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潭村

歡潭村

歡潭村位於杭州市蕭山區南部,距城區23公里,為鄉人民政府駐地。轄歡潭、諸家、白水、萬壽庵4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歡潭。東與岳駐村以山為界,南臨錢塘江支流浦陽江,西北與進化鎮嶺下沈村隔山相望。原屬紹興縣,1950年劃歸蕭山。1992年,有746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歡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歡潭鄉
  • 政府駐地:歡潭村
  • 面積:11746畝
  • 人口:2624人(1992)
歷史名村,資源豐富,概況,林業,教育,水源,工業,概況,田曾塏,田曾基,阮未青,其他名人,

歷史名村

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發現,歡潭村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歷史古蹟和傳說較多,著名的有岳飛率軍掘潭飲水的歡潭和唐代古剎大岩寺。
村口有一直徑3,深約1的水潭,俗稱歡潭。村名記載最早見諸1938年《紹興縣誌資料》中的《天樂志》。村名來歷據《田氏宗譜·歡潭記》:"歡潭者,因有天潭,故以潭名村。潭在村口湖堤邊,宋時古蹟也。周不數尋,深不及丈,四時澄澈,不涸不溢,水清味甘。自宋岳飛行軍至此,飲潭水而歡,故名。"新編《蕭山縣誌》也記載:"相傳南宋岳飛率兵抗金,行軍至村口,見泉水潭,歡飲止渴,故名。" 後人為紀念岳家軍紀律嚴明,將泉水潭圍成七角形,以青石板作欄,中間的一塊欄石上鐫刻著潭銘,定名"歡潭"。1990年,歡潭鄉人民政府征地1.5畝,投資8萬元,建成歡潭公園,內有單檐歇山式六角亭,名歡潭亭,有106平方米的管理房和活動室,立鄉碑1座。在歡潭村及附近一帶,亦留下岳駐村、牛皋村、牛皋嶺等紀念性的歷史地名。 田姓為歡潭村的大姓,約占全村80%的人口。田氏原籍河南開封府陳留縣田家莊,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隨駕南渡,定居於天樂鄉(今歡潭鄉),至明永樂年間,已歷13世,時徙巨族實邊,全族遷居陝西臨洮,尚有一子因出繼未遷,後復歸本宗。現已傳30餘世。始祖田晟,官至司徒、魯國公。除田姓外,還有諸、陳、王等姓。
歡潭村公交配套設施完善,方便村民出行歡潭村公交配套設施完善,方便村民出行
村西北4華里處的大岩山,海拔451米,因山形似古代帝王諸侯之禮冠,故又名冕旒山。山上有大岩寺,也叫冕旒寺,相傳為唐代名將尉遲敬德之子尉遲寶琳督造。寺有前後兩殿及東西兩廂,占地約2000平方米。舊時大雄寶殿正門之上懸"護國古剎"唐匾,現山門廟額上殘存"住持僧慧敏敬立"字樣。寺內佛像和清乾隆年間鑄造的800餘斤重的鐵鐘,在"文化大革命"時遭毀。現存建築為明末遺存。相傳大岩寺和杭州中天竺法淨寺的開山祖師同是隋朝時來華的印度高僧寶掌。寶掌於開皇十七年(597)在杭州稽留峰北建中天竺,唐顯慶二年(657)圓寂於浦江縣寶掌寺。自稱度世1072年,人稱"千歲和尚"。大岩寺山門東面30米處有人工暗道一處,自南向北長15米,暗道邊原有唐羅漢松2棵,現尚存1棵,基圍達5.7米,高30米。

資源豐富

概況

歡潭村三面環山,全村山林面積9493畝,耕地1904畝,人均有山林3.5畝,耕地近8分。"七五"期間,全村每年糧食總產量平均165萬公斤以上,投售給國家的商品糧每年超過15萬公斤,素有"山上是銀行,田裡是糧倉"之稱。
歡潭村上畈小區新農居歡潭村上畈小區新農居

林業

1992年底,全村有杉木基地600多畝,用材林基地5000畝,毛竹基地2500畝,有茶園386畝,桑園180畝,其它果木等經濟林150畝。已建立起木材、毛竹、茶葉、蠶繭等4個商品基地,水果生產成為村民新的大宗收入來源。1981年落實山林承包責任制後,全村還保留5000多畝集體統管山,建有林場,是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村林場獲全國鄉村林場質量管理獎。1992年林場經營面積6216畝,林木總蓄積量5.5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279萬株,收入達206.38萬元,比1991年增長17.8%。茶葉生產逐步向高檔精緻的"龍井"茶發展。現生產的"大岩綠峰"茶,1983年被評為浙江省一類名茶,1991年在浙江省名茶評比會上又被評為優質名茶。此外,還開展養豬、養魚等多種經營。

