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義詞

異義詞

異義詞,指的是形式或發音相同但意義不同的詞語。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字面相同,但意思不同。比如“質量”(物質含量)和“質量”(產品或工作的品質)。第二種是同讀音但不同字,意思也不同,比如“報復”、”抱負“和“暴富”,“權利”和“權力”等等。公差”(gongchā,機械製造中允許的誤差)和“公差”(gongchāi,臨時派遣去做公務)。

漢語中還有一類異義詞被稱作“古今異義詞”。指的是同一個字或者詞,古代漢語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意思很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這也是一種異義詞。比如“中國”一詞,古代僅僅指中原地區(今河南省一帶),而今天指中國全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義詞
  • 釋義:形式或發音相同但意義不同的詞語
  • 舉例:報復、抱負和暴富
  • 類型:詞語
異義詞概念,同形同音異義詞,同音異形異義詞,同形異音異義詞,古今異義詞,

異義詞概念

形式和/或發音相同但含義(概念)不同的術語。現代漢語中的異義詞可分為三類,分別是同形同音異義詞,同音異形異義詞和同形異音異義詞。
另外,還有一種異義詞,叫做古今異義詞,這種異義詞,古代漢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不相同。這也是一類異義詞。

同形同音異義詞

有些詞語,它的字面完全相同,讀音也完全相同,卻有不同的意思,比如“根”(植物的地下部分)和“根”(代數方程式未知數的值);“質量”(物質含量)和“質量”(產品或工作的品質)。
還有的這樣的同形同音異義詞,有它的本義,還有它的引申義或比喻義。
比如“算賬”一詞。它的本義是“統計計算賬目”,例如”他正在算賬呢,別打擾他。“這裡是本義。而它的引申義是”吃虧或失敗後,再次和人爭執較量“,例如”算了,這次算你贏,下次再找你算賬。“這裡的算賬用的是引申義。
再比如”包袱“一詞,它的本義是”包裹物件用的布面或外包有布的包裹“,例如”這些衣服需要一塊大點的包袱才能包住。“這裡的包袱是本義,而它的引申義是”喻指精神上的負擔“,例如”毛澤東《學習和時局》三:“所謂放下包袱,就是說,我們精神上的許多負擔應該加以解除。”“這裡的包袱是比喻義。

同音異形異義詞

同音異形異義詞,簡稱同音詞,我們知道,同一個拼音,卻對應好多漢字,比如讀音jī,就對應雞(母雞的雞)、機(機器的機)、基(基本的基)、肌(肌膚的肌)、激(刺激的激)、積(積極的積)等好多個漢字,自然而然,就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同音異性異義詞。
比如”報復“、”抱負“和“暴富”這三個詞就屬於這樣的異義詞,它們都讀“bào fù”這個音,報復的意思是"報積怨、憤恨的行為或實例",這個報復和”報仇“同一個意思。比如巴金《家·十版代序》:“我更不願意把小說作為報復的武器來攻擊私人。”而抱負的意思是”志向;願望“,這個抱負與”理想“、”夢想“是同一個意思,比如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我們每個青年都有著雄偉的抱負,都熱望著祖國的富強和個人有遠大的前途。”而“暴富”的意思是突然發財致富,比如朱自清《論且顧眼前》:“這些人雖然原來未必都是貧兒,暴富卻是事實。”再比如我們用的俗語“一夜暴富”,都是這個“暴富”。
這樣的詞還有很多,比如”攻擊“(意思是發起或發動進攻或激烈指責,造謠中傷)和”公雞“(意思是雄性的雞)(這兩個詞都讀gōng jī),”擊劍“(雙方用劍對劈或對刺,是一種體育運動項目)、”機件“(用於裝配機器的各個零部件)、”肌腱“(連線肌肉與骨骼的結締組織)和”基建“(基本建設)(這四個詞都讀jī jiàn),”事故“(指意外的損失或災禍)和”世故“(通達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處世經驗)(這兩個詞都讀shìgù),”盈利”(指利潤)、”贏利“(經營某事所得利益)和”營利“(謀求私利;謀求利潤)(這三個詞都讀yíng lì)等等。

同形異音異義詞

這種現象主要是由多音字產生的,漢字里有一些多音字,比如“和”,就有hé(和平)、hè (附和)、huó(和面)、huò(和稀泥)、hú(麻將和了)這五個讀音。就因為有多音字現象的產生,自然就有同形異音異義詞,只不過,在漢語中,這種現象比前兩種異義詞要罕見得多。
比如“公差”(gongchā,機械製造中允許的誤差)和“公差”(gongchāi,臨時派遣去做公務)。就是一對這樣的異義詞。

古今異義詞

異義詞
漢語中還有一類異義詞被稱作“古今異義詞”。指的是同一個字或者詞,在古代漢語中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中的意思完全不同。
比如“中國”一詞,古代指中原地區(今河南省一帶),而今指中國全境。這種情況,屬於詞義擴大的類型。
再比如“妻子”一詞,在古代不僅僅指老婆,還包括兒子和女兒,而今天指的是男人的配偶,也就是老婆,但妻子一詞在今天已經不包括兒子和女兒了。這種情況,屬於詞義縮小的類型。
再比如“亡”這個字,古代指“逃跑”的意思,而在今天,除了“亡羊補牢”、“逃亡”等極個別詞語還保留古代的“逃跑”的意思外,“亡”字在今天絕大部分時候都指“死亡”的意思。再比如“涕”字,古代指的是“眼淚”,比如諸葛亮《前出師表》中的:“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涕就指眼淚。而今天的涕字,已經指鼻涕,而不是眼淚了。這種情況,屬於詞義的轉移。
再比如“卑鄙"一詞,古代的意思是”地位低而見識少“,是一個謙詞,也是一個中性詞,沒有任何褒貶的色彩。比如諸葛亮《前出師表》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這裡的卑鄙是一個謙詞,而今天的”卑鄙“,指言語、行為惡劣,比如我們今天經常用的俗語”卑鄙小人“,可見,卑鄙在今天已經成為了貶義詞。這種情況,屬於感情色彩變化。
所以,閱讀古代的典籍原文時,就一定要注意古今異義詞這種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