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季龍:清末民初上海著名通俗小說家的三公子;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企業管理學院碩士;夫人曾是解放前活躍在東歐外交界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女弟是詩人,翻譯家,亦曾有過外交生涯。 和唐明照一樣,1979年6月上任的中國第二位聯合國副秘書長畢季龍亦是一位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資深外交家。他執掌擁有六七百名工作人員的聯合國技術合作發展部長達6年之久,成績卓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畢季龍
- 民族:漢
- 出生地:上海市人
- 出生日期:1914
- 逝世日期:2007年5月30日
- 畢業院校:南京中央大學
- 主要成就: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服務世界,家庭背景,
人物簡介
畢季龍(1914-2007) 上海市人。江蘇儀征人氏,原名畢慶芳。
畢季龍1936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財政系,一直從事經濟工作。曾任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科員、重慶煉鋼廠會計課課長、電化冶煉廠會計處長、資源委員會專員,後來入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企業管理學院攻讀工商管理和經濟,於1948年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美期間,畢季龍擔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駐美物資供應處稽核主任、中國輪船公司駐紐約會計主任等重要職務。
畢季龍於1950年回到祖國,任外交部政策委員會秘書。次年7月朝鮮板門店停戰談判正式開始,畢季龍隨李克農領導的談判工作班子抵朝。在這個班子中有後來擔任外交部長的喬冠華,以及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系的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浦山(我國著名外事口譯翻譯家、前副外長浦壽昌的胞弟)等。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下設參謀處、秘書處等機構。畢季龍先後任參謀處長和秘書處長。從開城歸來,畢季龍任外交部研究室研究員。此後近十年間,畢季龍還先後擔任外交部新聞司專員、副司長。
1961年,他作為中國代表團的新聞官員,隨陳毅外交部長參加過第二次日內瓦會議。後任外交部國際條約法律司副司長,多次參加聯合國的有關會議。1979年至1985年畢季龍出任聯合國副秘書長。
2007年5月30日在上海逝世,終年94歲。
服務世界
畢季龍初到聯合國總部主管技術合作發展部時,該部成立尚不到一年。他是一個艱苦的創業者。經過6年不同尋常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技術合作發展部已是聯合國一個向百餘國家提供技術援助、派出大量專家和顧問為開發中國家培養大批技術人才、活躍在世界各個角落、受到第三世界國家普遍歡迎的重要部門了。
6年時光,畢季龍風塵僕僕,席不暇暖,奔波於亞、非、拉美各國。他乘工作之便訪問了六七十個國家,足跡遍世界,由此得以結識成千上萬的各界朋友,這對他開展工作無疑十分有利。除此之外,畢季龍還花了相當大的功夫熟悉了聯合國這個“龐然大物”。聯合國無疑是個官僚機構,知己知彼,方能胸有成竹,應付自如。為了使自己主管部門的屬下克盡職守,嚴肅認真地工作,畢季龍秉公辦事,以理服人,故職員多能心悅誠服。畢季龍在任後期,由於已開發國家認捐金額減少,有些援助項目被迫取消,技術合作發展部也不得不裁減冗員。誰去誰留,這是一個非常微妙敏感的問題。但是由於畢平素倡導“靜悄悄的工作”,注重調查研究,了解情況並打通關係,故而能迅速作出妥善安排,基本上做到人人滿意。在這樣來自“五湖四海”、職員國籍眾多的複雜環境下,工作能做到如此水平,其協調平衡能力之高超,誠屬一流!這自然得力於畢季龍數十年涉身新中國外交所得的豐富經驗。
家庭背景
畢季龍出身名門望族,乃祖畢畏三清末由部曹外放浙江候補道,後來又做了民國的官,周旋于軍閥之間。畢家與李鴻章及劉銘傳均屬姻親。畢家初居杭州候朝門,所建屋宇有一集句聯:“新地即今多雨露;故鄉無此好湖山”。
畢季龍與其弟畢朔望(當時名慶杭)的童年前期是在杭州度過的。畢季龍的父親畢振達(畢倚虹)是清末民初上海灘無人不曉的小說家和報人。可悲的是,畢倚虹終因沉湎聲色,流連於風月場中,不能自拔,為舊社會污淖所吞沒,無可奈何地擱下了那支風靡一時的神來之筆。英年早逝,拋下一班兒女,遂由舊友代為料理後事。
畢季龍長兄畢慶昌後去台在地質部門任職。次兄畢慶康後赴南洋經商。畢季龍本人因叔父畢介青無嗣,過繼為子。畢介青久居揚州,小弟畢朔望也當過外交官,又是詩人,離休後至今仍是中國筆會中心書記、外交學院教授。
畢季龍夫人胡濟邦,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女外交家和名記者。 據著名集郵家、原國民黨政府駐波蘭臨時代辦姜治方回憶:“胡濟邦是一位活躍於東歐外交界的中共地下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