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毅然,女,北京市特級教師。1960年畢業於北京市幼兒師範學校。1971年至1987年在北京市第五幼稚園任教師。1987年至1995年在北京市第五幼稚園任副園長。1980年至1985年連續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崇文區先進工作者,1982年被評為北京市三八紅旗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毅然
- 畢業院校:北京市幼兒師範學校
- 職務:副園長
- 主要成就:北京市特級教師
田毅然簡介,終生所愛,“追星”追出了終生所愛,“孩子王”的苦樂,苦心鑽研 挑戰自我,教會孩子“做人”,讓幼兒唱出和諧甜美的歌聲,跋涉的步履不能停,從“小月亮”到“春姑娘”,綠色的愛——擁抱大自然,
田毅然簡介
1960年至1971年在崇文區第三幼稚園任教師。
田毅然老師所獲榮譽:
1982年、1983年被評為區三八紅旗手;
1994年被評為北京市特級教師。
終生所愛
在我身體最虛弱的時候,發自內心的一個強有力的聲音說:今生無悔!是的,為了期盼著我的孩子們,為了我為之奮鬥的理想,我今生無悔!——田毅然
“追星”追出了終生所愛
看著如今的小青年對歌星、影星、球星的那種痴迷,那種近乎瘋狂的崇拜,我常常感到不可思議。一日,也是“追星族”一員的兒子問我:“媽,您年輕的時候崇拜過準嗎?”這一問例提醒了我,靜靜地想,是啊,我不也是在豆蔻年華,狂熱地追“星”,追出了我一生之所愛嗎?
中學時,我家住在西城區端王府夾道,與北京師範是對門鄰居。那時,北師里有個幼兒班。每當我放學回家坐在書桌前,耳邊便傳來悠揚的琴聲、甜美的歌聲、銀鈴般的笑聲……好奇心驅使我要去看個究竟,啊!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正簇擁在老師身旁翩翩起舞,那優美的舞姿、稚嫩的童聲令我陶醉。遠處,還有一位梳著兩條長辮子的年輕女老師正與孩子們追逐嬉戲,這一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令我心動。從那兒以後,我幾乎每天都要到校園門口,有時還會悄悄地溜進校園,出神地看著那些幼兒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遊戲。當他們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時,我會被“雞媽媽”奮力保護“小雞”的行為所感動,當孩子們靜靜地圍在老師身旁,聽老師講述“白雪公主”、“小紅帽”的時候,我會被老師那娓娓動聽的聲音所陶醉。回到家裡,幼兒班的一切像電影般重現在我眼前,親切自然、循循善誘、能歌善舞的幼兒老師那天使船的形象,在我腦海中反覆浮現,令我青春的心激動不已。那時,幼兒教師就是我心中的偶像和明星,我崇拜和敬仰她們。
這種青春的衝動和浪漫的追求,使我不顧母親嚴肅的告誡,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毅然決然地報考了令我嚮往已久的幼兒師範學校。三年的幼師學習生活是愉快的,由於我對音樂舞蹈科目很偏愛,同時又有一點這方面的靈氣,所以,輕鬆地完成了學業。當我跨入崇文區第三幼稚園的大門時,我感到夢想就要實現了,然而,實現這一夢想的歷程卻使我付出了半生的代價。
幼師的學業對我來講是輕鬆的,但是,一投入實際工作卻感到很難。在幼稚園工作的第一關是適應幼兒、適應環境。靠著虛心、恆心和堅韌的毅力,我闖過來了。在初到幼稚園的日子裡,每有閒暇,我就細心觀察、捕捉老教師的一言一行,把她們好的教有技巧記在心裡;與孩子們在一起,我就竭力將學到、悟到的本領用上。這樣工作一段時間後,我可以組織班上的活動了,班上的“小調皮”、“小淘氣”也不見了。這段實踐經歷增強了我工作的信心。以後我更注重學習,把所有的節假日、業餘時間都搭在學習上,每當看到好的教育經驗文章,就趕快抄下來;每當孩子們的玩具少了,就想盡辦法給孩子們製做。就這樣,我能勝任工作了。
