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與土地革命》是202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畲族與土地革命
- 作者:蘭桂英
- 出版時間:2024年3月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1092802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畲族與土地革命》是202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畲族與土地革命》是202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畲族的歷史經歷、居住分布和民族特性,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展的土地革命,進而創建與國民黨政權分庭抗衡的中央蘇區,在諸多方面有著十分驚人的契合,正是這種契合使...
一、畲族地區生產資料占有與階級分化情況 二、畲族地區階級剝削情況 三、畲族生產和畲民生活情況 四、畲民的自發反抗與鬥爭-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畲族人民革命鬥爭 一、土地革命時期 二、抗日戰爭時期 三、解放戰爭時期 四、新中國建立初期 第三節 民國時期畲漢民族的互動與友好 一、覺醒與團結:政治層面的...
1.百年來畲族人民反民族歧視、反民族壓迫鬥爭的見聞 2.土地革命時期畲民對紅軍支援的見聞 3.畲族參與抗日救亡運動的見聞 4.解放戰爭時期畲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鬥爭的見聞 5.中共地下黨組織在畲族地區建立與發展的親歷與見聞 6.建立在畲族聚居區根據地的蘇維埃政府的親歷與見聞 7.新中國成立初期畲族地區的剿匪、...
人物簡介 第二章 名錄 第一節 烈士名錄 第二節 土地革命時期被錯殺平反昭雪人員名錄 第三節 “五老”名錄 附錄 1、90畲族人口分布 2、人口上百的畲族自然村 3、民族工作十五年的展現 4、黃蜂頭(節錄)5、部分諺語選 6、福鼎縣畲族雙人舞《豐收喜》7、畲家二月起歌台 8、語言詞法例選 後記 著作權頁 ...
一、土地革命時期 二、抗日戰爭時期 三、解放戰爭時期 第九章 民族事務管理 第一節 族務管理 一、族譜 二、祠堂 三、排行、分房 四、家庭 五、社會組織 六、習慣法 第二節 行政管理 一、機構 二、畲族自治縣 三、畲族鄉(鎮)四、民族幹部 五、民族團結 第十章 婦女 第一節 妝飾 第二節 地位 第三節 ...
第二節革命組織 第三節土地革命 第四節武裝鬥爭 第五編文化志 第一章民間文學 第一節歌謠 第二節故事 第三節諺語 第二章民間藝術 第一節音樂 第二節舞蹈 第三節工藝美術 第三章教育 第一節私塾 第二節國小 第三節中學 第四節成人教育 第四章衛生 第一節醫療保健 第二節畲族醫藥 第五章文化體育 第一...
據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寫的《龍泉人民革命史》記載,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開展武裝鬥爭的同時,開始了浙西南中共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工作。1935年5月中旬,挺進師在龍浦邊界成立中共浙西南特委,同時建立中共龍(泉)浦(城)縣委,下設龍遂區委、龍浦區委等。龍浦區委以龍泉高山、青井、草鞋嶺、水塔、岱頭...
政治部等機關人員共200多人,艱苦轉戰於梅埔豐邊縣地區。途經豐順縣潭江的畲族山村時,他動員大埔南部赤衛隊員40餘人,歸編第十一軍,擴大了紅軍隊伍。1931年,羅欣然壯烈犧牲於大埔縣南部和豐順縣東部邊界的赤色山村。他為革命血染青山、英勇獻身,為建立東江革命根據地和梅埔豐蘇區,堅持工農武裝鬥爭,做出了貢獻。
鐘進才(1903-1936),畲族,福建省霞浦縣州洋鄉嶺頭村人。1903年8月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1933年秋參加革命鬥爭,時任坪岩崗村蘇維埃政府主席,參加了霞鼎(霞浦、福鼎)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閩東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4年底,國民黨調集重兵圍剿閩東蘇區,鐘進才隨閩東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轉移山區堅持...
