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矮星,是天文學專有名詞,屬於褐矮星中T型星的一種,因為光譜中含甲烷吸收線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甲烷矮星
- 外文名:Methane Dwarf
- 分類:恆星
- 發現時間:1999年
- 質量:不足太陽8%
- 表面溫度:1000K左右
- 特點:昏暗、數量不太少
發現過程,特點,
發現過程
1999年,在一個尋找類星體的觀測計畫中,一顆暗弱但顏色非常紅的星星吸引了天文學家的注意。起初人們認為只是一顆棕矮星,但從它的光譜中發現了甲烷的吸收線,使我們知道它並不是棕矮星,於是被冠以“甲烷矮星”的名字。數個月後,天文學家再發現兩顆甲烷矮星,可見它們雖然很昏暗,但數量也許不太少。
這個發現為天文學家提供了研究甲烷矮星的最新視角。
這個系統的白矮星部分曾經是類太陽恆星,但是已經耗盡其燃料並把其外層拋到太空中,留下一個非常小而極其緻密的核。質量的丟失削弱了恆星之間的引力拉力,引起甲烷矮星向外旋轉,進入觀測到的分布形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