然而,人生處處是關卡,過了第一關,後面還有好多關等待我去闖。成了家,有了孩子之後,繁重的家務向我壓來,那時,我愛人在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工作,單位離家遠,因工作忙,交通不方便,常常一星期回家一次。兩個男孩當時都小,頑皮淘氣,全部家務的重擔落在我一人的肩上。
我經常是一回到家,就一邊燒水、做飯、洗衣、幹著家務,一邊照看孩子們的學習,忙得不亦樂乎。待孩子睡下,我再展開書本,記下白天在幼稚園里發生的一切,琢磨第二天要講的每一句話,要做的每一件事。我常常是坐在桌邊,就不由自主地打起瞌睡,而沒想完的事情又使自己從夢中猛醒。現在想起,那真是一段很艱苦的日子。由於愛人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最不好處理的就是生病。人是血肉之軀,哪有不生病之理,孩子生了病,我就利用午休或晚上的時間帶他們去醫院看病,可我自己生病,那就是最糟糕的事情了。記得有一次我發高燒,神志已有些模糊,兒子急忙請來鄰居把我送進醫院打點滴。第二天清晨,望著那滴不完的藥水,我惦記著兩個孩子的生活,想著幼稚園三十幾個孩子的等待,心裡很不踏實,於是大著膽子,自己拔掉針頭,偷偷地跑回家,料理完兩個孩子,就到幼稚園上班去了。當天下午,我突然跌倒在操場上,周身發燙,同事們便把我再次送進醫院。我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聽著自己的呼吸,問著自己:“悔不悔?”是啊,悔不悔?家裡孩子沒人悉心照料,幼稚園工作繁重又瑣碎,愛人學院安排了當輕閒而舒適的圖書管理員我不去,調到學校做音樂教師又被我回絕,現在一個人孤零零躺在這陌生而冰冷的病房悔不悔?不!在我身心最虛弱的時候,發自內心的一個強而有力的聲音說:今生無悔!是的,為了那些期盼我回去的孩子們,為了我為之奮鬥的理想,我今生無悔!
是啊,現在我退休了,看著身邊的孩子們一天天長大,我由衷地高興,35個酷暑里,我目送著35批孩子走出幼稚園大門,既有離別的傷感,又有播種後的喜悅。每當新年之際,接到那些早已長大的孩子們寄來的賀卡,讀著那或幼稚或成熟的問候之辭,我無比欣慰;當年只是青春的夢想,現在獲得的已是夢想成真的幸福。
“孩子王”的苦樂
做了35年的“孩子王”,苦也有來樂也有。
想當年,由於國家的經濟基礎薄弱,我們幼兒教師的生活待遇是比較低的。但我們心中裝著孩子,裝著事業,自然能在苦中求樂,在苦中創業。現在,國家頒發了幼教法規,全社會都非常重視幼兒的成長,重視幼教工作,我們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在52歲時,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我35年來為幼兒教育事業所付出的心血,得到了黨和人民的認可,人民給了我崇高的榮譽,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幼兒教師,既是幼兒的看護者,又是幼兒心靈的啟蒙者,肩負著保育、教育幼兒的雙重任務。別的不提,就說管理他們的吃喝拉撒睡,就夠難的。記得年輕時,我帶過一個班,孩子個個是小嬌氣包,吃飯不香,專愛生病,難壞了我,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我有意在體育活動和照顧幼兒的日常生活上下了番功夫。
如何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呢?第一,我有目的有計畫地、堅持不懈地組織幼兒開展各種戶外體育活動。每接一個新班,都及時到醫務室向大夫們了解孩子們的身體情況,向家長們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孩子的飲食習慣等,為我的工作積累第一手資料。我特別珍惜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時間,不論是上觀摩課還是承擔繁重的接待任務,我始終不肯擠掉孩子們一分一秒的鍛鍊時間。冬日的早晨,我總是第一個把孩子們帶到操場跑步、跳躍,雖然寒風襲人,可我班的小朋友個個腦門都沁出了汗珠;盛夏季節,我不會因炎熱而放棄孩子們的戶外活動,靈活地安排時間,既有效地保證了幼兒身體鍛鍊,又不讓孩子們遭受酷熱之苦。做操時,我一絲不苟地在前邊領操,動作有力、準確、到位,小朋友個個模仿我,每次全園一起做操,我帶的班獲得的評價總是:“真整齊!”我與孩子們一起拍球,與孩子們一起遊戲,還教他們跳繩,在操場上追捉奔跑,十分投入。
