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村(雲南省文山縣柳井鄉界牌村)

界牌村(雲南省文山縣柳井鄉界牌村)

界牌村隸屬 文山縣柳井彝族鄉,地處柳井鄉南 邊,屬於山區。距離鄉7.00公里, 國土面積25.27平方公里,海拔1500.00米,年平均氣溫17.50℃,年降水量80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香艷梨三七烤菸等農作物。

該村東鄰柳井村委會,南鄰斗咀村委會,西鄰三角地村委會,北鄰古木。轄界牌、老寨 、新寨等。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66.00畝(其中:地2766.00畝),人均耕地1.25畝,主要種植玉米香艷梨三七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425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4.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主要種植油桃.柿子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435.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界牌村
  • 行政區類別:雲南省
  • 所屬地區:文山縣柳井鄉界牌村
  • 面積:2766 畝
  • 人口:2212人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7.50℃
  • 年降水量:800毫米
  • 人均耕地:1.25畝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理位置,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水、通電視、電話。全村有236戶通自來水。有650戶通電,有21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6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33%和 71.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4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3戶(分別占總數的53.1 %和 48.2%)。
全村共擁有汽車18 輛,拖拉機2輛,機車30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5.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1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戶;建有小水窖45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3戶。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7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43.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1.80萬元,畜牧業收入64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03頭,肉牛66頭); 林業收入42.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3.60萬元, 工資性收入39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5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96.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90人 ,在省內務工179人,到省外務工211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11戶,共鄉村人口2258人,其中男性1231人,女性1027人。其中農業人口2004人,勞動力1310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1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2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鎮衛生院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36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界牌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柳井中學。該村距離中學7.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57人,中學生51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50.6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50萬元,有固定資產17.9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黨員總數83人,黨員中男黨員75人,女黨員8人。 團員21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生產力發展緩慢,生產效益難以提高。(1)各村內道路都需要改造,雨天行人和車輛通行難;(2)水利設施,乾旱季節民眾生產生活用水難;(3)民眾住房困難,有的住危房,有的人畜混居;有的村沒有廣播器材和科技活動室,上級政策難以及時傳達和民眾業餘文化生活條件差。2、產業單一。3、該村是民族聚居地,民眾素質相對較低,科技意識淡薄,無開創精神;貧富差距大,經濟發展不平衡。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與上級部門的聯繫,積極爭取他們在資金和物資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加強基礎設施建設。(1)採取民眾出物資和勞力,上級部門爭取資金的辦法,修繕村內路面,解決行人和車輛通行難問題;(2)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逐步解決民眾生產生活用水問題。2、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培養致富能手,帶動全村民眾致富,提高人均純收入。3、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1)依靠科技,提高玉米雜交化程度,保證糧食作物高產、穩產;最佳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濟作物,提高烤菸、辣椒、甘蔗等經濟作物的產量、品質;擴寬乾柿子銷售渠道,增加民眾收入。(2)依靠科技,提高每戶民眾畜禽存欄和出欄數,提高人均純收入。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