教育

歡潭村在民國時期就辦有公立中心學堂和私立民心學堂。1949年以來,特別是1978年後,村黨支部、村委會十分重視教育、衛生和社會福利事業。近幾年來,每年投入2萬多元用於教育衛生事業。現有3個幼兒班,每年有100多名幼兒入托,入園率達85%以上。1987年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村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升入高中、中專的占國中畢業生數的40%以上。鄉辦國中、中心國小都設在村區。1992年,鄉辦中心國小有9個班,教師21人,學生379人,鄉辦國中設6個班,有教師19人,學生327人。
199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100元,人均住房84平方米,均比"七五"期間增1倍多。同時,村里已逐步推行養老保險制度,現在主要是對村幹部實行養老保險,對7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放5元生活補貼。村里文娛設施有文化活動中心、公園、老年俱樂部及兩個籃球場。其中老年俱樂部,創辦於1986年,為蕭山市之冠。50年代初期,村區就有田雪標創辦的平民醫院和田曾基創建的紅十字會。1953年,歡潭村被評為浙江省愛國衛生模範村。現有醫務室兩個。1984年,全村主要道路已鋪成水泥路,建有機耕路31條,總長14.8公里,擁有各種車輛50多輛。
歡潭村古建築園林景觀歡潭村古建築園林景觀

水源

歡潭村蘊藏著豐富的礦泉水資源。從海拔451米的大岩山到村莊四周,挖地一二米深,一般就會有泉水溢冒。1988年,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杭州大學地理系對村區礦泉水的水文地質特徵進行考察,評價很高。

工業

1973年以後開始發展工業,至今已有村辦聯戶企業19家,主要門類有機械五金、竹木加工、針織服裝、塑膠造紙等。1992年工業產值849萬元,利潤25萬多元。村辦造紙廠是村區最大的一家企業,有固定資產60萬元(其中1992年新增50萬元),創產值330萬元,利潤15萬元。

概況

歡潭村是歡潭鄉人民政府所在地,鄉中國小、衛生院、信用社、供銷站、廣播電視站、郵電所、文化站、汽車站等鄉級機構均設在村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歡潭村,1986年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1990年村婦代會獲蕭山市市級婦代會稱號。1991年被評為蕭山市農業戰線先進集體。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有35人,60歲至70歲的人數更多,老齡工作任務很重。1992年村老人協會被評為蕭山市開拓老年事業先進集體。
歡潭村歷史悠久,人才輩出,著名的人物有:

田曾塏

田曾塏(1897~1977),字澤民,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文學系,先後任教於福建警官學校、福建農學院。1945年赴台灣。60年代任台灣大學教授,創建鳥學系,同時任台灣博物館研究員,系英國皇家鳥類學會會員,曾任世界鳥學雜誌台灣主編。

田曾基

田曾基(1904~1979),1934年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上海吳淞衛生所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參加中國紅十字會,擔任33醫療隊中隊長兼351區隊隊長。1938年,帶領紅十字會67醫療中隊攜藥品器械參加新四軍,以自己精湛的醫術治癒了不少傷病員。皖南事變後,以紅十字會成員身份,掩護、營救共產黨人。抗日戰爭勝利不久返回蕭山。行醫於歡潭一帶。1950年後,歷任華東軍區高級幹部療養院、華東軍區第一幹部療養院、解放軍第31療養院醫生。1958年調南京農學院醫務室。

阮未青

阮未青,50年代農民作家。創作的小說《一分田》在《人民日報》等6種報刊發表,《人民日報》還發了短評,蘇聯《真理報》也轉載。1959年創作的《共產主義詩畫》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送北京向建國十周年獻禮。1965年11月,阮未青參加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青年業餘文學創作大會,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其他名人

歡潭村有影響的人物還有:田子夫,1953年犧牲於朝鮮戰場。復員軍人田馬松,1959年兩上北京,分別出席全國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和全國烈軍屬、榮復軍人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復員軍人田建林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立三等功。村婦女主任丁松青是蕭山縣、杭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村支部委員田志仁是蕭山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村主任田一文是蕭山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0年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