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從掲示以德為先的本質和基本原理入手,闡述了以德為先用人思想的本質、內容、原則、機制及其相互關係;總結了以德為先用人思想的歷史脈絡、文化淵源和精神特質;提出了幹部之德的範疇規定性及標準;構建了幹部之德的考核評價機制體系;搭建了以德為先用人思想實現的基本框架。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以德為先用人思想的內在規定 第三章 以德為先用人思想的歷史演進 第四章 以德為先用人思想的基本要求 第五章 以德為先用人思想的實踐路徑 |
創作背景
重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中國文化中的瑰寶。古語云:“德,國家之基也。”“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在當代中國,堅持採用以德為先的標準選任幹部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它既是對國家、人民的要求,更是對執政黨及其黨員幹部的要求;它事關黨執政國家政權的成效,更事關黨的政治形象與人心歸屬的問題。因此,必須將黨員幹部的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作為首要的、根本性的問題來研究,將“以德治黨”的政黨倫理切實地貫穿到黨員幹部選拔任用的各個環節,全面提高黨員幹部隊伍的德性水平。基於此,《當代中國以德為先用人思想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的主要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如下:①以德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中國文化是德文化。德的觀念發展歷經四個演化過程,即政治層面的德治、個人層面的道德品質、超越具體層面的純粹美好之德、人的個人修養和品格。德包括道德,德具有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意義。德是具體的、歷史的,沒有永恆不變的形態,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同時代,同一時代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的社會經濟關係都會產生不同的德的規範。德具有隱蔽性、多樣性、多變性、主觀性、內斂性等特徵。
②堅持全面、聯繫和發展的德才觀,德與才是辯證統一的,德主才從,缺一不可。德與才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得益彰,互相轉化。
③在社會主義道德的規範體系中,幹部的德是權力道德,屬於特殊行為領域的道德要求。幹部德的內涵包括忠誠、公正、為民、務實、清廉五個方面;外延包括政治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幹部德的內涵與外延,共同構成了幹部德的標準。
④幹部德的考核評價是一個難題。應擴大民主、客觀公正、注重實績、區分層次、突出重點,完善考評體系,健全考評機制,創新考核方式,從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和價值維度等多維度視角,用系統思維綜合考量,考准考實幹部的德。
⑤制度和法制是以德為先用人思想實現的根本保證。選拔方式、教育方式、幹部德的立法、監督方式和激勵方式必須形成合力。選拔是前提,教育是基礎,幹部德的立法是根本,監督是保證,激勵是促進。要做到選賢任能、用當其時,知人善任、人盡其才;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與行相統一,培育良好乾部道德;要把幹部德中基本的、重要的道德規範上升為法律規範,實現幹部道德法律化;要建立堅強有力的組織監督體系、獨立客觀的輿論監督制度和以民主為核心的大眾監督制度;要對幹部的道德實踐進行正確的利益導向,使品德好的幹部在精神、物質、職務上都不吃虧。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劉萬民(1963—),男,漢族,吉林梨樹人,博士,吉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傳統文化、倫理思想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