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村志

浙江省名村志

《浙江省名村志》是一本講述浙江省農村的雜誌。

基本介紹

  • 書名:浙江省名村志
  • 作者:魏橋,王志邦,俞佐萍
  • ISBN:7-213-01091-3
  • 類別:方誌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年8月
前言,意義,

前言

中國是世界上農村人口最多的國家。全國11億多人口,9億多在農村。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不興,國家不可能興;農民不富,地方不可能富;農村不穩,社會不可能穩。這是最基本的國情,也是最明白的道理。為此,農村、農業、農民,古往今來始終受到有識之士的關心和重視。一代方誌工作者當然不能例外。
社會主義時期新方誌的編纂已歷10餘年,出版了大量志書,包括省、市、縣誌和各類專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方誌家族。可是在這個家族中,村志卻為數寥寥,有的被忽視,有的地方尚無暇顧及,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連收錄志書比較完備的《浙江方誌考》一書,20卷中也僅有鄉鎮志,而無村志的記載。當然,從全國來說,較為著名的村志還是有的,如收入《四庫全書》的安徽《杏花村志》,全志12卷,首1卷,末1卷;江蘇《紫堤村志》曾多次纂修。但總的來說,村志為數甚少,影響不大。
以一村之力,修一部上規模、夠水平、能傳世的志書是確有困難的。退而求其次,要在一部縣誌中記述所屬各村狀況,也會顯得節外生枝,過於累贅。為此,經過修志同行反覆論證,決定調動全省方誌界的積極性,選擇部分村莊,編纂一部《浙江省名村志》。

