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設備設施,運營情況,票價票制,通行事項,交通流量,建設成果,技術難題,科研成果,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1992年12月,廣州市番禺區政府將番禺大橋方案上報廣州市政府。
1993年1月26日,廣州市城市規劃局印發了建設“廣番大橋”(現番禺大橋)橋位方案現場會議紀要,初步確定番禺大橋位選址;同年6月2日,廣州市城市規劃局正式批准番禺市政府對番禺大橋的選址報告;同年10月8日,番禺大橋工程奠基。
1994年4月27日,廣州市規劃局批覆番禺大橋橋位最佳方案的報告;同年5月30日,廣東省交通廳向省計委上報番禺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補充報告,申請立項;同年7月25日,廣東省計畫委員會粵計交(1994)469號文批准番禺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意立項;同年12月19日,廣州海上安全監督局印發交穗海監(1994)280號關於番禺大橋通航標準問題的批覆。
1995年1月,番禺大橋開工建設。
1998年7月3日,番禺大橋竣工;同年8月12日,番禺大橋交工驗收,並交付使用;同年9月,番禺大橋通車運營。
2015年6月30日,番禺大橋併入中國ETC聯網收費,同步施行貨車全計重收費。
2017年12月18日,番禺大橋完成中國全國一張網聯網收費系統“營改增”切換工作。
橋樑位置
截至2014年,番禺大橋全路段為華南快速路(粵高速S4)的一部分,線路北起土華立交,銜接廣州環城高速公路(粵高速S81);上跨珠江南幹流、洛溪島和三支香水道,銜接洛溪島沙溪大道;南至番禺大道北端,銜接海珠區迎賓路、星光大道及番禺大道北。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番禺大橋分別由水上主橋、陸地南北引橋、倒Y形橋塔、及其立交匝道組成,全路段呈正南正北方向布置。
- 設計理念
斜拉橋結構設計上無論塔、梁、索都能有許多變化和組合形式,基於珠江通航、美觀和番禺地域象徵的考慮,番禺大橋採用了斜拉橋設計。
- 設計特點
番禺大橋是廣珠東線第二座特大型橋樑,也是中國國內第一座採用倒Y形橋塔以及空間索麵的混凝土梁大跨斜拉橋,具有橋樑長、橋面寬、墩柱高、橋型新、跨度大的特點;該橋布置成塔梁分離的漂浮體系, 以減小溫度 、收縮 、徐變以及地震的荷載效應,採用了雙塔空間雙索麵的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結構體系。其中,主橋採用先進的邊主梁DP斷面,橋樑引橋為分離式橋樑,主塔採用了鑽石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梁採用前支點掛籃(牽所掛籃)澆築施工,先後在邊跨和跨中合攏;邊跨則設一個輔助墩以增大全橋的剛度;斜拉索按空間雙索麵布置。
設計參數
番禺大橋總建築面積為26465.5平方米,線路全長4.875千米,其中,主跨380米,兩邊邊跨為161米,對稱布置,同時兩個邊跨各設輔墩1個,將邊跨分為70米+90米;橋面總寬37.7米,設6車行道、2人行道,車行道寬為2米x15.75米,中央隔離帶為1.5米,邊防撞欄為2米x0.5米,斜拉索錨固區2米x1.55米,全橋共124根拉索;塔高140.3米,主塔間距承台面高度34米,下塔柱向外傾斜,斜率1:3;橋樑引橋左、右幅寬1.85米 ;大橋主路段為雙向八車道城市快速路,採用一級公路標準。
技術標準 | |
道路等級 | 城市快速路 |
設計速度 | 100千米/小時 |
設計風速 | 56.6米/秒 |
荷載標準 | 公路-Ⅰ級(汽車—超20級、掛車—120)人群:3.5千牛/平方米 |
通航淨空 | 淨高34米、淨寬180米 |
通航等級 | 國家內I級(7000噸) |
防震等級 | 7度地震區,採用8度設防措施 |
防台等級 | 27.9米/秒 |
參加資料: |
設備設施
截至2016年1月,番禺大橋裝設交通技術監控設備。
截至2017年3月,番禺大橋在收費站安裝綠通快檢系統。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據廣州市番禺區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2017年版)顯示,番禺大橋為雙向收費制。
收費單位 | 收費性質 | 收費項目 | 計算單位 | 收費標準(元) | ||||
軸數 | 輪數 | 車頭高度(米) | 軸距 (米) | 車型車種 | ||||
番禺大橋 | 路橋收費 | 2 | 2-4 | <1.3 | <3.2 | 小轎車、吉普車、的士頭人貨車、機車 | 輛·次 | 5 |
