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漂族

畢漂族

“畢漂族”是一條新聞媒體根據社會現象總結髮明出來的詞語,也叫“畢業漂族”,可以算作是網路流行語,指大學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生活不穩定的弱勢就業群體。他們有就業意願但未能就業,包括複習考研者、邊看邊乾者以及就業困難者。

“漂”不僅形容其生活飄搖,工作無著落,還兼指其工作地遠離家鄉出生地。類似意義的詞還有“飄搖族”。(類似的、相關的、衍生的詞語還有:漂族漂一族城漂族亂漂族老漂族等等)

據2004年新浪網轉載東方網新聞報導中給出的總結,當時的“畢業漂族”主要由以下幾部分人構成:一是複習考研者,他們是“漂族”的主力軍,他們往往是在學校或學校附近和幾個志同道合者合租一套房子住,以便及時獲得考試信息或者參加學校組織的考研培訓。第二種是暫時還沒有找到合適工作或者工作還不穩定的大學生,這是迫於無奈才“漂”的群體。第三種是不就業的大學生,這部分學生由於家庭比較富裕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沒有就業要求和願望而又留戀學校生活。第四種“畢業漂族”是因為受到校園資源如圖書館、體育場等的吸引才選擇留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畢漂族
  • 含義:指大學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生活不穩定的人
  • 流行時間:約 2000年(新聞媒體報導總結髮明出來的詞語,至今仍被引用)  
  • 別名:畢業漂族 
詞語來源,待遇,發展,建議,

詞語來源

隨著高校擴招後的畢業生源不斷湧入就業市場,與農民工,再就業職工匯合成洶湧的就業大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據當時新聞媒體報導,早在2000年前後,高校畢業生中間就已經出現了所謂“漂族”、“漂一族”的群體。由於求職壓力加劇和社會要求的提升,這些高校畢業生或是不就業,或是辭去工作,在高校附近賃房而居或借住在高校內,進行專職考研。有的人一邊學習,一邊找工作,還有人呆在家裡靠父母接濟。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整天沒事幹,悶得慌,時常返回大學校園四處遊蕩。後來高校持續擴招,特別是2017年後,高職專科院校也大量擴招。2019年3月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這樣一來高校畢業生群體規模膨脹,大家都是大學生,高校畢業生不僅很難找到自己期望的工作,而且就算降低期望值也未必能找到工作,從而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陷入“畢業後就失業”的窘境。
2009年9月,《新民晚報》以《應屆生:將就著工作還是加入“畢漂族”》為題對這一群體進行了報導,並將其命名為“畢漂族”。2010年中,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就業藍皮書”也對這一群體進行了分析。藍皮書根據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將其劃分為“就業”、“半就業”和“失業”,又根據其出生地、學習地和就業地的區別細分為“全漂族”(出生地和學校所在都不在就業地)和“半漂族”(出生地不在就業地但學校在)。

待遇

月薪低一半大學畢業生中的就業弱勢群體——“畢漂族”,總共有55%的比例集中於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最多。到2010年“畢漂族”半年後的月薪僅相當於同屆畢業生全國平均月薪(2129元)的約一半。其中,就業“全漂族”為1240元,就業“半漂族”為1129元。前者是指讀書和家鄉都不在就業地的畢業生,後者是指家鄉不在就業地但讀書在就業地的畢業生。他們比較多地集中在銷售類職業,較高比例受僱於民營企業和小企業;較多地來自經濟不發達地區,家鄉基本是地級及以下城市或農村。

發展

(1)關注名企的助學助業信息
進入名企是大多數大學畢業生的夢想,但門檻高競爭者多讓很多人都與之失之交臂,但其實機會從來都不缺,缺的是你的腳步是否已經關注到了他們。聯想的青年公益創業計畫為很多大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已,提升自己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在聯想的收取的10000份以上的方案中,有10支團隊經過重重選拔走到了最後,獲取了10萬元的公益創業基金與1台小Y作為創業夥伴。這個機會對於有想法的畢漂族是多么的可貴啊。新一屆的聯想青年公益創業大賽還將繼續據說比賽機制相同:選手提交方案後經過海選、初賽、複賽、公益訓練營、創業實踐、決賽幾個階段,最終贏取由聯想公司提供的10萬元的公益創業獎金、1台IdeapadY460作為創業夥伴,並有機會進入中國知名公益組織進行實習。加重了大學生與網友的投票比重,讓你公平民主的與他們競爭,希望有想法有感於無地兒施展才能的畢漂族一定要抓住機會。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畫
畢漂族
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畫
(2)切忌好高騖遠
與其在家待著也不願意去小公司打雜,這種思想不見得不對。但在現如今把經驗看的相當重要的社會,在家裡呆著只會讓你的同學走的離你更遠,在小公司里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積累工作經驗,對你以後的成長有很大幫助。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句話是沒錯,不過一味的好高騖遠,只會讓本該屬於你的奮鬥歲月隨風而去。這一步的關鍵是看清自己的目標,並有自己的職業規劃,這樣才能使你不至於在小公司沉淪,而是不斷的向著新的目標挑戰。
求職路上
畢漂族
求職路上
(3)不斷裝備自己
外語、計算機、SEO等,紅而專在現在這個年代照樣適用,在漂著的這段日子裡,不斷充實自己,在既定的專長上不斷的尋找新的學習目標,為你將來的就業加大籌碼。麵包總是會有的、工作也總是會有的,但好的機會總是會留給準備好的人,所以不要讓自己處於消極狀態,而是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4)多向學長們取經
找不到工作有很多原因,自身的他方的,多向與你同一地方的學長取經,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並且糾正自己的方向方法等。也在與學長的交流中可以獲取一些找工作的途徑,所以要放下所謂的矜持,虛心向人請教,這也是你跨出校門要學習的第一步。求職路上
畢漂族
求職路上
(5)用實習攢經驗
本市某高校廣告系的小梅目前還在“迷茫”期。大四時她曾爭取到海外實習的機會,以為能為就業增加砝碼,但在求職過程中卻慘遭“滑鐵盧”。用人單位因為她缺乏上海本土實習經驗屢屢拒絕她。現在,她在一家雜誌社實習。但雜誌社沒有實習工資,對是否留用也態度曖昧。“雖然這樣,我仍想在雜誌社實習下去。”小梅說,因為家裡人也沒有催著她踏入職場,她要補上經驗缺失這一課。目前在文化傳播公司實習的李亞培即將和該公司簽約。小李告訴記者,之前她在一家網站實習,本來說好有機會留用,但最終這個網站還是爽約了。對此她至今仍耿耿於懷。據了解,對於還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而言,先找一份實習將就著工作的現象很普遍。部分畢業生認為,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來可以繼續增加工作經驗,二來能夠爭取實習單位的留用機會。但是他們也坦言,有些單位只是把實習生當廉價勞動力,並無留用打算。
(6)清楚自我定位
近日,在大學生職業發展公益組織“翼計畫”和上海市高校傳媒聯盟主辦的“對話職業經理人”活動中,專業人士給未就業學生把了把脈。人力資源專家認為,傳統觀念總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其實面對嚴峻現實,從底層做起又如何?現在高校應屆畢業生普遍缺少被拒絕的心理準備,這也是相當危險的。“有時候畢業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這樣的狀態才是最可怕的。”

建議

●清楚自己的專業優勢,對應的公司及崗位有哪些。
●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點,找到與眾不同處。●權衡哪些公司的崗位入職的可能性大,並且是自己願意的。●在自己的簡歷中要體現出能為公司創造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