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紹錫

田紹錫,1903年出生於慶城一個貧民家庭。少年時就聰慧過人,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慶陽完小,又返聘該校任教勤奮自學,邊學邊教,不但很快勝任了教學,而且練就了許多才藝本領。琴棋書畫無不通曉,尤以文章、書法聞名鄉里。目前在縣博物館保存宋代的一品長9.7米、厚0.5米、寬0.6米的木大梁上,以陸為公的名義書寫了一段話:“此棟為宋范文正公所建慶陽鎮朔樓故物,比忠宣公蒞此,加以重修,並題字焉。後樓圯,改置府署二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紹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3
人物生平
直至民國20年(1931年),門毀棟存。越十有一年,移箭道巷戲樓,以企古物不朽云爾。時六月上浣也。郡人陸為公志。”言簡意賅,字跡遒勁。用此字與陸為公平時寫的字相對照,顯然非陸的親筆。據查證,該文為陸為公囑託田紹錫所為。田紹錫性情耿直豪爽,喜好交遊,不但江湖上有許多好友,而且與共產黨人劉志丹有金蘭之交,與馮玉祥、吉鴻昌等人過從甚密。他年青時深受進步思想薰陶,追求進步,熱衷擁護孫中山“民主、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極力主張“劫為富不仁者之財而濟貧困”。但因蔣介石的倒行逆施,使他的志向難以實現,陷於彷徨苦悶之中。
1936年12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央紅軍教導師和中共陝甘寧省委工作團進駐慶陽縣城,他才感到“英雄有了用武之地”。1937年元月,教導師和工作團經過一段民情調查和宣傳工作後,成立了對外稱“慶陽民眾抗日救國運動指導委員會”,簡稱“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的機構。在該委員會的組織領導下,成立了慶陽縣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陸為公任主任,田紹錫任副主任。田紹錫認真貫徹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關於動員民眾深入開展抗日救國的一系列主張,積極協助陸為公建立和發展了慶陽縣農民界、工商界、貧民界、江湖界、政界、學界的抗日救國委員會,併兼任江湖界抗日救國委員會主任,在團結廣大民眾積極開展抗日救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年4月,他積極協助紅軍教導師民運科和慶陽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領導慶陽人民開展了“反馮滅霸”鬥爭,他任馮案檢查委員會委員。4月9日,各界民眾在慶城體育館大戲樓前舉行了聲討馮氏父子罪行大會,田紹錫主持了這次大會。同時,有田紹錫參加的馮案檢查委員會對馮氏父子的罪行進行了調查整理,上報國民黨政府處理。但國民黨政府對民眾的請求處處刁難,一拖再拖。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4月28日,田紹錫參與組織領導並親自參加了慶陽縣城農工商學界8000人冒雨請願遊行,發出了《慶陽縣民眾為剷除馮翊清呼籲請願專電》,接著,又發動了市民總罷市,直至取得了反馮鬥爭勝利。在這次轟轟烈烈的“反馮滅霸”鬥爭中,充分顯示了他的反帝反封建的進步思想和優秀的組織宣傳才能。5月,他兼任慶陽市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機關報《慶陽人民》的記者;10月,他利用自己擁有的廣泛社會聯繫,積極籌集經費,購置設備、紙張、油墨,參與創辦了中共隴東特委機關《救亡報》及隴東通訊社,並擔任記者、編輯、發行等職。他數職集於一身,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克服重重困難,保證了報紙的出版與發行。1938年8月,升任隴東通訊社副社長兼《救亡報》副主編,充分發揮其博學廣識、睿思篤行、胸懷正義、勤於筆耕的長處,撰寫了大量宣傳抗日救國、抨擊國民黨頑固派的文章,使《救亡報》辦得有聲有色。每期刊印500份至700份,除向中共中央、陝甘寧邊區政府機關及延安、關中、三邊等分區贈閱外,主要發行隴東分區所屬縣、區、鄉,對動員民眾開展抗日支前工作起了推動作用,曾被國民黨甘肅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列為‘嚴切查禁”的報刊之一。
