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七言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
  • 作品別名:留別鄭三韋九兼呈洛下諸公、留別洛下諸公兼贈鄭三韋九
  • 出處:《全唐詩
  • 作者:高適
  • 創作年代:唐代
  • 創作時間:749年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
憶昨相逢論久要,顧君哂我輕常調。
羈旅雖同白社游,詩書已作青雲料。
蹇步蹉跎竟不成,年過四十尚躬耕。
長歌達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後名。
幸逢明盛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
此時亦得辭漁樵,青袍裹身荷聖朝。
犁牛釣竿不復見,縣人邑吏來相邀。
遠路鳴蟬秋興發,華堂美酒離憂銷。
不知何日更攜手,應念茲晨去折腰。

注釋譯文

①此詩敦煌選本題作《留別鄭三韋九兼呈洛下諸公》,《唐百家詩選》題作《留別洛下諸公兼贈鄭三韋九》。鄭三、韋九:名未詳。劉長卿有《客舍喜鄭三見寄》,又有《客舍贈別韋九建赴任河南韋十七造赴任鄭縣就便覲省》,若高詩與劉詩中的鄭三、韋九均為同一人,則韋九名建。韋建為天寶間詩人,與蕭穎士最善,《新唐書·蕭穎士傳》有記載。另,林寶《元和姓纂》卷二:“京兆諸房韋氏:伯陽,倉部郎中,生建、迢、造。”
②久要:舊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久要,舊約也。平生,猶少時。”邢昺疏:“言與人少時有舊約,雖年長貴達,不忘其言。”常調:按常規遷選官吏。
③白社: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葛洪《抱朴子·雜應》:“洛陽有道土董威輦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陳子敘共守事之,從學道。”已作《文苑英華》作“已得”,注“詩選作比作”。
④蹇質:困頓顛仆,不順利。《全唐詩》“質”字下註:“一作顥。”《文苑英華》、敦煌選本作“蹇步”。
⑤達者:明達之人。《全唐詩》“者”字下註:“一作士。”大笑:《全唐詩》“大”字下註:“一作冷。”身後名:《晉書·張翰傳》:“翰任心自適,不求當世。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⑥明盛:昌明興盛。亦指盛世。招隱:徵召隱居者出仕。楚辭有《招隱土》,淮南小山作,王逸以為,“閔傷屈原,故作《招隱》之賦,以章其志。”《楚辭通釋》王夫之謂:“今按此篇,義盡於招隱,為淮南招致山谷潛夫之士,絕無閔屈子而章之之意。”徵求盡:《資治通鑑》卷二一五:“天寶六載,上欲廣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藝以上皆詣京師,李林甫恐草野之士斥其奸…:遂無一人及第者。林甫乃上表賀野無遺資。
⑦亦:敦煌選本作也”,《全唐詩》下註:“一作也,一作苟。”青袍:唐貞觀三年(629),規定八品、九品服青色;顯慶元年(656),規定深青為八品之服淺青為九品之服。按,高適此時應詔為封丘縣尉,應服青袍。
⑧縣人:明活字本作“縣令”。
⑨鳴蟬敦姐選本作“鳴蝴”。《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自降,寒蟬。
⑩何日:明活字本作“何時”,從《全唐詩》。茲晨:《文苑英華》、敦煌選本作“茲辰”。去:《全唐詩》下註:“一作尚。”折腰屈身事人。《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耶!”《全唐詩》下註:“一作去遙。”

創作背景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謂:高適“天寶八載舉有道科中第”。可知此為詩人於天寶八載(749)初秋經過洛陽,前往封丘任職途中所作。

作品鑑賞

高適向來志存高遠,一生執著求仕,年近五十方得封丘縣尉之職,此詩即抒入仕赴任之感。前四句追憶過去與諸公同游之事,當年聚會,諸公笑我不屑於常調之微職,雖然漂泊異鄉,有如董京白社之游,但自己仍然懷有青雲之志。“蹇質”以下四句表明自己長期懷才不遇,自己已過不惑之年,尚躬耕宋中,只得飲酒放曠,自我消遣。此處故作曠達,實則充滿悲憤。“幸逢”以下四句敘被征出仕,盛世招隱士,余亦辭漁樵,反覆曰“明盛”“聖朝”,似乎終於得意,更有反諷意味。“犁牛”二句承上啟下,引起話別。“遠路”四句言別,面對華堂美酒,想像分離後的景象,既傷相聚無期,又憂逢迎為事,心情複雜。

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