在客觀因素
第三章 當代大學生生命觀的四重主題及基本特徵
一、當代大學生生命觀的四重主題
(一)生命與自我
(二)生命與自然
(三)生命與社會
(四)生命與自由
二、當代大學生生命觀的基本特徵
(一)能較好地珍愛生命並追求生命的價值
(二)對於自殺基本上有正確的認識
(三)對於學校實施生命教育有強烈的渴求
(四)絕大多數大學生都在積極追求生命的和諧
第四章 當代大學生生命觀的基本內涵
一、生命本質觀
(一)何為生命本質
(二)探尋生命之本質
二、生命價值觀
(一)何為生命價值
(二)追求生命之價值
三、生命過程觀
(一)何為生命過程
(二)了解生命之過程
四、生命存在觀
(一)何為生命存在
(二)珍惜生命之存在
五、生命修養觀
(一)何為生命修養
(二)加強生命之修養
六、生命境界觀
(一)何為生命境界
(二)提升生命之境界
第五章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理性選擇
一、生命觀教育是大學生生命觀生成的本體動力
(一)生命觀教育是大學教育題中應有之義
(二)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目標及主要內容
二、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規律
(一)科學的指導思想是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靈魂
(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主題
(三)理論聯繫實際是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關鍵
(四)提高生命的質量是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歸宿
(五)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是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重點
三、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對策選擇
(一)開發課堂潛能,激發大學生的生命價值。
(二)加強審美教育,以美育促進大學生的生命價值體驗
(三)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培養生命情感
(四)實現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雙向結合
(五)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生命價值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社會性、靈性的全面均衡發展。高校生命教育是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生命的生理過程、發展知識的講授,讓他們對自己有較深的認識,珍惜和珍重他人及一切生物的生命,並讓大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對他人及社會的關愛,使大學生人格獲得和諧發展。生命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是一種喚醒心靈的教育,也是一種精神教育,其意義在於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熱愛生命,創造生命價值,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社會關懷,讓他們在學會自我尊重的同時兼容差異,在敬畏自然的同時胸懷社會並最終領會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構建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書研究的生命教育主要側重於引導大學生既要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又要讓大學生認識生命本體,掌握一些生存的知識技能;同時也要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生命觀,激發大學生的生命潛能,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人世間最美好的是生命。大學是人生的一個關鍵時期。大學生是整個社會最富朝氣、最具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群體,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大學生由於種種原因選擇自殺或者傷害別人,所以重視和倡導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不僅意味著對大學生個體自然生命的關切,更意味著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與人生態度的引導與提升。加強大學生的生命教育,既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嶄新課題。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後記
生命是最寶貴的,人生的一切奮鬥、成功與幸福,都附在失而不能復得的生命上。沒有了生命,一切都等於零。那么,我們該擁有什麼樣的生命教育課?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即從人本角度關注個體的發展,個體生命最低層次的目標是尊重生命,最高的發展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是衡量高等教育是否圓滿完成其目標的最終尺度,“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價值取向是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的最高境界和目標就是人的全面發展”。通過基礎教育階段講解生命起源問題,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誕生、成長、生病、衰老、死亡等現象,讓學生認識生命和敬畏生命。同時在大學生繼續深化他們理解生命的不可逆性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生存觀,愛惜生命,呵護生命,自覺地張揚自己的生命價值。大學生認識自己的生命應做到熟知有關保持身體和心理健康的知識,知道如何擁有強健的體魄,懂得如何增進身心健康發展,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如在遭火災、溺水時如何自救和他救等。在遭遇痛苦時,能積極調節不良情緒,即使輸掉一切,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世界是神秘的,生命存在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所以,敬畏生命是一種終極追求,是對人的終極關懷的體現。所有的教育是否能夠對個體的精神成長負責,是否能夠對學生的成長起促進作用,根本上要取決於教育者是否敬畏生命,是否能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不以自己的好惡或學生個體的差異而否認學生生命存在的價值。教育若忽視了這一點,也就成為統治和奴役的工具,也必然成為人的成長和發展的枷鎖。
文摘
第二章 當代大學生生命觀的生成根源
一、理論淵源
(一)西方哲學的生命觀
在西方,對生命問題的關注有著相當長的歷史,且積累了深厚的思想資源。古希臘時期,對人的生活、生命的關注和重視是一個重要的哲學理念。古希臘人把一個人的生活是否幸福、生命是否有意義和價值,深深地鐫刻在自己的心靈深處,他們追求生活的幸福,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追求人格的完善和美滿。因此,有人說,一部希臘思想史,就是圍繞人的生活和生命這一主題展開的。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時期最早明確地主張要重視人的生命,要關切人的生命,倡導人的“生命和諧”的哲學家。他主張在人世間,惟有生命最可貴,而且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尊貴的,也都是神聖的。蘇格拉底是第一個“把人們的眼光從天上拉到了地上,從自然引回到人事”的哲學家。他認為在他之前的哲學研究,過於關注對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的探討,而忽略了對人的現實生活和真實生命的關注。蘇格拉底認為,外部的物質世界只是人的生命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條件,而人的真正意義和最高價值卻在於人自己的心靈,在於人的靈魂的豐富和安寧。基於這種認識,蘇格拉底提出了自己的生命學說。首先,蘇格拉底認為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生命在於道德上的“善”。一個人的生命光輝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由道德的高尚帶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