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村

田螺村

田螺坑村,一個土樓聚集群,是漢族民居建築的傑作,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西部的書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為黃氏家族聚居地。

田螺坑土樓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崬山半坡上,距南靖縣城60公里,由方形的步雲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雲樓、和昌樓、橢圓形的文昌樓組成,均保存完好。

住戶均為黃氏族人。土樓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漢民族獨有的建築藝術瑰寶。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樓群被頌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1月所在村莊被公布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報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螺村
  • 地點: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
  • 保護等級: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榮譽稱號: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
封開美麗鄉村“田螺村”:古村及文化的保護傳承從這裡開始
賀江,號稱中國最彎曲、最清澈的內陸河流,封開由其成為古代海陸絲綢之路最早對接點的。大洲鎮賀江上的一顆碧綠的明珠,非物質文化遺產繁多,是遐邇聞名的中國民俗文化之鄉。2010年,五馬巡城舞代表肇慶市民間藝術在上海世博會上作巡迴展演。五馬巡城舞、麒麟白馬舞、採茶戲等民間藝術在這裡誕生、傳承,先後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大洲鎮鼎鼎大名人人皆知,大洲鎮的“田螺村”你知道嗎?這是一個有著傳奇色彩的美麗村莊,是明珠上明珠。
“田螺姑娘”的美麗故事
“田螺村”是上、下螺田村的統稱,是大洲鎮下轄東畔村委會的一個自然村。當你行走在“田螺村”的村道上,特別能感受到其作為古村落所具有的濃厚人文情韻,這延續千餘年的歷史文脈,似乎一伸手就能觸摸到古村落跳動千年的脈搏。
“田螺村”這個名字源自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遠古的時候,有位年少的流浪兒從很遠很遠的村外村流浪到封開縣大洲鎮的“田螺村”被一位善信的大媽收養。流浪兒天天為家主看牛養牧,久而久之,人們稱他為“牛哥”。他勤懇工作,任勞任怨,常得主人讚嘆。
一天,牛哥在田裡拾到了一隻特大的田螺。他驚喜地把它帶回家,將它小心地放進水缸里,精心地養起來。第二天,牛哥照常一大早就去地里勞動。誰知道收工回到家時,鍋里已有香噴噴的大米飯,桌上有美味可口的餸菜,連茶壺裡也有了泡好的香茶。是誰在暗中幫助自己?為了弄清真相,牛哥提早收工,偷偷地躲在門外察看,到煮飯時分,奇蹟出現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從水缸里緩緩地走了出來,移步廚房,手腳利索地開始燒火做飯。牛哥看得真切,連忙推門進去。牛哥的突然出現,使姑娘大吃一驚,她沒有說話,轉身便向水缸跑去。牛哥連忙把她攔住,說:“田螺是我從田裡撿回來的,你為什麼不與我說真話”姑娘只好道出了實情。
原來,牛哥前世修德,牛哥父母雙亡後,無依無靠的便成了流浪兒,在神力的幫助下,被心地善良的村民把他養育長大。長大了的牛哥處處知恩圖報,為民服務,這種淳樸真摯的人間大愛,感動了天帝。於是,派神女化成田螺姑娘下凡間,幫助牛哥料理家務,助他生產致富、成家立業。神女傷感地說:“現在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天機卻被你暴露了,此地不能再留,我要回天庭去了。”聽到神女的話,牛哥後悔不迭。臨別時,神女說:“我沒有什麼禮物送給你們,那田螺就是天庫的糧倉,留給你們吧!遇到糧食欠缺時,你們可以對著它,連叫我三聲“田螺姑娘”,田螺里就會源源不斷地冒出白米來……”話完,神女揮起長袖,飄然而去。
這時,不知從何地竄出了一個道士打扮的人來。佛塵掃過,田螺著地。道士將田螺搶走。“這么好的寶貝,怎么能益了你們這班窮鬼”。道士冷笑道。誰知“轟隆隆……”一陣炸雷,一陣狂風猛向道士橫掃過去。道士站立不穩,腳下一滑,手上的田螺滾落路下。田螺著地處,突然下陷成塘。原來是天神收拾了橫行霸道妖精化身的道士,把田螺糧倉歸還給村民,使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為紀念這個美麗的田螺姑娘,村民們把這口水塘叫做“田螺塘”。這個村莊,也被人們稱為“田螺村”了。
農業學大寨”的光榮歷史
