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型增生

胃黏膜上皮的異型增生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體的一類偏離正常分化,形態和機能上呈異型性表現的增生性病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型增生
  • 作用位置:胃黏膜上皮和腺體
  • 病情:偏離正常分化
  • 表現:形態和機能上呈異型性
簡介,臨床意義,

簡介

胃黏膜上皮的異型增生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體的一類偏離正常分化,形態和機能上呈異型性表現的增生性病變。一般認為,惡性腫瘤發生前,幾乎均先有異型增生,很少可不經過這個階段而直接從正常轉化為惡性的,因此,它不同於單純性增生及腫瘤性增生。單純性增生只有細胞的過度生長,而無細胞結構上明顯的異型性表現;腫瘤性增生則為細胞的自主性生長且伴有細胞的結構上明顯的異型性。應該說異型增生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交界性病變,是真正的癌前期病變。
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主要發生在腸化的基礎上,也有一部分發生於胃小凹上皮等處。按照異型增生分化程度和範圍分為輕、中、重三級,即輕度是指炎症性及再生性良性異型增生病變;中度是指異型化較為明顯,接近胃癌的“臨界性病變”;重度是指異型化更為明顯,形態上難以和分化型癌相區別的異型增生。但良性的輕度異型改變與臨界性異型增生,以及惡性異型病變之間常是逐漸移行、轉化的過程,有時難以明確劃分。
近年來的研究對異型增生進行了進一步分類,按照組織來源可分為:①腺瘤型異型增生:來源於腸型上皮,起於黏膜淺層,癌變後為高分化腺癌;
②隱窩型異型增生:起源於隱窩,癌變後為中分化或高分化腺癌;
③再生型異型增生:見於黏膜缺損部的再生上皮,癌變後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異型增生是一動態過程,可以由輕度向重度發展,但也可以保持不變或逆轉,而重度異型增生則不易逆轉,可以發展成胃癌。因此,對重度異型增生應予及早處理。

臨床意義

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的臨床意義有:
(1)輕度異型增生:輕度異型增生是黏膜對損傷的過度增殖性反應,常出現於潰瘍邊緣,或各型胃炎增生性息肉、失蛋白性胃病等,分型上多為再生型。這類病變,大多屬可逆性範疇,無需定期隨訪。
(2)中度異型增生:中度異型增生的組織學和細胞學異型性比較明顯,既可以出現於萎縮性胃炎腺瘤性息肉等,也可以出現於癌旁黏膜。雖然有的病例是可逆的,或長期保持原狀,但有的可演變加重升級,故需作定期的胃鏡隨訪。
(3)重度異型增生:重度異型增生的組織學和細胞學異型性明顯,有時與黏膜內高分化癌不易鑑別。這種病變主要見於腺瘤樣息肉,癌周黏膜,偶爾就在瘤灶本身,有明顯的惡變傾向,只有很少機會恢復降級,故應做近期胃鏡活檢複查和密切隨訪觀察,如疑為癌,應手術治療,包括胃鏡下息肉摘除或雷射燒灼、碎片樣息肉切除和外科切除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