第二,在注重孩子們體育鍛鍊的同時,做好幼兒的進餐護理和睡眠護理。每當香噴噴的飯菜端上桌,我都會情不自禁地讚嘆一聲:“啊,真香!”我邊給孩子們盛飯,邊念叨著:“今天這個菜真有營養,多吃你們就能長得快!”我藉助每一餐,向孩子們講解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滲透“不挑食才能長得棒”的意識。潛移默化之中,原本面色黃黃、身材瘦小的萌萌也能把自己最不愛吃的食物放進嘴裡,慢慢咽下了。每當看到孩子們好好吃飯吃菜,我都對他們微微一笑或點頭讚許。
午睡了,已經帶了半天班的我也是精疲力竭,多想利用這點僅有的安靜時間坐下來,可是良心又不允許我這樣做。拖著沉重的雙腿,我仍是面帶笑容地給這個小朋友技極被角,對那個小朋友說一句“睡吧,啊”,對那些不愛睡覺的小朋友,我會靜靜地坐在他身旁,輕輕拍撫著他,哄他進人夢鄉……
在精心的照顧下,孩子們長高了,長胖了,小臉紅潤了,身體強壯了。我班每年都有90%以上的幼兒身高體重達標,發病率總是最低。我的工作得到了家長的承認和好評:沒有帶孩子經驗的家長,經常向我討教辦法;工作忙顧不上照料孩子的家長,十分放心地對我說:“老師,我把孩子交給您了”;有的家長出國前孩子總是生病,把孩子送到幼稚園半年後給我寫來了感謝信:“我出國時最不放心的是孩子的身體,現在得知孩子的身體一天大好起來,再也不用藥陪伴了,我真是太高興了。”
苦心鑽研 挑戰自我
80年代初期,幼兒教育同其他行業一樣,逐步走上了正軌。幼師畢業後,工作上剛剛摸索出一點門道,有了一點點經驗,就遭到文革浩劫,雖說對我個人衝擊不大,但畢竟也讓我憋足了勁卻不知用在哪兒,只好憑良心於我能手的事。在飽經了“文革”的磨難,目睹了教育的混亂之後,我們這一代已經是人過中年。由於幼教人才青黃不接,我們成了幼稚園的頂樑柱。我更是幸運,被中央教科所鄭慧英老師看中,成為崇文區最早的科研小組成員之一,參加了幼稚園“常識教育”實驗。開始時,我哪懂得什麼是實驗,怎么搞科研,只知道“聽師傅的”,鄭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認認真真地記在本子上,有空兒就看上幾眼,時常琢磨琢磨,時間久了,還真悟出點兒什麼,雖然大道理、高深理論一時說不清楚,但我知道了:科研就是做一些別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事。
不久後,我接受了科研小組委派的一項任務:組織一次端午節的活動。從那天起,我就不停地琢磨開了:在這次活動里要讓孩子們了解什麼?選擇什麼樣的內容更貼近幼兒?怎么組織這次活動那時候,幼稚園的教材和參考資料少得可憐,我把能找到的書籍翻遍了,凡有關屈原、端午節的詞句都記下來,以備後用。又憑我的記憶和老母親的幫助,用小時候過端午節“賽龍舟、纏紙粽”等習俗內容,豐富著我的構思。那么,怎樣才能讓幾歲的孩子將屈原、偉大的愛國詩人、愛祖國等抽象的概念同這些具體的活動內容結合起來呢?我好一番冥思苦想,又把摘抄來的資料翻閱、整理。終於,一個較完美的活動方案在我的腦海中形成了。
端午節的前幾天,我給孩子們講述了自編的屈原故事,淺顯的內容,使孩子們對端午節的由來有了一點點了解。隨後,我問孩子們: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我們一起過節好嗎?以前,孩子們只知道每年的某一段時間家裡包粽子,而今天,他們從故事裡知道了粽子與屈原的聯繫,對我的提議十分感興趣,馬上表示贊同。“可是,我們搞些什麼活動來過節呢?”孩子們被我的問題難住了,我也裝出很為難的樣子:“我們都回去想一想,也可以問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讓他們幫助我們出點主意吧。”隨後的幾天裡,孩子們陸陸續續地帶來了訊息:“老師,我們家買了好多粽子葉,奶奶說要教我包粽子呢。”