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吻鰨沙

異吻鰨沙是隸屬於鰨科的海洋魚類,體長橢圓形,眼間隔處具鱗片,尾鰭與背、臀鰭分離,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印度,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台灣西部、北部、南部及小琉球海域有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異吻鰨沙
  • :動物界
  • :鰨科
  • 觀賞魚類:否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基本信息

學名
Soleichthysheterorhinos
命名者 (Bleeker,1856)
棲息深度 0-5
異吻鰨沙
異吻鰨沙
光碟
科中文名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01Sole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異吻長鼻鰨
模式種產地 AmbonI.,MoluccasIs.,Indonesia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鰨沙、比目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澎湖、蘭嶼
最大體長 15cm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瀉湖、礁沙混合區
同種異名 Aesopiaheterohinos,Aesopiaheterorhina,Aesopiaheterorhinos,Aesopiamultifasciata,Parophrysnigrostriolata,Soleaheterorhina,Soleaheterorhinos,Soleaheterorhinus,Solealineata,Soleanigrostriolata,Soleichthysheterohinos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沈等,1993);中國動物志-鰈形目(李&王,1995)
典藏標本 ASIZP0054853.ASIZP0055093.ASIZP0056859.ASIZP0057312.ASIZP0057365.ASIZP0057558.ASIZP0059771.NTOUP200801-043.NTUM05175.NTUM05176.NTUM05177.
英文俗名 Aesopsole;Bandedsole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甚側扁;眼在右側或左側,兩眼接近;眼間隔處具鱗片;眼側之鼻管長,達下眼中央之後。口小,前位,微歪;僅盲側頜齒髮達。鰓膜與胸鰭上方鰭條相連,胸鰭鰭條不分支;尾鰭與背、臀鰭分離;兩側被櫛鱗,側線被圓鱗。眼側體淺褐色,具許多黑色波紋或不規則色帶及斑點,尾鰭外緣黑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淺珊瑚礁區波浪不強的砂地上、珊瑚礁的向海面或瀉湖湖。夜行性。以底棲性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印度,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台灣西部、北部、南部及小琉球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異鼻鰨沙的體形較小,味道也不甚好,雖然可以食用,並無要經濟價值,因其體色斑紋較特殊,可以做為觀賞用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