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裡村(福建泉港下轄村)

田裡村(福建泉港下轄村)

田裡村原稱藍田,史上亦稱田內。現有上田、下田、兩個自然村。關於藍田名稱由來,據譜牒記載,藍田始祖宋兵部尚書泰公於南宋末年致仕歸隱後,為尋找開基地,歷覽山川,見此處地形山勢“如鸛斯翬如馬斯奔”,更有潮水居東澗水田西的優越環境,是安居立業好地方,隨命次子于田之西肇基,故名田裡。因該地山清水秀良田連片故亦稱藍田。爾後子孫繁衍,人丁眾多,後裔兄弟分開居住,部分于田之東築屋聚居,是謂下田,故才有上田、下田兩個自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裡村
  • 面積:3平方公里
  • 其中耕地:1000多畝
  • 全村人口:2628人
地理位置,地名含義,歷史沿革,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人口、土地面積,氣候與物產經濟,域內設施,其他,

地理位置

田裡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

地名含義

田裡村原稱藍田,史上亦稱田內。現有上田、下田、兩個自然村。關於藍田名稱由來,據譜牒記載,藍田始祖宋兵部尚書泰公於南宋末年致仕歸隱後,為尋找開基地,歷覽山川,見此處地形山勢“如鸛斯翬如馬斯奔”,更有潮水居東澗水田西的優越環境,是安居立業好地方,隨命次子于田之西肇基,故名田裡。因該地山清水秀良田連片故亦稱藍田。爾後子孫繁衍,人丁眾多,後裔兄弟分開居住,部分于田之東築屋聚居,是謂下田,故才有上田、下田兩個自然村。

歷史沿革

南宋末年,藍田一世開基祖大致政泰公進士擢兵部尚書,因胡之叛亂,朝綱不振,公致仕攜脊離畿入閩,初隱莆田蠣嶼,後徙溫陵之清源,歷覽山川,擇藍田開基。此地元時屬忠恕鄉光德里(功德里),明時沿屬舊制,仍謂忠恕鄉光德(九都)。清初亦沿舊制,至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革去里班改為鋪,屬九都梅峰鋪。民國初期仍沿清制,到民國17年始設區,30年屬第三區的梅東鄉。1949年9月屬壩頭區三川鄉管轄。1951年6月劃歸南埔區(第九區)。1952年6月設十二區於郭厝後亭村,又劃歸郭厝區。1956年並區並鄉,設三川鄉,重歸南埔區。1958年撤區並鄉屬後龍鄉,同年9月人民公社化,屬惠安超先公社後龍管區的和平大隊。1961年貫徹農村人民公社條例後,改制為後龍人民公社,後龍大隊同時劃分為刈山、田裡、和平三個大隊,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時,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即田裡村委會。田裡村曾是抗戰後期中共惠安縣地下黨中心據點所在地,亦是原三川鄉政府、和平大隊辦公場所。
泉港田裡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田裡村位於閩東南湄洲灣南岸,屬泉港區後龍鎮管轄,北有南山、鸛山,前有牛角山、煙墩山兩峰,西有蓮花石奇觀,依山傍水,兩溪繞村而過注入大海,青山秀水,是生息好地方。東至割山,西至福煉生活區,南至後龍村,北至土坑村。特別是福煉廠興建後,大片耕地闢建福煉廠生活區,並興建了田裡農貿市場、田裡一條街、超市等商貿、生活配套設施,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達,區內高樓林立,商貿公司、生活、娛樂設施齊備,商賈雲集,十分繁榮。

人口、土地面積

田裡村區域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0多畝,1989年國家徵用興建福煉廠生活區有近700畝,加上其他配套建築用地,現尚存耕地不多。田裡村現轄上田、下田、上坑、打厝四個自然村,設六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2628人,780戶,旅居海外僑親200多人,外來人口千餘人。

氣候與物產經濟

田裡村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明顯,主導風向是東北風,夏季多東南風,日照充足,水分少缺。田裡原先歷來以發展農業為主,元明以來,田裡民眾又以靠山靠海生活,改善生息環境和條件,注重山海兼顧,山海互補,所以海區面積廣大,南接郭厝海,北接刈山海,元明以來史稱田裡海,現福煉廠生活區、田裡農貿市場建成,新增田裡一條街、不少商貿公司、超市、商場、專賣公司入駐。田裡村正沿著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引方向,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和諧、繁榮的新田裡。

域內設施

有藍田陳氏家廟、田裡國小、田裡老人協會活動中心、村衛生所,還有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閩南分院、後龍衛生院社區沿區域文化學習、娛樂、衛生醫療便利。

其他

下級組織(下級自然村)】
上田,下田,上坑,打厝合為村民小組。
設立年份:1984年
轄區範圍:上田,下田,上坑,打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