2 | 4 | ≥1.3 | ≥3.2 | 麵包車、小型人貨車、輕型貨車、小型客車 | 輛·次 | 8 | ||
2 | 6 | ≥1.3 | ≥3.2 | 中型客車、大型客車、中型貨車 | 輛·次 | 10 | ||
3 | 6-10 | ≥1.3 | ≥3.2 | 大型貨車、大型拖(掛)車、20英尺貨櫃車 | 輛·次 | 15 | ||
>3 | >10 | ≥1.3 | ≥3.2 | 重型貨車、重型拖(掛)車、40英尺貨櫃車 | 輛·次 | 21 | ||
註:軍車及執行任務的省政府查禁公路三亂督察隊標牌車、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殯葬車、救災搶險車免費。 | ||||||||
參考資料: |
通行事項
- 車道分流
2016年10月1日起,從番禺大橋由廣州方向去往番禺方向的出口路段已實現分流改造,小型車輛與大型車輛各行其道,避免了各類車輛擁擠的亂象。
交通流量
截至2015年8月,番禺大橋日均車流量近7萬車次。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 施工技術
番禺大橋是中國國內第一座採用倒Y形塔以及空間索麵的混凝土梁大跨斜拉橋,且其混凝土主梁狂賭和塔柱斜度都是當時最大的,基礎所採用的鑽孔樁直徑及承台尺寸也比較大。在番禺大橋上部施工中除合理套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預應力施工技術外,還發展了爬模、牽索掛籃、重型支架、套筒定位等施工技術;在基礎施工中充分結合橋位所處地質水文條件,採用了獨具特色的低成本和高速度的施工方案。
- 建設難點
番禺大橋的建設難點,在於主塔橫樑施工中對混凝土提出的早強,高強、超緩凝以泵送的技術要求;在嚴格挑選原材料及確保其質量的前提下,採用同時摻入外加劑及粉煤灰的技術措施,可以滿足該技術要求,其中,對外加劑品種的選擇,摻量的確定以及複合的技術尤為重要,需經詳細的試驗來確定,除了科學、合理地進行配合比設計外,還必須加強施工各環節的質量控制及工藝上的配合,方能確保施工的順利及工程的質量完好。
科研成果
技術(項目)名稱 | 所獲獎項 |
番禺大橋建設工程 | 1998年廣東省優良工程 |
番禺大橋建設工程 | 1999年廣州市優秀樣板工程 |
番禺大橋建設工程 | 1999年“五羊杯”工程質量獎 |
番禺大橋建設工程項目 | 1999年中國國家公路工程優秀設計二等獎 |
番禺大橋“空間體系牽索掛籃設計與套用”技術成果 | 1999年番禺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
番禺大橋“斜拉索套筒(錨固管)施工定位”技術成果 | 1999年番禺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
番禺大橋“大體積高強度緩泵送混凝土的試驗與套用”技術成果 | 1999年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番禺大橋建設工程項目 | 2001年中國國家優質工程銀紙獎 |
參考資料: |
文化特色
番禺大橋主線南端收費站的建築採用了古典風格造型,龍門架上掛有“食在廣州”四個大字,在美食節期間作為美食街大道的清晰指引,同時也代表了廣州這座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美食之都。
價值意義
番禺大橋的成功建築,凝聚了為建設大橋獻計出策的諸多領導、專家及工程技術人員的智慧和心血,為日後建設超寬斜拉橋積累了寶貴經驗,為特寬斜拉橋的方案比較提供了珍貴的實際資料。(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樑及結構工程學會年會 評)
如果說,洛溪大橋是番禺與廣州匯合的起點,那么番禺大橋則是番禺與廣州共發展的登天梯。它的落成,改善了珠三角的投資環境,加快了珠三角的快速發展,也為廣州城市的南拓鋪設了方便,橋岸的珠江御景灣,星河灣等住房的先後落成,讓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在市中心工作,在番禺居住;而今,番禺大橋悄然間已走過20載風雨,而今廣州城市發展的欣欣向榮,而番禺大橋,作為廣州的南出口重要通道,是出發,也是歸程;番禺大橋與華南快速幹線首期的開通,貫通番禺、東莞、深圳、順德、中山、珠海等地,是香港、深圳經虎門大橋進入廣州通往京廣高速公路的主要通道。對於番禺乃至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將起積極重要的作用。(南方網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