毛主席晚年對全國農村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1965年開始,“田螺村”在廣東省軍區政委陳德、肇慶市軍分區司令董自立、市軍分區政委賈德芳、肇慶市副專員路丁、封開縣委書記李堅、大洲公社黨委書記張木清等蹲點指導下,“田螺村”掀起了學毛澤東著作、學大寨高潮,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六十年代,以當地老支書蘇國強為帶頭人的田螺村人決心改變落後面貌,敢於戰天鬥地,治山治水,在山坡上開墾出層層梯田,並通過艱苦勞動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提出了“向山進軍、向山三要(要糖、要木薯、要花生),向荒地造田、向田三要(要糧食、要小麥、要番薯)”的口號,得到廣大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積極回響,“農業學大寨”運動在田螺村氛圍漸濃。在這場運動中,蹲點掛點領導與農民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與老支書一起發動民兵、帶領上百農民民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依靠集體力量,在東畔村屋洞埇山邊地帶挖出一條25華里水圳通到田螺村;在無技術、無設備、無資金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用三個月時間鑽通一條過江龍,在水底鋪設大水管從對面江的東坡村通到東畔村;在田螺村組織勞動力向荒山進軍,用鋤頭開荒造地,大搞花生、木薯、甘蔗種植;現在的田螺村兩百多畝茶園基地就是在學大寨時期,通過開荒造田、深翻改土,對土地進行平墊整修出來的。
六十年末,中央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林李明到田螺村視察學大寨情況;老支書蘇國強受到大寨黨支部書記(曾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接見,對於該村學大寨運動成果給予肯定;田螺村還被評為“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標兵村”,成為“學大寨”的先進單位。
現在,封開把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選擇在田螺村。在市人大常委會掛點幫扶下,勤勞的田螺村人繼續發揚學大寨精神,義務投工,無償讓屋讓地,積極參與義務種樹、引水、美化綠化等項目建設,苦幹、巧幹、實幹的大寨精神在下螺田村再現。
建設古韻新風兼具的美麗家園
田螺村村民風純樸,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村內旅遊資源豐富,賀江支流東安江貫穿而過,兩岸翠竹搖曳,景色優美。該村通過挖掘、傳承古村落文化,融古村落保護於美麗鄉村建設之中,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之路,使這個偏安一隅的古村落,與眾多的美麗鄉村相比,少了一份現代氣派,多了一份寧靜質樸,在群山環繞中散發著如玉般溫潤的光澤。
2015年,這個素有“文化藝術之鄉”之稱的大洲鎮田螺村被列入了封開美麗鄉村建設。但如何做好“古”字文章,讓田螺村的鄉村游“游”出自己的特色來?
2018年8月,該鎮乘市人大掛鈎聯繫該村的東風,在市縣人大、縣委縣政府以及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林水相依、綠水相融、和諧發展”的宗旨,深入貫徹習總書記提出的美麗鄉村要做到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精神消費的指示精神,創建以田園風光、民居風貌、歷史文化、休閒生態為特色的美麗鄉村。
在建設中,大洲鎮將田螺村古村落保護融於美麗鄉村建設之中,把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舊宅、古建築、古樹等進行保護和發掘,傳承他們的風俗習慣、鄉風文化等傳統文化,同時規劃建設古村道,恢復古色古香的風味,讓古村落重新煥發生機,為發展休閒旅遊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半年多時間的努力,已初見成效。目前已建設的項目有修復兩公里學大寨時期建立的引水工程,建成了村文化廣場、村民運動場,建成了生態健身公園及兒童樂園、古村生態燒烤場和生態摸螺、魚、蝦遊樂園,修建了生態村公廁、荔園故事會會場,建成村電子商務中心、遊客服務中心、廣播室等多功能室,完成對田螺塘周邊髒亂差整治及休閒自樂生態公園建設,修復了古民居文化街,修建了村農家書屋;開墾種植了500畝觀光茶趣園,房前屋後種植大量花草、500多株黃花風鈴和桂花等名貴樹種。同時完成了東畔村上螺田、班皮村的省級衛生村,完成加油站至上螺田1.3公里、屋垌埇1.8公里的水泥硬底化村道建設,上螺田至下螺田690米的硬底化村道的路基工程已完成。積極打造農家樂休閒娛樂、古村落修身養息的鄉村觀光旅遊點,讓遊客感受體驗農村生活的同時,提高村民收入。
下螺田呈現出驚人的變化:路變寬了,路燈亮了,河道乾淨了,村莊告別泥濘,處處顯得整潔美麗;以前的垃圾場變成了健身活動場、文化廣場,小孩老人就像城裡人一樣,健身、休閒。走進村里,就是走進了休閒公園。石板鋪就的村道,清澈的江水,黃髮垂髫,雞犬相聞,濃濃的山村古韻。
下一步,大洲鎮在初步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將恢復歷史的記憶原味,建設“戀記鄉愁”系列:建設籬笆牆上的影子(籬笆圍菜園);知青旅舍修建;農家樂建設;老村長家——農業學大寨情景展示室;古荔樹下動人故事場景修復(田螺村、田螺姑娘美麗的傳說故事);培訓村民講“農業學大寨”的艱苦奮鬥故事、唱讚美田螺的歌等增添文化元素項目,延續鄉愁。同時在山清、水秀、無污染的生態環境中,將農村荒蕪宅基地整治成樹園、菜園、果園、遊園,積極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讓遊客看鄉村之美、生態之美、文化之美。
自然條件為優質蔬果、茶葉栽培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天然稟賦”。目前,該村推動茶葉、蔬果種植,走出一條特色農業經營的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