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中學

界牌中學

江蘇省丹陽市界牌中學坐落在界牌鎮界牌路西側,占地近50畝,建築面積近10000平方米。學校環境優美,設施設備先進,辦學質量穩定,是江蘇省首批現代化示範國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界牌中學
  • 所屬地區:界牌鎮界牌路西側
  • 占地面積:近50畝
  • 建築面積:近10000平方米
簡介,歷史沿革,教學條件,建校原因,傑出校友,

簡介

江蘇省丹陽市界牌中學坐落在界牌鎮界牌路西側,占地近50畝,建築面積近10000平方米。學校環境優美,設施設備先進,辦學質量穩定,是江蘇省首批現代化示範國中。
界中正門界中正門

歷史沿革

界牌中學原名曙光中學,於1969年9月1日在原龍王廟國小誕生。當時,國小、國中、高中並在一起,高中只有一個班,近50名學生。
1970年9月,曙光中學(僅有高中班)遷到長江漁場。1971年2月招收了一個春季班,有學生60名。學校共有兩個教學班,教師8名。1972年7月,第一屆高中生以兩年半的學歷畢業.。
1973年5月,在當時公社革委會主任郭富春的幫助下,學校遷址界牌鎮(時名紅旗鎮)。在這幾年中,師生髮揚艱苦風斗的精神,利用課餘時間揀磚拾石、運磚輸瓦、鋪路奠基、種菜植樹,為學校發展付出了艱辛勞動 。
1973年9月,按上級指示,學校恢復為秋季招生。 1974年5月,曙光中學更名為界牌中學。 1978年秋季,國中恢復三年制。1980年9月,學校招收初一兩個班,高一兩個班;全校共有9個教學班,456名學生,教職工47名。辦學規模有較大發展。
1981年9月,高中部停止招生。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界牌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界牌鄉於1982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對外開放,學校相繼接待了德國、美國、日本、英國、菲律賓、斯里蘭卡等外賓,有時還開放英語課堂。學校在課堂教學改革、內部管理、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在這種背景下,黨委政府決定再次搬遷中學。
1985年9月界牌中學遷址南大街,校園建設、設施建設在當時屬鎮江全市一流。高中部恢復招生,為單軌制。原下屬國中"安樂國中"和"大成橋國中"撤消,合併到界牌中學,學校在1985年首批"文明單位"評比中,獲此殊榮。
1986年中考,有13位同學被省丹中錄取,在全縣鄉鎮中學中首屈一指,為學校贏得極大聲譽。
1989年高考起,實現了升學率"0"的突破。孫躍坤同學被南京中醫學院錄取;又有陳冬梅、袁雲華、姚玉輝、劉平、張鷹等同學被本、專科院校錄取。
1996年9月,高中部停止招生,兩屆學生分別轉入訪仙、孟河中學。學校開始籌備學校再次搬遷事宜,全面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
1997年底,新校舍基本完工;1998年上半年,全體師生搬入新址學習工作,10月,舉行了盛大的搬遷典禮,各級領導、兄弟學校代表、校友代表、社會各界人士近500多人與會。
1999年底,學校通過江蘇省首批"實施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驗收。

教學條件

近幾年來,我校全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工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鎮黨委、政府、市教育局的領導支持及自身努力下,在設施建設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1997年底界牌鎮接受"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鄉鎮"驗收時,我校贏得了領導、專家的高度評價;1998年底被省教委評為"實施素質教育先進集體";連續多年被評為丹陽市文明單位、鎮江市文明單位;1999年底通過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的驗收,被確認為首批"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之一;2001年,在第十二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全國中國小金鑰匙科技競賽"中,被省教育廳評為"先進學校"。歷次的丹陽市級督導中,均獲得較高評價;2000年學校被評為"德育先進學校"、"管理精品學校";2001年,被評為鎮江市控制流生工作先進學校;同年,被評為省級法制教育先進學校;2002年,在第十三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全國中國小金鑰匙科技競賽"中,被省教育廳評為"先進學校";正迎接鎮江市無流生學校評比驗收。

建校原因

界牌地處丹陽東北角、寧鎮山脈北麓,是長江邊上的一個圩區。60年代,這裡依然交通不便,文化落後,信息閉塞,生產力底下,吸血蟲病泛濫。但是,人民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願望迫切,對文化知識的需求迫切,60年代末任界牌鄉革委會主任的徐元海同志高瞻遠矚,給了界牌教育發展的新機遇。在他的直接關懷下,在7年一貫制學校的基礎上,開設高中班,這標誌著界牌中學的誕生。

傑出校友

1986年中考,有13位同學被省丹中錄取
1989年高,孫躍坤同學被南京中醫學院錄取;又有陳冬梅、袁雲華、姚玉輝、劉平、張鷹等同學被本、專科院校錄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