藍成安 藍成安,畲族,福建省霞浦縣鹽田鄉鹽田村人。1901年8月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1933年9月參加革命鬥爭,時任里馬鄉紅帶隊(共產黨領導的農民自衛武裝)戰士,參加了霞鼎(霞浦、福鼎)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閩東蘇區反“圍剿”游擊戰爭。1934年3月在南門厝與敵作戰中犧牲。
土地革命時期閩東畲族人民的革命鬥爭(1960)關於畲族來源與遷徙(1983)畲族研究三十五年(1985)淺談畲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幾個問題(1987)畲族文化史(1994)畲族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997)畲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協調發展(195)第四部分 關於其他民族的研究 中東南地區少數民族(2001)各民族概況(1994)我國各少數民族在...
當時,因南昌起義的武裝部隊南下廣東,黃道又一次遭反動當局通緝,根據中共江西省委的決定,他潛回自己的家鄉橫峯縣,在少數民族畲族的聚居地樓底蘭家成立中共橫峰區委,任書記。與時任中共弋陽區委書記的方誌敏和邵式平等一起,投身土地革命,共同領導弋(陽)橫(峰)農民武裝暴動,開始了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戰鬥...
該村保存著中共閩西特委機關舊址“樹槐堂”、我黨早期黨校“閩粵贛三省幹部訓練班”舊址“鴻玉堂”和當年毛澤東同志休養、讀書的圳背岩“主席洞”等革命遺址文物。近年來,該村依託“樹槐堂”、“主席洞”、“鴻玉堂”等革命遺址,發揮傳統文化遺產,著力展現畲族風情,特別是該村配合龍巖市、上杭縣民宗局和古田會議紀念...
鐘耀泰畲族,福建省上杭縣茶地鄉久泰村人。鐘耀泰畲族,福建省上杭縣茶地鄉久泰村人。1930年參加革命鬥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任中共代英縣(即上杭縣)縣委書記。參加了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率紅軍游擊隊轉移山區堅持游擊戰爭。同年底在...
清末至民國十八年(1929年),爆發“土地革命一,紅軍在廈老、雁石建立區、鄉蘇維埃政府,從此廢除社甲制度。龍巖縣設六坊十八社。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冬,十九路軍進駐雁石,設區、鄉自治委員會。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蔣介石軍隊入岩,雁石設區公所,下設聯保,管轄保、甲,建立保、甲制度;民國二十五年...
有的村在革命戰爭年代作出了重大貢獻,如現代史上第一次農民運動的發端處,農民革命領袖李成虎的家鄉蕭山鳳凰村;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所在地鳳林——馬頭崗村;陳望道首次翻譯《共產黨宣言》的義烏分水塘村;亭旁農民起義的發源地三門包家村;土地革命時期松陽、遂昌、龍泉、雲和游擊鬥爭中心的松陽安岱後村;1935年...
青原紅軍幹部學院前身為東固紅軍學校,位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領導創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一東固革命根據地(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畲族鄉)。在根據地創建發展過程中,賴經邦、李文林等領導人根據革命形勢發展和實際鬥爭的需要,創辦了一所特殊的學校——紅二團教導隊,後來逐漸發展,在1930年正式成為第一所正規...
卓炳吉(1885-1935),福建省羅源縣霍口畲族鄉洋頭裡村人。1934年參加革命鬥爭,曾為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第十三獨立團戰士,參加了羅源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連羅(連江、羅源)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4年9月,紅十三團編入閩東獨立師,北上作戰時,留在羅源革命根據地堅持革命鬥爭。同年底,國民黨調集重...
民國三年(1914年),分屬廬陵道吉安縣、吉水縣地。土地革命時期,境內為蘇區範圍。民國二十年(1931年)11月,屬蘇區公略縣地。1949年7月,吉安解放,復為吉安縣、吉水縣地。1951年9月,分屬吉安專區吉安市、吉安縣、吉水縣地。1953年1月,分屬吉安專區吉安縣、吉水縣地;同年12月,分屬吉安市、吉安縣、...