“老師,我外婆說,她會做肉粽子,等做好了,我拿幼稚園來給您嘗嘗。”“老師,我爺爺說他小時候在南方,一到端午節就去看賽龍船,可好玩了”我趁機拿出了已用毛線纏好的紙粽:“你們見過這種粽子嗎?”“老師,您是怎么做的,教教我們吧!”孩子們從驚訝、興奮轉而出現強烈的學習欲望,我把硬紙條、五彩的毛線頭拿出來,手把手地教孩子們纏起紙粽。一雙雙小手時上時下、時快時慢地舞動著,就這樣,一個個大小各異、色彩鮮艷的紙粽經孩子們的手製成了。為讓孩子們獲得賽龍舟的感性認識,我費盡心思:是畫一幅畫兒表現龍舟比賽的場景,還是用形象的語言去描述?正當我犯愁的時候,掠過耳邊的新聞聯播內容提要救了我:為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地舉辦大型划龍舟比賽“快幫我把錄像機準備好!”我放下炒著一半兒的菜,喚過老伴和兒子,一家人又是找像帶,又是接電源。當我看到從電視上轉錄下的節目後,幾天來的思慮頓時化解。第二天,當我把轉錄的賽龍舟節目放給全班小朋友看時,他們很快被比賽的情景感染了,情不自禁地喊著“加油加油”,也不知是在為哪個隊鼓勁,“我要是去參加比賽,一定用最大勁,讓我們隊得第一。”“光你一個人使勁也沒用,得大家都用力才行呢!”“對!還得喊著口號才能整齊呢!”孩子們興奮地議論著,我因勢利導:“孩子們,咱們也來個划龍舟比賽吧。”“太棒了”,“嗅,我們也要划龍舟了!”“可是,我們沒有真的龍舟怎么辦?”我的疑問引起孩子們的思考,經啟發,孩子們想出了用摺紙和小朋友排成隊蹲步行進等辦法,並分組去做準備。
端午節在我們全班小朋友的熱切期盼下來到了。我們的活動室經過大家精心裝點,節日氣氛格外濃厚:小朋友親手纏制的紙粽串在一起,懸掛在頭頂,漂亮的紙拉花把一串串紙粽連結為一體,錄音機里播放著我為孩子們進述的屈原、端午節的故事,小朋友們胸前掛著用五色花線纏繞的紙粽,那些夾有金絲銀縷的花線經陽光的照射不時閃出點點光亮。孩子們三五一組地忙著排練節目,人人都很興奮,很認真;那些圍著我學包粽子的小朋友,個個很著急又都使勁地耐著性子,真奇怪,平日靈巧的小手怎么就不能讓那些小小的江米粒聽話?一顆紅棗放進去,那挺直的粽葉怎么也圍不攏了?在我的幫助下,一個個孩子們自己做的形狀各異的粽子終於勉強放進了蒸鍋里。隨著歡快的樂曲,我班幾個愛唱愛跳的女孩子手舞紅綢扭動起秧歌,把活動帶入了高潮。樂曲剛停,男孩子們幾人一組手執紙龍開始比賽,隨著一聲令下,孩子們雙手扇動著紙龍的尾部,很快,幾條紙龍相繼到達終點。下一項划龍舟比賽,孩子們迅速排成兩隊,為首的戴著“龍頭”,隊尾的腰系“龍尾”,左手搭肩,右手做槳,身體半蹲大步前進。小朋友喊起了“一、二,一、二”的口令,全隊整齊地劃著名“船槳”,恰似巨龍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旁觀的大人們被孩子們的情緒感染了,拚命地為孩子們鼓起掌來。不久,一陣陣沁鼻的香味傳來,原來粽子熟了,孩子們吃著自己親手包好的粽子,好像品嘗到了世上最美的食物。
一次端午節活動,從準備到組織活動,歷時十幾天,沒有空洞的說教,孩子們卻知道了屈原,接觸了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同時還獲得了愉快的體驗。而我獲得的更多:進行教育研究和實驗,只要遵循幼兒教育規律,善於動腦,肯下功夫,就能成功。從此以後,“嘗試第一,挑戰自我”便成為我的追求和樂趣……
教會孩子“做人”
教幼兒“做人”,是育兒的根本。
獨生子女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群體,解決“獨生子女問題”也是當今社會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幼稚園的獨生子女們常常表現出這樣一些問題:見到好的玩具一股腦樓到自己跟前;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打人或告狀、當我問孩子們:“好孩子是什麼樣的?”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但轉眼間他就為搶玩具而“當仁不讓”。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苦思冥想,終於有一天茅塞頓開:他們是孩子啊,他們只是學說我教給他們的道理而已,卻沒有真正明白道理,更不知該如何做。問題琢磨透了,我就開始實施“全新”的教育方案了。
