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拉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秋季魚類物種多樣性研究》是徐 浩2022年發布的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畢拉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秋季魚類物種多樣性研究
- 作者:徐 浩
《畢拉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秋季魚類物種多樣性研究》是徐 浩2022年發布的論文。
《畢拉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秋季魚類物種多樣性研究》是徐 浩2022年發布的論文。內容簡介為掌握畢拉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魚類組成及物種多樣性狀況,2020年10月2~8日在畢拉河自然保護區境內流域展開漁獲物調查,分析該地區...
內蒙古畢拉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畢拉河林業局達爾濱湖林場和扎文河林場境內,行政區域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諾敏鎮,屬於大興安嶺北段東麓的森林、灌叢向草原與農牧過度的嫩江流域。保護區總面積為56604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3009公頃,緩衝區面積20289公頃,實驗區面積13306...
2002年9月畢拉河自然保護區完成科學考察和可行性研究論證,並上報國家林業局評審,2004年7月國家林業局批覆內蒙古畢拉河(省部級)自然保護區,該自然保護區面積62852公頃,是集原始森林、沼澤地以及棲息於其中的野生動物於一體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生境多樣、種群豐富、生物區系物種交錯,具有本區域代表性,典型性、...
遷徙地。輝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有效保護濕地、草原和沙地樟子松林生態系統,為區域生物及遺傳基因多樣性的保護,建立生物基因庫,開展生態監測、珍稀物種的救護和繁育等研究提供了必要保障,為呼倫貝爾市乃至中國北方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到2030年末,全區濕地面積保持基本穩定;爭取晉升國際重要濕地1處、國家重要濕地3處、自治區重要濕地16處;晉升國家濕地公園2處;擬新建自治區級濕地公園2處、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處;推進7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驗收;建設5處智慧濕地公園;持續開展林草濕綜合監測432個濕地固定樣地和變化圖斑調查,建立全區...
主要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和物種的地帶性分布和珍稀瀕危物種的搶救性保護。歷史沿革 2005年12月23日,遼寧省人民政府以遼政【2005】357號檔案,批覆“同意建立葫蘆島虹螺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批准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處。
2014年12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批准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處,其中包括巴爾魯克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新疆巴爾魯克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選。生態價值 巴爾魯克山自然保護...
2005年4月14日,(遼政〔2005〕101號)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覆的省級自然保護區。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批准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處。包括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凌源市西南部...
2006年12月21日,鸚哥嶺保護區管理站正式在白沙縣牙叉鎮辦公。2007年1月,鸚哥嶺保護區完成了所轄範圍內195名護林員的招聘工作,並上崗。2007年2月邀請中外專家完成所有管護人員的培訓工作。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其中就包括海南鸚哥嶺...
保護區內不同季節里鳥類種類組成差異顯著,冬季鳥類142種,春季鳥類120種,夏季鳥類58種,秋季鳥類64種。價值地位 由於地處贛江、鄱陽湖和長江的關鍵節點,保護區具有良好的通江性,不僅是鯉、鯽等經濟魚類的重要產卵和育肥場所,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青、草、鰱、鱅、鰻鱺、刀鱭、鳳尾魚等洄游型魚類的主要洄游通道甚至...
1958年森林經營調查時,國家就曾劃定為興安落葉松原始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由於某些原因,直至九十年代初尚未正式設定管理機構和實施規劃措施,仍處於待建狀態。1988年前諾敏自然保護區由畢拉河林業局管理,1988年將諾敏自然保護區由畢拉河林業局劃歸克一河林業局管轄,1995年4月10日內蒙古林業廳將其更名為諾敏森林經營...
生態系統的自然性、複雜性,物種的豐富性,在河南以及大別山地區是獨特少有的,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保護價值和生態價值。建立河南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更有效的保護區內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區內有兩棲動物3種,魚類10餘種。植物 截至2014年,甘肅黃河首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海拔3300~3700米處植被為以線葉蒿草為建群種形成的蒿草草甸,海拔3700~3900米處植被為以矮生蒿草建群種的矮生蒿草草甸。藥用植物有200多種,主要有冬蟲夏草、川貝母、雪蓮、秦艽、黨參、羌活、大黃、紅毛五加、黃花蒿、...