東方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光澤縣李坊鄉上觀村,為一層磚木結構建築,占地面積100平方米,保存較完整,部分屋面、牆體破損。土地革命時期,為加強對黎川、光澤、邵武等閩贛省邊界地區的領導,中共閩贛省委決定在三縣邊界地區設立東方縣。1934年1月,東方縣失陷,4月東方縣停止活動。大洲談判舊址 大洲談判舊址,位於...
土地革命時期,彭德懷率領紅五軍曾在此駐紮,村中設有紅軍醫院,院牆上還存留當年紅軍書寫的多條宣傳標語。特產美食 橫江葡萄 橫江葡萄產自吉安縣,通過優選歐美名優葡萄品種單株培育,在吉安縣特定的小氣候環境條件下,按照地方標準進行標準化生產而栽培出來的極品葡萄,它在品相和風味上,表現出比其他葡萄更優良的特性...
詔安縣有漢族、畲族、壯族、土家族、侗族、苗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藏族、彝族、滿族、布依族、瑤族、京族、黎族和白族、哈尼族、傣族、土族、么老族等20個民族。少數民族以畲族人口最多,有3個民族村(港頭畲族村、美營畲族村、汀洋畲族村),其他少數民族一般因工作、移民安置或婚嫁而遷移,散居在縣內各鄉鎮、...
1915年4月,黎有章出生於江西省吉安縣東固鎮(今青原區東固畲族鄉)古竹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小時候生性靈活乖巧,又很懂事,雖然沒有讀多少書,但懂得很多道理。由於家裡貧困,黎有章常常幫著父母打柴放牛,做田裡的農活,是一個勤勞吃苦的農家孩子。土地革命時期 1927年,共產黨員賴經邦、曾炳春等,為了解救窮人...
辛亥革命後,萬載縣屬江西軍政府管轄。民國三年(1914年),全省劃為四道,萬載縣屬廬陵道。1915年廢道,各縣直屬省管轄。1921年劃全省為13行政區,萬載縣屬第八行政區管轄。1924年縮改全省為八行政區,萬載縣屬第二行政區管轄。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年),萬載縣大部分地方為紅色蘇區,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屬於...
《土地革命時期閩粵贛蘇區的客家婦女生活》,《黨史研究與教學》 2005/01 《溫床與中樞:南宋與明中葉贛南在客家民系中的地位》,《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2005/02 《客家婦女人文性格及其歷史成因》,《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2 《客家研究的新收穫——2004年客家文化研討會綜述》,《龍巖師專學報》 ...
新中國成立後,興國山歌在宣傳土地革命、歌唱新中國等方面更是名聞遐爾。1996年,文化部正式將興國命名為“山歌之鄉”。景寧山歌 景寧山歌,是景寧人民在生產、生活鬥爭中創作的口頭文學。景寧人民喜愛山歌,以歌代言,溝通感情;以歌論事,揚善懲惡;以歌傳知,比睿鬥智。不僅婚嫁喜慶和逢年過節唱,且在生產勞動...
安仁山離富田街市二十餘千米,海拔528米,為富田境內最高的一座山。土地革命時期,曾山同志經常在安仁山一帶開展革命活動。山腰有座千年古剎“能仁寺”,始建於隋唐時期。宋代時,寺廟裡開設了館舍,供方圓百里的學子們讀書,文天祥、鄧光薦、彭殿元、解縉、鄒元標等學者都曾來這裡遊歷講學。天馬山 天馬山緊靠富田街...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團第六師十七團團部技術書記,第五師政治部幹事、團政治處技術書記、連政治指導員。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二團政治委員,中共完縣縣委書記兼支隊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第三縱隊九旅政治委員,八旅政治委員,華北...
土地革命時期,小龍鎮全境屬蘇區。1931年第二次圍剿時,毛澤東同志在境內指揮了第二次反圍剿首戰白雲山戰鬥。文物古蹟 白雲山戰鬥指揮所 白雲山戰鬥指揮所位於小龍鎮白雲山峰頂的一座古廟中,距泰和縣城100多千米。古廟前後兩棟相連,中有天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古廟曾被燒毀,1976年得到重新修復。建築面積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