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姓

畫姓

畫姓最早起源於西周的官職,畫官,主要負責對土地勢力範圍進行劃分,稱為畫司。畫氏多為畫司後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畫姓
  • 讀音:畫[畫、澅讀音作huái(
  • 注音:ㄏㄨㄞˊ)
  •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定界官
讀音,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第四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歷史名人,

讀音

畫[畫、澅讀音作huái(ㄏㄨㄞˊ),亦可讀作huà(ㄏㄨㄚˋ)]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定界官員畫司,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畫,古文為“?”字,在西周時期就是指“劃定界線”。在典籍《說文解字》中解釋:“畫,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凡畫之屬皆從畫。”在史籍《左傳·襄公四年》中也記載:“芒芒禹跡,畫為九州島。”這裡的“畫”,就是“劃分”,分定界線的意思。在西周初期確立的分封制和井田制度,都要由指定官吏大夫負責按周王朝旨意今定土地及勢力範圍的劃分,其官稱為“畫司”,亦稱“畫史”或“畫吏”,其後各諸侯國亦設有該類官職,負責對封賜給各級貴族、士大夫的土地、城邑劃定界線。
畫司的後裔子孫,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畫氏。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子山的封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姜子山的封邑在畫邑,亦稱澅邑,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一個邑,因境內有澅水而得名。在史籍《史記·田單傳》中記載:“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這在典籍《正義》中有注求邀希紙釋:“<括地誌>云:戟里城在臨湽西北三十里,春秋時棘邑。又雲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為名也。”按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臨淄縣誌》的記載:“畫邑,春秋時為棘邑,齊大夫子山之邑也。田和篡齊後,改棘為畫,在西安城東南。”即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朱台鎮桐林村西南一帶。
齊國大夫姜子山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畫氏,史稱畫氏正宗。

第三個淵源

源於羋姓譽您戒兆,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冶金畫匠,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畫匠,楚簡傷記載為“?匠”,《春秋公羊傳》中則記載為“劃匠”,指專門製造“錐刀”的工匠。在春秋乃至戰國時期,荊楚、商宋、淮陳一帶的諸侯國,皆稱“錐刀”為“?”或“劃”,將製作工匠稱“畫匠”,非指繪畫藝人。
畫匠,或稱?匠,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畫氏、劃氏。

第四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自東漢時期朝廷畫室官制,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畫室,為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所設定的官名。在史籍《後漢·百官志》中記載:“畫室署長一人,秩四百石,黃綬。”從漢光武帝開始,東漢朝時期,帝王遷道重們都附庸風雅,因此在少府下屬設有黃門署長、畫室署長、玉堂署長各一人,署長由太監擔任,負責管理畫室內的“黃門畫者”和“尚方畫工”,漢元帝時的著名畫工毛延壽就是當時的“黃門署長”。漢明帝時期又“別開畫室”,並“別立畫官”,於是天下之藝雲集。漢朝宮廷畫苑的設立,加之帝王們的雅臭墓漏好和社會上流行的藝術風尚,使得以天地山水、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等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大量產生。黃門署長專門負責皇家畫事,畫室署長兼或負責社會畫事,玉堂署長主提鴉要負責內宮和廟堂祭祀畫事。
畫室內諸畫者、畫工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畫氏。

得姓始祖

姜子山。

遷徙分布

畫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多以滑州為郡望。
今河南省的滑縣道口鎮南街村和順南村,江蘇省的徐州市等地,均有畫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滑 州:即今河南滑縣,其名始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其“滑”字,蓋因滑台城而得名。在文獻《重修滑縣誌》中記載:“周公次八子伯爵封於滑,為滑伯。”滑伯本姬姓,後裔改為滑氏。在史籍《元和志》中記載:“滑氏為壘,後人增以為城,臨河有台,故曰滑台城。”在典籍《水經注》中則說:“舊說,滑台人自修築此城,因以名焉。”秦、漢之時,滑境稱白馬縣,隸屬於東郡。隋朝至明朝初期,滑縣稱滑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廢白馬縣入滑州。明洪武七年(公漏捆疊元1374年)降滑州為滑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滑縣改屬於翻棄尋河南衛輝府。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裁併府、州,滑縣隸屬豫北道。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改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劃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縣政府自萬集村遷至道口鎮,隸屬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縣復歸河南省,仍屬濮陽專區。1986年2月,滑縣改屬於安陽市。2014年正式列入河南省十個省直管縣之一。

堂號

滑州堂:以望立堂,亦稱滑邑堂、滑台堂。

歷史名人

畫 芳:(生卒年待考),膠州人(今山東膠州)。著名明朝江西宜黃知縣。
今河南省的滑縣道口鎮南街村和順南村,江蘇省的徐州市等地,均有畫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滑 州:即今河南滑縣,其名始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其“滑”字,蓋因滑台城而得名。在文獻《重修滑縣誌》中記載:“周公次八子伯爵封於滑,為滑伯。”滑伯本姬姓,後裔改為滑氏。在史籍《元和志》中記載:“滑氏為壘,後人增以為城,臨河有台,故曰滑台城。”在典籍《水經注》中則說:“舊說,滑台人自修築此城,因以名焉。”秦、漢之時,滑境稱白馬縣,隸屬於東郡。隋朝至明朝初期,滑縣稱滑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廢白馬縣入滑州。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滑州為滑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滑縣改屬於河南衛輝府。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裁併府、州,滑縣隸屬豫北道。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改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劃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縣政府自萬集村遷至道口鎮,隸屬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縣復歸河南省,仍屬濮陽專區。1986年2月,滑縣改屬於安陽市。2014年正式列入河南省十個省直管縣之一。

堂號

滑州堂:以望立堂,亦稱滑邑堂、滑台堂。

歷史名人

畫 芳:(生卒年待考),膠州人(今山東膠州)。著名明朝江西宜黃知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