首先,我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教學之中,用兒歌、故事、歌進的思想內容來感染孩子們。“鴨媽媽和雞阿姨,親親熱熱在一起雞阿姨呀想過河,不會游泳真著急,鴨媽媽當小船馱著雞阿姨過河去呀,鴨媽媽謝謝你,我來給你敬個禮。”這首《鴨媽媽和雞阿姨》的歌曲,形象生動地為小朋友講述了鴨媽媽幫助自己好朋友的故事。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又把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給孩子們唱,我用聲音和神態幫助孩子們去體會“親親熱熱”、“真著急”,我用孩子們最喜歡的小動物的事幫助他們理解“好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對不起沒關係》是一首生動的敘事歌曲,“我急忙扶起他,說聲對不起,他笑著對我說沒關係”兩句歌詞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兩個好朋友互敬互諒,友好相處的心態和品格,我讓孩子們去體會:為什麼要“急忙扶起他”,小剛為什麼又“笑著對我說”,孩子們天真地回答我:小剛的腿破了自己爬了起來;小剛一聽到“對不起”腿就不疼了……聽著孩子們的回答,我好高興,因為他們不僅學會了唱歌,也學習了如何做人。就是這樣,我把那些大道理融進動聽的歌曲、優美的故事中;從《李小多分果果》、《兩隻小象》、《小貓小貓你別吵》等歌曲到《四個好朋友》、《三隻蝴蝶》、《蘿蔔回來了》、《小羊過橋》等故事,我都熟記於心。孩子們也從這些文藝作品中懂得了什麼是謙讓、友愛、關心他人。
教給孩子們學會“我應該怎么做”,是我實施新的教育方案的第二步。我從經常發生在孩子生活中的事提出一個個小問題:班上有了新的圖書(或玩具)大家都想玩,你該怎么做?發現自己的小椅子被別人坐了,怎么辦?你發水果時發現有的大、有的小,怎么辦?在公園裡,你等了半天才輪到打鞦韆,可後邊還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隊,你怎么做?一個又一個源於孩子的“怎么辦”,意在幫助孩子們理清認識,掌握正確的行為方式,孩子們在討論中彼此取長補短,獲得了較完美的“做”的標準。同時我注意及時抓住一切實踐機會,讓幼兒在活動中去實現自己的“諾言”。一次戶外玩滾筒,孩子們似乎都忘了自己平日所說的“諾言”,爭先恐後地往上爬,結果半天誰也沒玩成。我讓孩子們想辦法,怎么玩才能使大家都能玩到?孩子們告訴我“兩人一組輪著玩”,“那他們玩得高興忘記下來怎么辦?”孩子們思來想去,終於自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等著的小朋友一塊兒數數,數到五十下,就該換人了。”孩子們理解掌握了正確的行為標準,懂得了自律、他律時,當然我也就不再去扮演“問題調解員”的角色了。
第三,以角色換位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學會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體驗別人的情感,進而做到:遇事多替別人想一想。這是我對孩子實施全新教育方案的深層次。“老師,你不是說過,小朋友應該自己的事自己做嗎?我們都上大班了,為什麼明明的被子還讓別人幫著疊呢?”孩子的一席問話,引起我新的思考,怎么才能讓幼兒既懂得自理,又有憐愛同伴之情,幫助他人之心呢?多種教育要素交叉在一起,難怪孩子們會有那么多的“為什麼”。我引導著提出疑問的小朋友細心地觀察明明的活動、表情、神態、一舉一動:“你看,明明為什麼總是愛趴在桌子上;他平時多愛說話,可今天為什麼不愛和小朋友在一起?為什麼他只喝點粥,那么香的包子他卻不吃呢?”疑問自然而然地解開了:“老師我知道了,明明前兩天沒來,一定是生病了,他今天是不是還沒好?我得病的時候就一點勁兒也沒有。”“老師,一會兒我陪他去醫務室看看病好嗎?”我點點頭,既是對孩子的肯定和讚許,也是因孩子學會了理解別人而感到欣慰。
