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步記憶體調整技術
- 主導地位:CPU
- 記憶體頻率:CPU外頻
- 公式:200×7/166=300×7/X
記憶體同步,記憶體異步,存在原因,計算差別,影響,
記憶體同步
所謂記憶體同步,就是記憶體頻率與CPU外頻運行在同一頻率。也就是說,在記憶體同步的情況下,記憶體頻率=CPU外頻。比如當200MHz外頻的 P4 520與記憶體同步時,記憶體也運行在200MHz外頻上。由於使用的是DDR記憶體,所以記憶體的頻率=200MHz×2=400MHz(DDR400)。
記憶體異步
記憶體異步技術則是讓記憶體頻率與CPU外頻不同,記憶體頻率=CPU外頻×N/M(特定的一個比值)。200MHz外頻的P4 520在記憶體異步時,記憶體可以運行在166MHz,使用DDR333記憶體就可以了。當然,記憶體也可以運行在266MHz,此時系統只需要使用DDR533 記憶體即可。也就是說,N/M的比值可以大於1也可以小於1,即記憶體異步時,記憶體的頻率可以高於或低於CPU外頻。
存在原因
在早先的計算機系統中,記憶體和CPU之間的搭配,CPU處於主導的地位,也就是說當CPU的主頻為100MHz,那么記憶體的頻率就只能是 100MHz,記憶體的使用完全依賴於CPU。隨著CPU技術的迅速發展,CPU的頻率不斷提高,這樣就造成了用戶升級CPU時就必須也對記憶體進行升級,無疑增加了升級的成本,這種情況直到VIA的694X晶片組發布之後才有所改變,記憶體與CPU外頻終於可以實現異步運行了。
當然這樣的異步運行技術並沒有完全脫離CPU外頻的束縛,而是採用了“±33MHz”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當P3處理器運行在100MHz 外頻下,記憶體可以異步運行在133MHz或66MHz兩種頻率下。記憶體運行在133MHz頻率的時候,系統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性能提升,在當時絕對算得上領先的記憶體技術。至於現今的記憶體異步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更為先進的階段。記憶體與CPU外頻的異步運行甚至可以設定在4:3或5:4的比例狀態下。
理論上來講,搭配更高頻率的記憶體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數據頻寬,對於系統性能的提升也會有很大幫助。並且記憶體異步技術還可以更為靈活的搭配記憶體,在CPU外頻不斷提高的現今,記憶體異步技術更可以幫助升級用戶節省下更換記憶體的資金。
計算差別
同樣的狀況如果發生在AMD平台,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會大相逕庭。特別是K8平台的記憶體異步技術與CPU外頻並沒有直接關係,因為用於K8平台的CPU內部集成了記憶體控制器,只與CPU的主頻,也就是外頻×倍頻有最為直接的關係。在這裡以Sempron64 2500+為例,這款處理器的實際頻率是1.4GHz,CPU主頻=200MHz外頻×7倍頻。同樣是利用記憶體異步技術,在CPU外頻運行在200MHz 的情況下,記憶體頻率可以運行在166MHz。當CPU外頻超頻至300MHz,記憶體頻率同樣出現了提升。
不過計算公式中還要包含CPU主頻這個因素,所以就有了200×7/166=300×7/X這樣的計算公式。此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等式左邊的結果是8.433,但是K8處理器的記憶體控制器並不能處理小數位,所以在計算公式里需要取整數“9”。如此一來,X=300×7/9=233MHz,記憶體的實際工作頻率在AMD平台變成了233MHz,搭配DDR466記憶體即可。當K8處理器進入到E3和E6核心之後,AMD平台的記憶體異步技術變得更加豐富,甚至出現了13/12、7/6、5/4、4/3多種比例。由於是新型的記憶體控制器,K8處理器甚至可以在默認頻率下搭配DDR500記憶體。
影響
理論上來講,記憶體異步技術提升記憶體的頻率後,相應的數據頻寬也會明顯提高,性能應該有所增強。但就異步技術開始出現時的測試成績來看,記憶體異步技術的性能提升並不是特別明顯,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由於採用了異步運行方式後,雖然增加了記憶體的頻寬,但同時也增加了記憶體的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