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機能減退症

甲狀腺機能減退症

甲狀腺機能減退症(hypothyroidism)簡稱甲減,是由甲狀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疾病。成人嚴重者稱“黏液性水腫”(myxede-ma)。如機能減退始於胎兒期或新生兒稱克汀病(cretinism)。黏液性水腫常見於中年婦女,男女之比約為1:5。起病緩慢。病人表情呆滯,反應遲鈍,動作緩慢;面色蒼白或微黃,面容虛腫,體溫偏低,畏寒少汗;皮膚乾冷、粗厚,呈非凹陷性水腫;智力、理解力、記憶力下降。嚴重者可出現情緒抑鬱、幻覺妄想、木僵、痴呆。可因寒冷、感染、創傷、使用鎮靜劑或麻醉劑不當而誘發昏迷,常危及生命。有效的治療是甲狀腺製劑替代療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甲狀腺機能減退症
  • 簡稱:甲減
一、病因及相關疾病,二、鑑別診斷,三、治療原則,

一、病因及相關疾病

甲狀腺機能減退症是由於甲狀腺激素缺乏或不足或對其不反應致機體代謝活動下降而引起的一種內分泌疾病。成年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的病因,可分為甲狀腺激素缺乏及促甲狀腺激素缺乏兩大類。前者病變在甲狀腺本身,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因。原發性可能與甲狀腺自身免疫性損害有關;繼發性常見於甲狀腺手術切除、甲狀腺炎的後期、抗甲狀腺藥物治療過量、攝入碘化物過多以及甲狀腺結核、腫瘤等。後者可由於垂體前葉機能減退,使促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稱為垂體性甲狀腺機能減退症;或由於下丘腦疾患使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稱為下丘腦性甲狀腺機能減退症。
甲狀腺機能減退症據病變發生部位可分為原發性甲減、中樞性甲減(或繼發性甲減)及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徵,其中原發甲減占絕大多數

二、鑑別診斷

甲狀腺機能減退始於胎兒期或出生後不久的新生兒,稱為呆小病;如發生在幼兒期,稱為幼年甲狀腺機能減退症,嚴重時稱幼年粘液性水腫;如發生在成年人,稱甲狀腺機能減退症,嚴重時稱粘液性水腫。
1、呆小病
(1)侏儒;智力發育遲鈍;皮膚乾、黃、涼;桶狀腹並臍疝。
(2)T4降低;血膽固醇增高;骨齡延遲;“點線樣”骨骺。
(3)TSH升高。
2、成人甲狀腺機能減低症及粘液性水腫
(1)病人虛弱,易疲勞,怕冷,便秘;聲音嘶啞;女性月經過多。
(2)皮膚乾燥、冷,蒼黃,腫脹;眉毛稀疏;舌厚,心動過緩;跟腱反射反應延遲。
(3)貧血(多為大細胞性)。
(4)T4和131I攝取率降低。
(5)原發性粘液水腫者TSH增高。

三、治療原則

1、對症處理
給氧、輸液、控制感染及心力衰竭,加強保肝、保暖及護理,防止合併症。昏迷者可用T40.1mg,T320~60μg,靜脈注射,每8h1次,清醒後改口服,並減少劑量。甲狀腺片40~60mg,每6~8h1次,好轉後減量至每日60~120mg維持。
2、替代治療
永久性原發性甲低病人終身依賴甲狀腺片替代治療。甲狀腺片,由每晨20~30mg,漸加至40mg,每日3次,口服。一般主張用T320μg+T4100μg治療,長期服用。
3、其他治療
有貧血、胃酸缺乏時可加用稀鹽酸合劑、胃蛋白酶合劑,及硫酸亞鐵或維生素B12、葉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