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道發

申道發(1836~1909),號節齋,著名湘軍將領,抗俄、抗法和抗日英雄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茶山坳(今衡陽珠暉區)人,為清朝記名提督江西總兵、授正一品封典、頭品頂戴。祖籍水東江,申道發之二祖元時為江右總戎,三世祖為蕩寇將軍,均死於戎馬征戰。其父用祉嘉慶年間遷家於衡州府(今衡陽市),其舊居在衡陽市珠暉區茶山坳鎮茶山村,申道發公館位於衡陽珠暉區湘江東路。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生平簡介,申道發公館,直系親屬,

人物簡介

申道發(1836----1909),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陽市)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生。少年習騎射,挽強弓,百步穿楊。清鹹豐七年(1857),投鮑超部,隨鮑鎮壓太平天國軍、稔軍,數以軍功累升副將。光緒二年(1876),鎮壓新疆回民叛亂,以軍功賞一品封典,加頭品頂帶。光緒六年沙俄覬覦伊犁,派軍艦游弋渤海,威迫清廷。申總理馬步諸軍,協助鮑督辦海防,俄軍未敢妄動。光緒十年,法軍侵台廠申奮請抗擊,抵基隆,與敵死戰,傷股,血殷襪履,然督戰愈勇,再晉軍功,免騎射。後鎮守大清河口,抗擊日寇,屢建奇功,遞升總兵。晚年,告老歸里,常布衣草鞋,與農民共戲樂。出田租800石,白銀數萬兩,興辦學塾,賑饑賑災,鄉人稱頌。宣統元年(1909)卒。

生平簡介

申道發出生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茶山坳(今衡陽珠暉區)人,少年時即喜習武,長成後體格魁梧,力挽強弓,精於騎射,百步穿楊。清鹹豐七年(1857年),申道發投湘軍(湖南巡撫鮑超部),作戰勇猛,以軍功歷任守備、游擊、參將。隨鮑鎮壓太平天國軍、稔軍,數以軍功累升副將。同治四年(1865年)升為副將,賞戴花翎,獲赫勇巴圖魯(蒙語,即勇士)稱號。同治十一年(1872年),鎮壓西寧回民叛亂,擢升總兵。次年(1873年),詔以提督交軍機處記名,遇缺簡放。光緒二年(1876年),出關鎮壓新疆回亂,攻下吐魯番滿漢各城,清廷授予正一品封典,加頭品頂戴。光緒六年(1880年),沙俄覬覦伊犁,派海軍游弋渤海,威脅清廷。鮑超督辦海防,申道發負責總理馬步諸軍,防守山海關,俄軍未敢妄動。光緒十年(1884年),法國侵略台灣,申道發率部進駐基隆,與法軍苦戰,傷右股,血殷襪履,帶傷督戰不退,進軍功加一級,並免騎射。光緒十三年至十九年,陸續剿平哥老會等民間反清武裝。光緒二十年(1894年),任南贛鎮總兵(即江西總兵),七月鎮守大清河海口,抗擊入侵倭寇,屢建奇功。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任雷瓊鎮總兵(即海南總兵),擔負海防重任。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申道髮帶領威武新軍及舊部馳赴潼關一帶防守。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復任南贛鎮總兵(即江西總兵)。
申道發從戎征戰40餘年,告老回鄉後,常布衣草鞋,往來田間,與農民談耕作作藝為樂,平日自奉菲薄,卻對公益事業慷慨解囊,興辦學塾,賑饑賑災,鄉人稱頌。曾捐田租800擔,支持創辦衡州府立中學,又捐助白銀數萬兩給衡清試館、東善坊、昭忠廟及賑濟災荒等。宣統元年(1909年)病逝,終年七十二歲。

申道發公館

申道發榮歸故里後,在衡永郴桂道首府衡州府城(今衡陽市)湘江東岸湘軍水師大本營基礎上擴建了申道發公館即申公館,為湘軍水師最重要的文化遺蹟和衡陽市重點歷史文化保護單位。
申公館位於衡陽湘江東岸,該建築群建於清末鹹豐年間,封閉式結構,沒有圍牆,占地面積十餘畝。前臨湘江處是一塊跑馬灘涂,後面是花園和菜土。目前尚存的三幢二層青磚建築(原建築是四進)。房屋外觀還算完好,屋角都有雕樑畫棟,牆上已遍布青草;憑目測每幢房高約十八米,內高約十五米,內部長寬尺寸約為十八米左右的正方形建築。每間廳內都有粗壯原紅木整樹立拄四根,長方形橫樑更是粗壯,二層樓板均已拆除,空間宏大,因蓋瓦破爛,室內到處積水和殘留破碎磚瓦,但整體看出其建築氣派非一般富人家所能有。迄今已近一百多年,雖年久失修,歷經風雨摧殘卻依然得以保留下來。這所古宅已經列入2006—2010年衡陽市人民政府修葺開發計畫,不久的將來它會以嶄新的面貌與遊人見面。
申公館位於衡陽珠暉區粵漢街粵漢社區癩子石1號,為清代記名提督、江西贛南鎮總兵申道發所建的宅邸,也是衡陽市區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清代私家園林建築。面向湘江,主入口臨街的平面布局,確保視野開闊。三進深、每進九開間,在第二進與第三進建築之間,設定罩廳,恢復申公館兩側廂房。拆解並利用原建築材料,如青磚牆將逐塊清理,集中碼放,用於遷移後建築外牆面的砌築。總用地面積915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483.67平方米。申公館遷移保護後,功能分區以核心文物為主進行申公館復原陳列,包括清代申公館生活場景、湘軍歷史等。

直系親屬

申道發孫女嫁給了衡陽第一個留美的博士蕭孝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