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召組

番召組

番召組,貴州區域地質測量大隊1965年命名。主要分布於黔東地區。整合於烏葉組清水江組之間,分二段:下段為變余砂岩與板岩互層段;上段為灰色、深灰色絹雲板岩夾凝灰質板岩及少許變余砂岩、凝灰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番召組
  • 外文名:Fanzhao Fm
  • 地層單位編碼:06-52-0115
  • 地層地質年代:Pt3
  • 階代碼:Qb
  • 地區代碼:45,47
命名,特徵,層型,構成,分布,備考,

命名

貴州區域地質測量大隊,1965年命名。1965年劍河幅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正式發表。命名剖面位於貴州台江番召村西。

特徵

層型

正層型 貴州省台江番召鎮番召組剖面。

構成

本組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為淺灰—深灰色變余砂岩、變余粉砂岩夾板岩,上部見有大理岩小透鏡體,砂岩粉砂岩中常含粘土礫石及礫岩透鏡體;第二段為淺灰-深灰色板岩千枚岩夾少量變余砂岩、變余凝灰岩,含黃鐵礦,偶見大理岩小透鏡體。第一段厚約400—900m,第二段則為400—1900m。整合於烏葉組清水江組之間。

分布

典型番召組僅分布於雷公山小區,由北西向南東砂岩減少同時砂岩厚度變小。

備考

本組相當地層在梵淨山西北稱為張家壩組,為貴州區調隊於1983年命名。更名前即稱為番召組。該組呈狹長帶狀(NNE-SSW)分布於梵淨山西北麓。其下部為淺灰色—灰白色變余細—粗粒砂岩與淺灰、灰綠色板岩互層;上部為淺紫色中—粗粒含長石石英砂岩與紫紅色變余粉—細砂岩互層,夾灰綠色變余砂岩及板岩。本組厚340—460m。命名者認為與番召組雖層位相當,但岩性差別大,代表了分屬於濁流的不同相位,故理應另立新名。編典者認為張家壩組分布範圍過於局限,雖與番召組分屬相同層位不同相區的沉積物,但均屬於同一沉積體系內,似不宜再建
編撰者:王自強
作者1:貴州省地質局108地質隊
年份1:1965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