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現,特點,
發現
1981年,兩名業餘古生物愛好者在佛羅里達發現了一種新的史前貓科動物。他們原本想尋找某種絕滅大型西貒(一種類似野豬的動物)的化石,但在一個化石點他們不僅找到了幾十具西貒遺骸,還發現了與西貒保存在一起的兩具大型食肉動物化石,於是他們很快和著名的劍齒動物專家拉里·馬丁教授取得了聯繫。馬丁教授起初認為這些化石不屬於貓科動物,然而在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新頭骨的發現之後,馬丁教授及其同仁們終於確定它是劍齒虎家族中的一個新屬,並於2000年正式命名為“異刃虎”。後改譯為“異劍齒虎”
特點
異刃虎很像是鋸齒虎、刃齒虎兩位同族的混合體。它四肢短粗,與刃齒虎相似;然而從總體上看它更接近似鋸齒虎,不僅有較長的前腿和頸部,而且劍齒短而寬,也是“彎刀牙”。因此,古生物學家當前將其歸入似劍虎類。不過,它們還具備一些與眾不同的特點,主要是頭骨較長,下頜深而結實,臼齒髮達,意味著巨大的咬合力。這不僅讓我們聯想起今天非洲草原上的一種食肉動物:斑鬣狗。難道這種身長2.1米、重達245千克,體形不遜於另兩屬劍齒虎的猛獸會以食腐為生嗎(既然連美洲劍齒虎都被懷疑是食腐動物)在更新世的北美,曾繁榮一時的豹鬣狗迅速衰落。除了巨大的恐狼之外,它們可能還有其他的競爭者,而異刃虎就是最佳人選。笨重的身軀、富有威懾力的劍齒和強大的咬力足以保證它們成為食腐動物中的強者。然而,獸類中其實並不存在純粹的食腐動物;正如斑鬣狗主要也是靠自己獵食,異刃虎不一定是整天跟在其他食肉獸後面的“強盜”或“叫花子”。或許正如化石顯示的那樣,它們可能是兇悍的西貒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