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郎溪縣畢橋鎮,下轄有5個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是一個農業大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畢橋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郎溪縣
- 下轄地區:大義社區 十井村 燈塔村
- 電話區號:0563
- 郵政區碼:242000
- 地理位置:皖南邊陲
- 面積:53平方公里
- 人口:2萬人
- 車牌代碼:皖P
- 行政代碼:341821107
- 身份證前6位:341821
地理環境
經濟
行政區劃
大義社區
十井村
燈塔村
施宏村
長何新村
著名人物
陳文
民國15年(1926年),孫傳芳殘部兵丁賣槍私逃,陳文趁機買了13條槍,衛家護院,並成立了民團。二月初四(3月17日),30餘名潰兵來到楊具山河口,為害地方。陳文率民團兵丁擊敗潰兵,收繳了槍枝,壯大了自身力量。後因部屬在南漪湖截擊了土豪杜國文的鴉片走私船,杜銜恨報復,與周孝安勾結設計反誣陳文通匪。陳文被捕下獄,逼交槍枝,直至家產盪盡,才被交保釋放,因此陳文被迫下南漪湖集合舊部,劫富濟貧,除暴安良,匡扶正義,聚義約五百餘人。
民國17年(1928年),陳文在中共郎溪特別支部的策動下,將部隊改編為農民自衛團。5月9日攻占郎溪縣城,槍決縣教育局長周孝安,釋放監犯,開倉濟貧,商店照常營業,秩序井然。5月17日,國民黨第三十七軍調派兩營兵力及宣、郎、廣、溧四縣民團圍攻縣城。19日夜部隊撤出轉移到鴉山,特支書記夏雨初轉赴上海向黨中央匯報。7月間,中共中央巡視員王竟博(尹寬)兩度派周心撫、江乾臣等去收編陳文部隊,均未成功。陳文部隊在鴉山被圍月余,彈盡糧竭,多數人餓死,部分人突圍參加了廣德王金林的紅軍獨立團。最後,陳文等7人突圍取道廣德,下太湖,往上海黎明書局,未能見到夏雨初,聯繫中斷。從此,陳文便改名閔受齡隱避到高郵湖西送駕橋,寄住在閔受榮家,不久又轉到鎮江時氏醬園棲身。
民國26年(1937年),上海南京相繼失陷,鎮江不保,陳文即召集舊部,籌集槍枝,收容散兵游勇,組織隊伍抗日,自稱“江都抗日義勇團”。並冒用第七軍留守處及江蘇省保全九團番號,招募兵員。鎮江淪陷前,陳文封船將部隊開往揚州,此時揚州陷落,只好又轉往送駕橋。部隊到達橫橋時,正值春節,陳文手書春聯一副:“橫橋龍猶蟄,中原鹿正肥。”貼在駐地的廟門上抒發抱負。春節後,他們偵知揚州日軍立足未穩,守備力弱,飛機場戒備鬆弛,陳文率部乘機夜襲機場,子彈射中油桶,頓時爆炸起火。揚州日軍急奔機場救援,被陳部伏擊,打死日軍20多名。3月28日,日軍200多人伺機反撲,直奔公道橋,被陳文部狙擊,打死日軍100多人,活捉2人,繳獲各種槍炮100多枝、擲彈筒20具、戰馬5匹。此後,陳文曾在方橋、槐泗橋、婁莊、大儀、黃珏橋等地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軍。
同年7月,日軍揚州司令官川井調動儀征、天長日偽軍1000多人分3路向大儀、公道橋猛撲,被陳文誘入伏擊圈內,打死打傷400多人。這次大捷,士氣大振,鞏固了游擊區,打擊了日軍囂張氣陷。國民政府武漢總部給蘇魯皖游擊總指揮李明揚發來電報說:“據報江都抗日游擊隊陳文英勇殺敵,應予傳令嘉獎。”但此時陳文部隊處境十分困難,被夾於三角地帶,三面受敵,隨時有被國民黨各部隊吞併的危險,為形勢所迫,不久,便改稱,“第五戰區蘇魯皖游擊總指揮部第三路軍第二團”。陳文部隊奇襲日軍,大小戰鬥百餘次,屢戰屢勝,發展很快。這時已有四個支隊、七個直屬大隊及一個巡湖大隊,共三千多人,活躍在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一帶水網地,包括天長、高郵、儀征、揚州、邗江、金湖等縣市。
民國28年(1939年)春,陳文派參謀邱劍鳴(胡揚)到中共蘇北工委及新四軍挺進縱隊,請求派人來團協助舉辦教導隊。經惠浴宇和管文蔚批准,派呂鎮中和陳淦到該部協助舉辦教導隊,同時秘密地建立了黨支部,呂鎮中任書記。此時新四軍五支隊也派周原冰、徐速之、夏嵐等人到陳部開展工作。