通過教育,我班孩子們的品德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孩子們不僅能自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還能理解他人,幫助、關心他人。不僅能自覺遵守規則、講秩序,而且還能評價他人的行為,提出解決行為問題的辦法。孩子們的變化使我體驗到教育的成功,也使我品味到:成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懂得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
讓幼兒唱出和諧甜美的歌聲
從事幼教工作的35年時間裡,有將近20年的時間我都在潛心研究幼兒音樂教育,探索培養幼兒和諧統一的歌唱方法。
我的具體做法是:首先,認真了解全班幼兒的唱歌特點。由於孩子們生活的環境及音樂素質不同,因此,幼兒之間在音樂能力上有很大的差異。為了做到因人施教,每接一個班,在學期開始時,我通過“小小音樂會”,清每個小朋友唱一支歌的辦法了解每個幼兒的音域、音準、音色、節奏感、吐字、咬字、唱歌姿勢等情況並做記錄,分析歸類。例如 1983年我帶的那箇中班,調查發現:音準、音色好,節奏感強,吐字也清楚的有4名;音準、節奏好,但音色一般,吐字不清楚的有5名,音不太準的10名,完全不準的13名,這些幼兒中沙啞的有9名,大多數幼兒喊唱,全班音域是6度,吐字鬆軟。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認識到幼兒唱歌不準與他們聽音器官和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健全有關,吐字咬字不清楚與幼兒發音的位置不正確有關,而這些現象是會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發音器官的不斷完善以及有目的、有計畫地科學方法訓練逐漸消除的。
其次,在了解了全班幼兒的歌唱特點之後,加強對他們進行基本訓練:
1.為促進幼兒發音器官的逐步完善必須注意體育鍛鍊。每天早上幼兒起床後,我都帶他們到戶外去做操,跑跑跳跳,做一些律動練習。一日生活中,不僅要保證幼兒有充分的戶外活動,還要有足夠的睡眠,以提高他們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此外,教育幼兒不大聲喊叫,不大聲哭鬧,身體不舒服時不唱歌。
2.為多聽多練創造條件:讓幼兒經常欣賞一些優美的歌曲內容,我通過圖片或實物向幼兒介紹樂曲的不同特點,想像曲子要表現的內容。
3.為了訓練幼兒的嗓音,逐步達到和諧統一,進行一些必要的發聲練習。我每天抽出5~10分鐘,帶幼兒有目的、有計畫地訓練,除集體訓練外,還為不同情況的幼兒進行個別練習。
唱歌的技能技巧多種多樣,但只有從幼兒實際出發練習平穩連貫的聲音和彈跳有力的唱法,才能不斷提高幼兒的演唱能力。
幼兒唱高音往往容易障調或喊上去。怎樣使幼兒唱高音時運用自如呢?我學習、摸索運用頭聲訓練的方法,因為幼兒頭腔共鳴好,用頭腔共鳴唱歌,聲帶不易疲勞,而且悅耳動聽。幼兒用輕聲和自然的聲音唱,不能喊叫,追求音質而不追求音量。我每天抽出5~10分鐘的時間給幼兒練聲,唱帶。o、u、a的母音的字,如:火車聲、小豬的啥啥聲、小鴨的呷呷聲、青蛙的叭叭聲、小雞的嘰嘰聲,唱啦啦字練習並做下行練習。經常練習聲音明亮集中、位置升高讓幼兒找到頭聲喉部自然放鬆的感覺,經過兩三個月的練習,我班幼兒的音色、音量都得到了改善,達到我們所需要的較理想的地步。
4.要做到音色統一和有表現力的唱歌,還要做到字音的統一,這就要培養幼兒正確的吐字,教會他們正確的發音方法。
幼兒唱歌時常常字音不準,含混不清,主要是唇舌活動不積極,因此我告訴幼兒要想唱好歌,把字唱清楚,唱時聲音不要用力,但唇舌要用力,為此我帶領幼兒唱各種動物的叫聲以及各種車輛的聲音,練習唇舌。
