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申屠敦的人挖出了漢代的鼎被鄰人仿製,獻給有權勢的貴人。一天,有權勢的貴人宴請群賓,申屠敦正好在場,便說他也有一個相似的鼎。貴人讓他拿出來後,說是假的。眾賓客附和。他十分生氣,爭辯後被眾賓客挖苦得不敢說話。回去後感嘆:“權勢足夠改變是非。”龍門子聽說後說:申屠敦才懂得這個道理,讀書人評論文章也是這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申屠敦之鼎
- 拼音:shēn tú dūn zhī dǐng
- 出處:·宋濂《宋學士文集》
- 時代:明
成語,原文,譯文,文言知識,注釋,相關練習,
成語
【拼音】shēn tú dūn zhī dǐng【出處】明·宋濂《宋學士文集》
原文
洛陽布衣申屠敦有漢鼎一,得於長安深川之下。雲螭斜錯,其文爛如也。西鄰魯生見而悅焉,呼金工象而鑄之。淬以奇藥,穴地藏之者三年。土與藥交蝕,銅質已化,與敦所有者略類。一旦,持獻權貴人,貴人寶之,饗賓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為魯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為真耳。”權貴人請觀之,良久曰:“非真也。”眾賓次第鹹曰:“是誠非真也。”敦不平,辨數不已。眾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歸而嘆曰:“吾今然後知勢之足以變易是非也。”龍門子聞而笑日:“敦何見之晚哉?士之於文亦然。” (選自明·宋濂《宋學士文集》)
譯文
洛陽有個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個漢朝的鼎,是在長安的一個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這個鼎外形)雲和螭互相掩映交錯,花紋斑斕。西邊有個姓魯的人看見了這個鼎非常喜歡,找了鑄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樣子鑄一個鼎。鑄的時候浸泡在稀奇的藥水中冷卻,還在地下挖了個洞把這個鼎埋藏在其中三年。泥土和藥水一起腐蝕著鼎,銅的本質已經產生了變化,和申屠敦的大體相似了。一天,魯生把鼎獻給了一個有權勢的貴人,那權貴把它當成珍寶,宴請賓客並賞玩這個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裡知道這是魯生的東西,於是就說:“我也有一個鼎,它的外形跟這個很像,只是不知道哪個是真的。”權貴的人請他把鼎拿來讓他辨別,(貴人)看了很久說:“不是真的。”那些賓客一個接一個地都說:“確實不是真的。”申屠敦心中忿忿不平,多次爭辯個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說話了,回去感慨地說:“我如今經歷這事之後才知道權勢足夠用來改變是非(顛倒是非)了。”龍門子聽了笑著說:“申屠敦怎么這么晚才明白這個道理啊?讀書人評價文章也是這樣啊。”
文言知識
說“誠”。
“誠”可指“誠實”、“誠心”。如“心誠則靈”,又如“無誠意則去”。上文“是誠非真也”中的“誠”,解為“確實”、“的確”,作副詞用,句意為這的確不是真品。又,“吾誠章某之子”,意為我確實是姓章的兒子。
注釋
①申屠敦:複姓申屠。這是作者虛構的人物。
②第:但
③鼎:古代的炊具,三足兩耳。後演變為工藝品。
④雲螭(chī)斜錯:雲與螭(獸名,外形像龍而無角)互相掩映交錯。
⑤其文爛如:它的花紋斑斕。文,通“紋”
⑥淬(cuì):金屬燒熱後浸在水中或油中。
⑦辨數:多次爭辯。辨,通“辯”。
⑧折辱:挖苦。
⑨貴人寶之:寶:以......為寶
⑩焉:想、指代漢鼎
相關練習
1。魯生怎樣讓自己的假鼎以假亂真呢?(用原文回答)
答:呼金工象而鑄之。淬以奇藥,穴地藏之者三年。
2.文章中哪一句話揭示了這則故事的主旨?
答:吾今然後知勢之足以變易是非也。
3.讀完這篇文章,你的閱讀感悟是什麼?
答:魯生仿冒假鼎,獻諸權貴,此乃趨炎附勢之徒;權貴人以假為寶,不具慧眼;而賓客也爭相獻寵,巴結權貴,可見世風人心今非昔比。
4、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些人物的行為特徵
答:魯生:弄虛作假;巴結權貴。
眾賓:趨炎附勢;不辨真偽。
貴人:不懂裝懂;冒充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