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75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75戶通電,有4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2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4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砂石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4.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5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4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4.00萬元,畜牧業收入23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27頭,肉牛220頭,肉羊352頭); 林業收入90.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56.00萬元, 工資性收入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8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3.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4人 ,在省內務工39人,到省外務工4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34.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泡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
特色產業的本質是“我”最擅長的經濟,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因此是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特色產業的形成固然離不開政府扶持,但更重要的是市場內生。政府的作用是營造環境,誘致市場主體創業。市場主體追求利潤,必然根據本地要素稟賦實際選擇適宜的產業,從而形成特色產業。從過去的經驗教訓看,還要處理好“取”與“予”的關係。在“特色”剛剛顯露時就急著“增收”,只會扼殺“特色”。
特色產業的理想狀態無疑是“
產業集群”。集群本身是一種特色。聚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
縱向型。圍繞成長起來的特色產業,眾多上游、中間、下游企業聚集起來,形成一個個完整的生產鏈;二是橫向型,即同類或相似企業、產品聚集,形成專業生產、銷售中心。聚集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減少了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形成
經濟成長極,提升了經濟競爭力;不僅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增強市場機制,激發人們的創業意識,最終促進
產業經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