平時多教幼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練習字音,唱歌時還要提醒朗誦歌詞,教他們正確的發音方法,說明發育部位並耐心地一次一次示範。
5.培養幼兒有表情地唱歌:
首先,教師的范唱要優美動聽。教師範唱對塑造幼兒美好的歌聲有很大的影響,范唱應是歌曲藝術上的一次再創造,教師首先要分析歌曲的思想內容,它是怎樣通過音樂來表現的,它的風格、節奏、節拍、旋律方面有什麼特點,用什麼速度演唱。
其次,考慮對歌曲進行藝術的處理,從力度、音色、連斷速度等的對比變化入手,去增強歌曲藝術表現力。
最後,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內容,比如:為了讓孩子了解“鴨媽媽和雞阿姨”這首歌,我準備了一幅圖,上面畫鴨媽媽背著雞阿姨過河,它們的翅膀搭在一起,張著嘴高興地唱著歌,我通過語言啟發他們思索。如:“雞阿姨不會游泳過不去河正著急時,鴨媽媽是怎樣表示的?”“鴨媽媽和雞阿姨親親熱熱在一起,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教師的提問啟發使幼兒逐漸掌握歌曲的思想感情,演唱時幼兒才能更好地表達出來。
我所帶過的班,由於注意培養幼兒甜美和諧的聲音,使孩子們特別喜歡歌唱,他們的歌唱發聲好,歌聲甜美純正,富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我們班孩子演唱的歌曲經常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小喇叭”節目中播放,深受廣大小朋友們的喜愛。
跋涉的步履不能停
我在事業上剛剛有所起步,人生的磨難又來了。我的愛人突發了腦出血,住進了醫院,日夜搶救,要人護理。我妥善安排了時間,白天上班,晚上到醫院值班,約有半個多月,我奔走於單位與醫院之間,直熬到愛人轉危為安。
誰料“屋漏更道連夜雨,船破更遇頂頭風”,我又得了高血壓、冠心病,自己還得求醫問藥。該怎么辦?咬咬牙,沒有過不去的橋,我堅信兩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精神不垮有支柱”。當時幼稚園正在學習《幼稚園工作規程》,我身為業務園長,力求自己學得深入些,掌握得透徹些,除參加單位的學習以外,抓緊分分秒秒業務時間,蒐集、查閱各種幼教改革資料,鑽研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幼教理論。為了把《規程》精神變成教師的實踐,我親自參加園內所有的業務活動,了解掌握教師工作的情況,在指導全園教師的工作中,層層誘導,步步推進,使全園教師統一思想認識,破除陳舊教育觀念,大膽地、腳踏實地地進行教育改革。大家認識到,幼兒活動的環境不應單純是美化、綠化和兒童化的外在裝飾,教師應為兒童構建能夠充分滿足兒童發展需要,有利於誘導幼兒主動尋求知識,調動其學習興趣,培養其良好學習習慣和形成良好個性的物質環境。思想認識轉變了,但如何“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呢?這個問題,日日索繞我的腦際,使我陷入苦思冥想之中。一天下班時分,雪後空氣格外清新,在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想,忽然腳下一滑摔出去一米多遠,跌倒在地,剎那間天旋地轉,一會兒身邊已經站了七八個過路人,我坐在雪地上笑起來,笑得那么開心,竟把圍觀的人弄得個個驚愕,他們誰能明白,就是在摔倒的那一瞬間我來了靈感——想出了“創設”的辦法。我摔了彈身上的泥水,滿心高興地扶著路邊的小樹趔趄地走回了家。
我想出的創設辦法可以歸納為“分割”、“開放”、“合理”六字要訣。
