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粥斷齏”說的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苦學的故事,臘八粥多了幾分勵志的味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畫粥斷齏
- 類型:北宋文學家范仲淹苦學的故事
“畫粥斷齏”說的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苦學的故事,臘八粥多了幾分勵志的味道。
劃粥斷齏 窖金捐寺 決意自立 睢陽書院 貳 登進士第 登進士第 自,互門戶 複姓歸宗 叄 初入仕途 河朔吟 一封自薦信 范公堤 為母守孝 執教興學 藥石之言 冒哀上書 三薦王洙 肆 倔強的諫官 秘閣校理 為民請命 七品右司諫 廢后鬧劇 朋黨之爭 三出專城 移知潤州 伍 將軍白髮征夫淚 元昊稱帝 三川口之戰 ...
寺內住持慧通大師學問精深,對范仲淹疼愛有加,向他傳授《易經》《左傳》《戰國策》《史記》及詩詞歌賦,生活上也處處周濟他。為了避開寺內的喧囂,范仲淹找到寺南一僻靜山洞讀書,用家中送來的小米煮一鍋粥,待冷卻凝固後劃個十字分成四塊,每頓吃一兩塊充飢,留下了“劃粥斷齏”的典故。
這引起一些小和尚的嫉妒,常常吵吵嚷嚷擾亂安靜,又以“飯後鐘”相戲弄。為避開寺內喧囂,范仲淹找到寺南一僻靜山洞讀書,用家中送來的小米一次煮一鍋,待涼後劃上一個十字,每頓吃一塊,再切上一點野菜,撒上鹽末下飯,這就是“劃粥斷齏”典故的來歷。據江少虞的《宋朝事實類苑》記載,范仲淹“惟煮粟米二合作...
這黌堂嶺上有“貓頭峰”,它是青陽鎮最高的山峰,海拔765米。附近嶺上有范仲淹讀書洞。相傳,范仲淹少時曾在此劃粥斷齏,埋頭苦讀。而《元史·張榮傳》記載:“金末,山東群盜蜂起,張榮率鄉民在黌堂嶺拒守。”白雲山北坡上的醴泉寺原名龍台寺,始建於公元531年(南北朝時期)。唐中宗時,寺僧仁萬重建寺院。
目錄 少年苦讀 劃粥斷齏 立志求學應天書院 志存高遠 終生不變 執政為民 修堤築堰 直言諫上 三進三出 熱心興教化育民風 將軍白髮征夫淚 軍中有“范”賊破膽 慶曆新政推改革 思賢若渴薦英才 朋友今生一起走 樓上一嘆留千古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儉以養德 以德報善 為一代斯文之主盟 ...
劃粥斷齏 窖金捐寺 感憤自立 睢陽苦讀 第二章 複姓歸宗 榮登進士 事親為大 自立門戶 初仕廣德 複姓歸宗 第三章 雄心萬里 漫遊燕趙 雄心萬里 泰州築堤 執教興學 乾犯天威 冒哀上書 三薦王洙 第四章 三起三落 兩諫太后 為民請命 七品右司諫 初識歐陽修 廢后風波 出守睦州 第一次朋黨之 貶知饒州 君子...
五、留下"劃粥斷齏"的佳話 第二章 胸懷天下 一、偏遠小城來了個司法官 二、迎母侍養 複姓歸宗 三、重修捍海堰 四、以孝為先 丁憂回鄉 五、上執政書 為國擔當 第三章 秉公直諫 一、勸諫眾臣勿在朝堂上給太后祝壽 二、與晏殊的"忠義之談"三、劉太后的"心病"四、奏請皇上與後宮嘗嘗烏昧草 第四章 三...
吳市吹簫 臥薪嘗膽 澠池之功 圖窮匕見 孺子可教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當壚賣酒 振臂一呼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大意失荊州 藍田生玉 洛陽紙貴 高臥東山 山中宰相 長安米貴 走馬觀花 梅妻鶴子 似曾相識 劃粥斷齏 醉翁之意不在酒 《藏在地圖裡的成語3》……《藏在地圖裡的成語4》《爆笑成語筆記》
四 劃粥斷齏 五 閉門羹 六 興師問罪 七 庸人自擾 八 前功盡棄 九 畫地為牢 十 親者痛,仇者快 十一 忐忑不安 十二 杞人憂天 十三 鞭長莫及 十四 江郎才盡 十五 當頭棒喝 十六 兵敗如山倒 十七 飽經風霜 十八 揚湯止沸 十九 自食其果 二十 屢教不改 二十一 落花流水 二十二 暴殄天物 二十三 叫苦連...
83.人木三分 84.東山再起 85.草木皆兵 86.一箭雙鵰 87.妙筆生花 88.輕裝上陣 89.滿城盡帶黃金甲 宋、元、明、清 90.黃袍加身 91.杯酒釋兵權 92.劃粥斷齏 93.胸有成竹 94.程門立雪 95.精忠報國 96.一代天驕 97.石人一隻眼 98.鄭和下西洋 99.平定三藩 100.虎門銷煙 ...
為姊煮粥 中分財產 感樹敦睦 不受妄與 閉戶不納 下帷發憤 映雪讀書 帶經而鋤 劃粥斷齏 香山還帶 編竹渡蟻 友直聞過 應舉不欺 文體一變 先憂後樂 觀周問禮 管鮑分金 高山流水 寡過未能 廣行陰德 九世同居 祖孫有禮 家法謹守 志不溫飽 婚娶瞽目 事必告天 勤勞訓子 宦中訊息 飲泉不貪 暮夜四知 ...
當年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就居住在黌塘嶺的醴泉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隨母嫁適長山,曾在醴泉寺就讀。“劃粥斷齏”、“窯金捐僧”的故事均出於此。寺南黌塘嶺,高峰獨出群岫,似龍舞其巔,中有一山洞。當年范仲淹為避寺內喧囂,經常來此攻讀。世稱“讀書洞”,又叫“上書堂”。醴泉寺舊名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