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武術(福安金斗洋畲族拳)

畲族武術(福安金斗洋畲族拳)

畲族武術(福安金斗洋畲族拳),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傳統武術,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福安金斗洋畲族拳,發源於明清時期的福建省福安市康厝畲族鄉的金斗洋村。它在畲族人聚居的地方傳播,也在福建閩東、閩北一帶的漢人間廣為流傳。金斗洋畲族拳屬中國南少林武功的一個流派,以“一疾、二硬、三力”(世稱“三絕”)之稱譽而揚名。具有南拳步穩烈、發力短猛、擅用手法、防戶嚴謹等特點,進攻多用指法、掌法,形威、力猛、馬實、手狠。

2017年1月11日,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申報的“畲族武術(福安金斗洋畲族拳)”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Ⅵ-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畲族武術(福安金斗洋畲族拳)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11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申報地區: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
  • 保護單位:福安市山哈畲族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 項目編號:Ⅵ-5
歷史淵源,武術特色,傳承保護,社會影響,榮譽表彰,衍生節目表演,

歷史淵源

福安金斗洋畲族拳發源於明清時期。清雍正年間(1722—1735年),泉州少林寺武僧林鐵珠因逃難而隱居金斗洋村,授藝雷國楚(被畲族同胞譽為“虎豹師傅”)。為捍衛族人利益,防匪防盜,雷國楚廣收族人傳授武藝。他融畲族傳統的盤瓠功夫與南少林武功於一爐,衍化出一種技擊和健身價值兼具,獨特風格和地域魅力的武術體育項目。

武術特色

福安金斗洋畲族拳套路拳譜主要分為“小六步”和“大六步”等十多種套路。第一套拳譜“小六步”有請拳、雙磨鋼刀、雙刀破竹、單刀破竹、二指鎖喉、二龍戲珠、蛤蟆釣珠、小鬼抱柱、孔雀開屏、水裡鏟月、猛虎推山、牽牛過欄、餓牛頂柱、小鬼推磨、餓虎撲食、單刀破竹、謝拳。第二套拳譜“大六步”有請拳、美女梳妝、雙刀破、獅子擺尾、右田螺錘、左田螺錘、將軍帶馬(右)、將軍帶馬(左)、右衝天炮、岩頭栽竹、仙人拉竹、岩頭栽竹、右衝天炮、童子拜佛、仙人削竹、小鬼推磨、右拐錘、雙枝朝陽、二郎擔水、雷公閃電、蛤蟆釣珠、黃牛斗角、仙人摘桃、仙人摘桃、美女梳妝、謝拳。
福安金斗洋畲族拳具有南拳步穩勢烈,發力短猛,善用手法,防守門戶嚴謹,進攻多用指法、掌法的特點。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點:形威、力猛、馬實、手狠。指法演練中有一指點穴、二指摸珠、二指鎖喉、三指挑襠、四指插肋、五指抓拿手法。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福安金斗洋畲族拳講究實用招術,動作樸實無華,保留著古老的原生態的傳統風貌。它對攻法及剛柔、虛實、進退、攻守等矛盾對立統一,均有一套辯證的合乎邏輯的科學性理論。並且具有健身價值。
傳承人物
鐘團玉,女,1976年9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畲族武術(福安金斗洋畲族拳)”第四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82年9月,雷洪錦等5人參加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表演獎。
2009年,在香港舉行的首屆世界中華國術大賽上,雷盛榮、鐘團玉代表畲族拳參賽,取得了拳術、棍法、對練等五個項目,獲得4金1銀。
2011年,鐘團玉、雷康蓮參加福建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得第一名。
2018年11月10—13日,在三明市舉行的福建省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鐘團玉、雷康蓮獲對練第一名,鐘團玉獲女子拳術第三名,雷康蓮獲女子拳術第五名。

衍生節目表演

2016年8月18日晚,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式文藝晚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福安康厝畲族鄉金斗洋畲族拳的非遺傳承人雷盛榮、鐘團玉等6人帶去的畲族拳歌《金斗洋》節目登上人民大會堂的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