大別山自然保護區原麝和白冠長尾雉具有相當大的種群規模。該區的動植資源和獨特的生態系統結構,充分說明了大別山自然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重要地位,是華中地區的物種資源庫,並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規劃》列入“中國優先保護的生態系統名錄”,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和保護價值。湖北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
2009年11月24日,吉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集安省級自然保護區。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批准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處。升級為吉林集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環境 位置 吉林集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集安市西北部,距市區19公里處,地理坐標為...
雲開山自然保護區前身是大霧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0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廣東大霧嶺省級自然保護區與鹿湖頂市級保護區整合擴大面積,並更名為廣東雲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批准...
銅鈸山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5年。2002年11月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2010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批准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處,銅鈸山自然保護區被列為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
該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現已查明植物達445種,其中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3種;有脊椎動物340種,包括園口類2種,魚類66種,兩棲類6種,爬行類6種,鳥類234種,獸類26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種,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6種,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0種,國家“三有”野生動物205種。政府批覆 黑龍...
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降雪量較伊勒呼里山北麓少。春秋季不明顯,夏季較短,年溫差較大,最大溫差可達82.7℃,全年平均氣溫-1.3~2℃,最低氣溫-45.4℃,最高氣溫37.3℃,全年平均降水量為500 mm。土壤類型 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
《通知》指出,自然保護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建立自然保護區是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有效措施,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手段。《通知》強調,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的典型性、稀有性、瀕危性和代表性較強,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維護生態系統...
主要保護對象為典型的東北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及棲息於其中的東北紅豆杉、紅松、紫貂、原麝、東北虎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歷史沿革 2010年,黑龍江大峽谷被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2年,申報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批准新建...
《通知》指出,自然保護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建立自然保護區是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有效措施,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手段。《通知》強調,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的典型性、稀有性、瀕危性和代表性較強,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維護生態系統...
保護對象為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紅豆杉、珙桐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生態環境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史沿革 1993年公布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12月,被國家林業部正式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保護區總面積71278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2850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9.99%;緩衝區為1977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7.75%;實驗區為2299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32.26%。開發建設 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批准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處...
自然保護區 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畢拉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28.75萬公頃。已建立自治區級(省部級)自然保護區5個—內蒙古阿爾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阿魯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興安里濕地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奎勒河...
黑龍江大沾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屬於內陸濕地與水域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其保護對象是(1)小興安嶺林區類型齊全、分布集中、面積最大的典型森林濕地生態系統;(2)森林沼澤代表物種、世界珍稀鶴類、國家I級保護鳥類——白頭鶴的重要繁殖地以及東北亞水禽遷徙、停歇、繁殖的主要通道和棲息地;(3)以浮葉慈菇為...
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又稱拉姆塞爾公約,Ramsar convention),公約的全名是:“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是一個政府間的協定,該協定為濕地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國家措施及國際合作構建了框架。Ramsar公約(國際重要濕地特別是水禽棲息地公約)於1971年在伊朗小城Ramsar簽署,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截止...
內蒙古畢拉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有限公司 30 NS46 內蒙古阿龍山敖魯古雅自治區重要濕地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 東經122°06′21.38″-122°38′39.93″ 北緯51°36′56.84″-51°50′47.24″ 東界自北向南沿阿北林場62、65、67、99、94林班至138林班,阿中林場沿75、100、99林班至133林班為界;南界自...
達爾濱湖又稱達賴濱湖或達來濱湖,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境內,地處嫩江水系畢拉河支流的阿木鐵蘇河下游,額莫爾圖山的南麓。距畢拉河林業局局址129公里,被人們譽為林海中的“天然公園”。“達爾濱”是鄂倫春語“遼闊的水面”之意。達爾濱湖系古代達爾濱火山爆發後岩漿沉積堵塞河谷而成的堰塞湖,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