同年8月7日,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發動了十個團的兵力,包圍了塔兒集陳文團部。經過三天三夜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部隊被擊潰。陳文率部從閔塔突圍,乘船向天長轉移,打算與五支隊會合。當船隊抵達天長縣小關鎮時,敵人早已占領小關,船被打翻,死傷無數。為避免更多傷亡,陳文挺身而出,大喊:“不要打了,我就是陳文,要抓抓我,要殺殺我!”陳文被捕後,雖經嚴刑拷打,始終未說出呂鎮中等共產黨員姓名。10月,陳文被暗殺於盱眙縣蔣壩。陳文自破郎溪縣城出走之後,一直被誤傳為“土匪”,沉冤40多年,時至今日,方真相大白。
夏雨初
民國16年(1927年),北閥軍第二軍進軍南京,3月3日經廣德到郎溪,並委派馮素民為新任縣長。3月6日,二軍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在“鳳凰墩”接見了夏雨初等人。在二軍政治部的幫助下,成立中國國民黨郎溪縣黨部,夏雨初任執行委員。4月間,在國民黨右派勢力的支持下,張克霆、劉潤乾等又成立一個縣黨部,民眾稱之為“東黨部”,原先成立的謂之“西黨部”。4月26日,“東黨部”首先發難,搗毀了“西黨部”,奪走槍枝彈藥與文卷,夏雨初等18人被捕,後被保釋出獄。9月,在中共安徽省臨委的指導幫助下,成立了中共郎溪縣特別支部,有黨員13人,夏雨初任書記,隸屬於第一(蕪湖)中心縣委。
宜興“秋收暴動”失敗後,暴動的組織者葛琴、范迪齋、史濟殷等轉來郎溪,開展工作。他們和夏雨初在孔廟內辦了一所“建平公學”作為活動基地。同時,在公學內發展了十多名共青團員,建立了共青團郎溪縣委員會,葛琴任書記,隸屬於宜興團縣委。從此,郎溪有了共產黨和共青團的組織。
民國17年(1928年)4月,中共宜興縣委農運部長宗守益來郎溪傳達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特支決定建立農民武裝,組織暴動。他們爭取利用南漪湖陳文的“聚義”武裝,改編成農民自衛團。5月9日攻進郎溪縣城,繳了公安局、自衛團、商團的槍枝,槍殺了教育局長周孝安,釋放監犯,開倉濟貧,城內秩序正常。5月17日被第三十七軍圍攻,19日撤出縣城。郎溪武裝暴動失敗後,夏雨初受黨中央指派,化名張建華到上海滬西區開展工會工作,並任中共滬西區委委員。為了遮人耳目,夏雨初把妻子董淑接到上海,以教書為掩護,開展秘密工作。他在曹家渡各工廠辦夜校,組織工人運動。他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去大世界屋頂花園散發傳單,到里弄張貼標語,並發動了有名的日本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由於他不畏艱險,積極負責,工作出色,受到黨中央的嘉獎。
民國19年(1930年)春,夏雨初調任中共中央特派員兼南京市委行動委員與工人部長,化名李興國在南京兵工廠、浦口機械廠、下關怡和蛋廠等處秘密活動,積極進行工人暴動的準備工作。夏雨初工作在國民黨的心臟。處處戒備森嚴,偵探密布,處境十分艱難。由於叛徒告密,7月29日下午,夏雨初、郭仁堂、王仲武、李文和、陳寶華、宋如海6人在下關美華理髮店樓上開會時,被“首都”衛戍司令部稽查處逮捕。接著,憲兵警察又在成賢街搜查了南京市委機關,逮捕了任雪濤、譚籍安等14人。在獄中,他們受盡嚴刑威逼,殘酷折磨,但毫不動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同年8月18日,夏雨初等20人在雨花台慷慨就義。殉難時,他們高唱《國際歌》,行人為之涕零。民國23年(1934年),經黨組織資助,夏雨初的遺骨被運回家鄉蔣固村安葬。
張壽籛
張壽籛執教於農村,心懷國家安危。華北失陷後,他對當局的禍國殃民,痛心疾首,寫道:“各省操兵柄者,高呼抗日,無報國之實心,穩占地盤,以殃民為慣技。”他對貪官污吏與豪紳權貴深惡痛絕,自書春聯云:“任爾貪婪肆剝削;憑吾勤勉度光陰”。張壽籛不畏強暴,見義勇為。抗戰爆發後,民國26年(1937年)冬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某部路過寧前保(今畢橋鄉張侯村)時,肆意槍殺十房村修橋鄉民朱德華。事後張壽籛召集鄉民在橋畔立碑記述其事,並命名此橋為“沉冤橋”。民國26年(1937年)郎溪縣第二區區長張中孚賣官鬻爵,致使目不識丁的惡霸地主王春庭等兩人充任飛鯉、畢橋兩鄉鄉長。張壽籛不顧自身安危,不畏權勢,毅然上書縣長曹樹鈞揭發其事。不久,兩鄉長被免職,區長於第二年亦受到罷免處分。
地圖信息
地址:宣城市郎溪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