意義

 在本書編纂過程中,實踐不斷給我們以教育,認識也不斷深化,感到主要有以下兩層意義:其一,當前人們期望,到本世紀末全國人民生活能達到小康水平。要實現此目標,重要的問題恐怕在於農村。重大的困難恐怕也在農村。如果農村不能實現小康,全國的小康只能是一句空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想得更深遠一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縮小三大差別,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本書收集的不少農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農村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並使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推動,從而能逐步縮小工農差別;有的村通過市場建設,發展配套服務等途徑,加快農村城鎮化的進程,因而縮小了城鄉差別;有的村通過提高村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使農民的智慧型迅速提高,增強生產經營能力,開始縮小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從這些村活生生的事實中,可以看到我們夢寐以求的光明的前程正在閃耀。
其二,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過去在漫長的歲月中,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耕與織相結合,實行“男耕女織”。解放以來,尤其是近10年來有了很大的改變。由於經濟基礎、經營方式的變遷,不少地方的民情風俗在演變。有的地方過去那種“士服詩書,農安壟畝,工多外來,商唯坐售”的封閉狀況逐漸消失了,代之以新的觀念。從這些變化中可以悟出許多深層次的道理。
對村的研究、論證具有上述諸方面的重要意義。可是要研究首先要有系統的資料。編寫村志就是為各方人士提供一部可靠的資料。可是對眾多的名村,要了解它的歷史和現狀,了解它的發展軌跡並非易事。我們依靠浙江方誌同行的共同努力,選擇全省較為著名的604個村,經過過去的積累,現實的調查,歷時兩年,編成《浙江省名村志》(分上、下兩冊),以適應現實和歷史的需要,並補本屆修志之不足。入選的村約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1.4%(據浙江省民政廳1992年8月18日統計,共有43697個行政村)。
本書選擇的名村,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歷史上的名村,一類是近年來新興的名村,其中也有的兩者兼而有之。何謂“名村”?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事實上也很難有一個可以定性或定量的標準。本書所收,有的是出於收入分配、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質、生活環境、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考慮;有的是在考慮其他因素的同時,著眼於該村人均收入已超過相當數量的標準;有的則因在歷史發展和現實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顯著特色而收入。當然也有個別名村,因種種原因似該收而未收入。因此,不能簡單地得出未收入本書者,即非名村的簡單結論。
本書收入的名村既有共同的方面,也各有特點。其中有是聯合國環境保護開發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環保單位之一的鄞縣上李家村、奉化滕頭村、蕭山山一村;有村民人均國民年收入已達8500美元的蕭山航民村;有全國“百強”村之一的蕭山東恩村、紹興富強村;有家庭工業迅速發展,人均收入已達2880元的瑞安上塗村;有在豐產試驗和科技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貢獻,早在1962年就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標兵團幹部”所在地的臨海小海門村;還有興學傳統,曾在村里辦過義學、書院、高小、簡師以致縣重點中學的金華湯溪村。
有的村以某項專業、特產致富,如以汽車、機車配件著稱的瑞安韓田村,以五金鐵器名聞遐邇的永康古山村,有“藥材之鄉”之稱的磐安宅口村,全國聞名的“服裝金三角”義烏大陳村,有“鞋都”之稱的瑞安橫街村、仙降村,全國聞名的柳市電器城所在地樂清長虹村,造紙業聞名的富陽三合村,海蝦生產基地溫嶺車關村,以種桑養蠶著稱的德清北代舍村,養牛蛙致富的臨海利豐村。嘉善有個西滸村,70年代末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民謠稱:“有女不嫁西滸村,一年到頭做煞人,拆個一角八分頭,買包雄獅過癮頭”;而如今“七萬八萬不稱富,樓房別墅戶連戶,姑娘不肯出西滸,富兒不愁媳婦討”。慈谿有個東河村,從僱農村變成共富村。類似這樣的由窮到富發生劇變的村還有不少收入此書。
有的村以地域、歷史特色見長,如江南首次發現翼龍化石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臨海岙里村,越國固陵城遺址所在地蕭山湘湖村,伍子胥躬耕過的建德乾潭村,相傳東晉黃大仙煉丹成仙處的金華山口馮村,戚繼光抗倭遺蹟所在地臨海桃渚城裡村、蒼南下在村,范仲淹陸游任州牧、知府時常去焚香參禪的建德龍山村,岳飛抗金行軍至此、飲潭水而出名的蕭山歡潭村,古建築聞名全國的東陽盧宅,號稱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鄭宅,越劇發源地嵊縣馬塘村,著名戲鄉新昌梅渚村。這些村的今古,常常可以引起人們緬懷歷史,激發愛國、懷古的熱忱。
有的村是歷史名人後裔移居建村,發展自成特色的名村,如三國時期吳大帝孫權後裔聚居,以古建築著稱的富陽龍門;諸葛亮後裔,號稱諸葛氏聚居規模為江南第一的蘭溪諸葛村;唐代鄭虔後裔聚居地,俗美風淳、禮讓之里三門高梘村;朱熹後裔聚居地,以辦義塾、禁賭、保嬰而出名的衢縣園林村。
有的村在革命戰爭年代作出了重大貢獻,如現代史上第一次農民運動的發端處,農民革命領袖李成虎的家鄉蕭山鳳凰村;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所在地鳳林——馬頭崗村;陳望道首次翻譯《共產黨宣言》的義烏分水塘村;亭旁農民起義的發源地三門包家村;土地革命時期松陽、遂昌、龍泉、雲和游擊鬥爭中心的松陽安岱後村;1935年成立蘇維埃政府的龍泉水塔村;抗日戰爭時期浙江省臨時省會所在地雲和紅光村;革命老區永康芝英村、義烏蔣宅村等。這些村的歷史本身就是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生動的教材。