1940年2月,陝甘寧邊區慶陽縣臨時政府委員會成立,他任一科科長,主管民政工作,協助縣長處理了許多複雜的問題,並成功籌辦了慶陽縣第一屆參議會。1941年10月,慶陽縣第一屆參議會在慶陽縣城召開,陸為公同志當選為縣長,田紹錫等七名同志當選為政府委員。此後,有一段時間,縣長因公外出,田紹錫曾代理過縣長職務。在這期間,他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初,被懷疑有幫派問題而受審查。問:你們的領導是誰?部屬是誰?答:領導是陸為公,部屬是唐伯謀。經調查,原懷疑的問題子烏虛有。又問:既然你們沒有問題,為何說領導是陸為公、部屬是唐伯謀?答:我是一科科長,陸為公是縣長,陸自然是我們的領導;唐伯謀是一科科員,就是我的部屬,何錯之有?可見其機辯與詼諧。原華池縣縣長第五漢傑,在整風中一時想不通自殺身亡,田憫其可憐,將其葬於慶城南門外,並親書墓碑。1943年3月,調任隴東專員公署三科科長,曾倡導和主持在慶陽縣北門外修建“抗日烈士紀念塔”。他親自設計,撰寫碑文,書寫對聯,監督施工,直至完工。此塔被竄犯邊區的國民黨軍隊所毀。他曾連續出席陝甘寧邊區第二屆、第三屆參議會,在第三屆參議會上,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政府參加國民代表大會候補代表(因國民黨單方面撕毀停戰協定,陝甘寧邊區政府的代表未出席這次國民代表大會)。在一次到延安出席參議會時,毛澤東主席曾留他小住,與之談古論今,了解民情。毛澤東主席問他:“慶陽有一口金代大鐵鐘,上面記載著什麼?”田回答:“這口鐵鐘是金代泰和元年所鑄,上面鑄有女真文(實為古印度的悉曇文)和漢文對照銘記,對研究少數民族的發展及語言文字有重要學術價值。”毛澤東主席又問到了寧縣的銅鐘,田一一作了回答。
1947年,田轉任隴東專署一科科長。3月,國民黨軍隊竄犯陝甘寧邊區,慶陽陷落。按照上級指示,田攜家東渡黃河,到達山西省境內。他又隻身返回家鄉,參加了以陸為公為隊長的武工隊,投入了打擊敵人的戰鬥。1948年6月,田紹錫經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本來,田早就有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的強烈願望,但因他身份特殊,聯繫廣泛,經黨組織研究,認為把他留在黨外更有利於革命事業。因此,他在黨外為黨辛辛苦苦工作達12年之久,以此足顯他的大局意識。1949年7月,西峰市軍管會在慶陽縣賈店子成立,田紹錫同志是主要領導者之一;8月中共西峰市委、市政府成立(縣級市),田紹錫同志出任市長;9月,市政府機關進入西峰。田紹錫同志任西峰市長近一年時間。期間,他不但參與領導了重建新生政權、肅清國民黨殘餘勢力、整理國民黨留下來的爛攤子的工作,而且認真聽取民眾建議,與隴東水保工作隊技術人員反覆磋商,提出修建大型高原蓄水池方案,治理火巷溝。他親自兌調土地200畝,動員民工2,000多人,經過數日的施工,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火巷溝溝頭洪澇防護和蓄水8萬方的東澇池(後稱東湖)工程,為有效地防止西峰城區的水土流失作出了貢獻。1950年6月,西峰市撤銷,他調任慶陽專員公署工商科科長。1954年11月,任中共慶陽地委委員。1955年6月,調任中共甘肅省委黨校學部主任。1958年2月,任甘肅省商業廳商政處處長。1961年,田紹錫同志攜家回西峰養病。期間,為醫護人員、同事、親友書寫了大量的毛主席寺詞。書法流暢自如,氣勢不凡。同時,他還帶病改寫了大型秦腔占典劇《十五貫》。1969年7月,田紹錫同志病逝於西峰,享年6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