有的村是著名的僑村,如瑞安竹溪村、永嘉上沙村、青田山口村以及為僑胞提供集中居住而開闢的瑞安華僑新村。僑胞捐資辦學、興建公益事業的舉措,展示出他們愛國、愛鄉的赤誠之心。
有的村是著名的畲族村,如景寧雙後降村、高演村以及武義周處村、平陽王神洞村、龍游浦山村。這些村40多年來畲民生活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我國民族平等和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正確政策的充分體現。
有的村是名人故里,名聲遠播,如南朝陳霸先耕地於此的長興白溪村,丹溪故里義烏赤岸村,生前為百姓謀利、死後被百姓奉為胡公大帝的南宋名臣胡則的故鄉胡庫,藝術大師吳昌碩的故鄉安吉鄣吳村,國畫大師潘天壽的故鄉寧海冠莊,戲曲理論家李漁的故鄉蘭溪夏李村,著名作家馮雪峰故里義烏神壇村,愛國志士郁達夫的故鄉富陽城裡村,越劇表演藝術家尹桂芳的故鄉新昌磕下村,浙江金溫鐵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南懷瑾的故鄉樂清南宅村,著名報人王惕吾的故鄉東陽王村光,張學良夫人、名聞於世的趙四小姐的故鄉蘭溪洞源村,陳誠故里青田高市村。
有的村是歷史上的進士之村,當今的教授之村,如紹興陶堰村、東陽蔡宅、永康下里溪村、淳安文昌村、寧海前童、泰順白粉牆村。
有的村以特產著名,如塘棲枇杷產地的餘杭姚家埭村,賞梅勝地餘杭超山村,產竹名村安吉雙一村,湘湖純菜發源地蕭山老虎洞村,桐鄉槜李原產地桐鄉桃園村,楊梅產地蕭山杜家村,五指姜產地永康中山村,宣蓮產地武義柳城,白蓮產地建德里葉村,香菇專業村慶元崗後洋村。
有的村以自然風光著稱,如位居嵊泗列島省級風景名勝區、擁有天然大沙灘的嵊泗基湖村,自然景觀遍布村區的樂清林山村和黃坦硐村。
有的村則以某項見長列入名村,如號稱“天下第一龍”的楊家板龍所在地三門楊家村,計畫雕鑿百米大佛的臨海高幋濉
上述名村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在改革開放的巨浪中,引人注目。它們各有所長,千姿百態,構成不同的地域特點和時代特色。
本志的編纂,指導思想上堅持從微觀的記述中,反映浙江各個地域聚落髮展的特點,反映各個區域的經濟、文化以及風俗民情的不同特色;堅持從各村的實際出發,求實存真;既繼承方誌的傳統,又有創新。形式上,體例只求大致統一,允許不拘一格。
本志收入的名村,編寫上的大致要求是:第一,追溯村落形成的歷史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這是有相當難度的。不少村由於歷史文獻不足,長期來受到厚今薄古的影響,忽視自己村的歷史,忘記祖先的現象還相當普遍。這次下了大力氣重新進行調查、訪問、挖掘,收到不少效果。這方面雖然有的還不夠理想,但從本書各村的記載中,大體能看到浙江北部和南部、山區和平原、內地和沿海村落發展的地域特點。
第二,在村的共性中力求顯示個性,形成自己的特點。長期以來,由於基層工作指導思想上的一般化、一刀切,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出現忽視特點的現象,使有的村固有的特色在逐漸忽視和削弱之中。近年來,不少村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或者因地制宜,或者別出心裁,千方百計搞活經濟,結出種種成果,取得了耀眼的業績。本志十分重視這一點,對村的記述不採用平鋪直敘、面面俱到的寫法,而是充分做到以特點和特色見長,由此達到以點見面的目的。通過各個村的記述,大體可以看出浙江村級經濟發展的區域特點,以及在不同經濟體制和不同經濟模式下的區域經濟特色以及由此而帶來的村區公益事業的不同特色。
第三,方誌志人,以事傳人是歷代修志的傳統之一。一個村所以能夠在歷史上創造輝煌的業績,在現實生活中進入先進行列,都離不開人民,離不開傑出和比較傑出的人才。黨的領導、政策的威力給各類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收入本志的名村,在它們輝煌業績的背後都有著一批思想解放、實事求是、辛勤勞作的領導者,以及一批辦廠能人、經商能人、能工巧匠,他們應該被載入史冊。當然,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只有人才的不斷變換、湧現,我們的事業才會不斷地前進。同時,以事系人收入本志的在世人物,並非是一個人物的全貌,而大多只是這一人物在本志下限以前在某一方面較突出的業績。
第四,力求突出村落發展的整體性。本志從村落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出發,不拘泥於以行政村為收入對象。入選本志的名村,有的是行政村,有的是自然村,有的是由多個行政村和自然村組成的片村。在體例上,行政村一般都冠以“村”字,自然村和片村不加“村”字。
第五,為形象地反映一個村的面貌和特點,本志採取圖文並茂的形式。原則上各村選入一幅彩照或黑白照片。在此前提下,少數村根據其特點,編者增加了一幅黑白照片。也有個別村自己不用照片。
第六,本志在各村的編排上,採取先以省轄市或地區分塊,後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單位,再按村的首字筆畫為順序排列的辦法。
第七,任何一個名村在前進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作為方誌應該記成績也記不足。然而人們常常會重視成績而輕視不足。對此,我們是有清醒的認識的。例如,從巨觀上看,村的發展規模、村的建設目標就很值得注意:城鎮建設等使一大批的農業人口轉為非農業人口,但大片良田也隨之消失,土地資源的流失令人擔憂;從縱向看,各村都發生顯著的變化,人民生活都得到了提高,但從橫向發展看,山區與平原的差別、內地與沿海的差距有加劇的趨勢;有的村在領導班子的建設上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有的村已明確指出,有的村欲言未語,有的村隱在其中,明白人還是可以看出來的。
第八,本志文字要求簡練,因限於總的篇幅,只能要言不煩。由於眾手成志,作者的功力不同,雖經潤色,有的文字上還是顯得有些拖沓。
《浙江省名村志》的問世,令人喜憂交集。喜的是在我省方誌族中增添了一位新的不可忽視的成員。憂的是,事屬新創,勢必有許多不完善,又時不我待,等著出版。為此,真誠地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和方誌界同行提出寶貴意見,我們將由衷地感到喜悅和感激。
魏橋
1993年盛暑於杭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