所謂“分割”,就是將活動室空間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活動區,就像一套組合櫃,分割成若干空間,分別放電視、音響、衣服、雜物和古董。這樣的活動區可以使不同性格、不同愛好的兒童都有機會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使作為活動主體的幼兒在各自有情趣的活動過程中探索、學習和體驗,實現因人施教。分割方案經確定後該具體操作了,可在隔板多高和用什麼做上又出現了分歧意見,這雖然是兩個小問題,但我考慮要以此為契機,對教職工進行教育,加深其對《規程》的理解,於是組織了專題討論,大家統一了意見,認為隔板要低於孩子的身高,使幼兒在每天的活動中,都感覺到自己是融於集體之中的,有利於避免這些“小皇帝”、“小公主”產生孤傲性格,有利於培養他們的集體感。至於隔板的材料,以勤儉節約和安全為宗旨,用玩具櫃、小課桌、廢舊紙箱充當。
所謂“合理”,就是指為了能有利於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有利於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對活動區進行合理安排,包括根據活動區的內容及特點確定位置,比如認知區、圖書區屬於安靜區不能與又唱又跳的表演區靠近,而積木區、結構區、操作區和科學區就要儘量靠攏。操作材料的投放也大有學問,一定要直觀形象而又能突出其本質屬性,便於操作,有利於幼兒在活動中完成該項目標。
所謂“開放”,包括兩層涵義:一是幼兒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玩具材料,使環境中潛在的教育價值轉化為現實價值。二是活動區之間有通道,幼兒可以自由轉移,以長久保持幼兒的新鮮感,不斷激發他們求索的興趣。
活動區建好了,是採取放手式教育,還是引導式教育,針對這個問題,我又組織教師展開了學習和討論,明確了要有效地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必須發揮好每個幼兒的主體作用和教師對每個幼兒的主導作用。這也正是《幼稚園工作規程》關於教學的基本精神所在。
我和老師們認真分析了園裡的每一個孩子,找出他們的共性和個性,針對不同對象採用不同辦法。
小班的幾個小女孩不會用勺子,每次吃飯撒場滿桌滿地,我就用可樂瓶製作了形象逼真的可樂娃娃,讓他們當媽媽,用小勺給娃娃餵飯,使他們在遊戲中逐漸掌握用勺吃飯的技能,從而,幼兒在活動區的遊戲中得到了個體的發展。
大班的一個小朋友,交往能力差,常和小夥伴發生爭執,我就聘請他做娃娃餐廳的經理,指導他踉小朋友商量解決問題,通過扮演經理角色,使他明白了,在與人交往時,要通過協商的辦法,而不是使用武力,在遊戲中他學會了交往的方式。
春春小朋友節奏感差,我為她單獨錄製了一盤節奏鮮明並且熟悉的樂曲,在活動區中,重點指導她,終於她能和小朋友一起非常協調地敲擊樂器了,再也看不到她那種難為情的樣子了。
活動區的創設,為每個兒童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幼兒在活動中可以自由選擇活動材料、活動內容,自由結伴。個人的意願和興趣得到了滿足,同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促進了個人的發展。
從“小月亮”到“春姑娘”
多年來,我熱衷於音樂教育教學的研究。記得那是在1973年一個春光明媚的下午,澳大利亞童聲合唱團到我園來訪問演出。當時由於受到文化革命的禁菸,國內文化生活十分單調。合唱團來我園演出,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行雲流水般流暢和諧的歌聲,同時他們深厚的藝術功底、藝術表現力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完全陶醉其中。一周、兩周過去了,我依然沉浸在那歡快激動的藝術氛圍里。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澳大利亞的孩子能唱得那么優美,我的學生難道就不成嗎?
從此,為了使我教的孩子們都能把美表現出來,我投入了全部的身心。我從微薄的薪水中擠出錢來,添置音樂書籍,節假日奔走於師友之間,虛心求教。但是,時時困擾著我的是自己的音樂教學方法過於簡單、呆板,終於有一天,一位專家告訴了我四個字“體驗、體現”,撥開了我心中的迷霧,是呀!自己不能融匯貫通地體驗到歌曲的內涵,又怎么能靈活有效地培養孩子,讓孩子用心靈去探索、去體現呢?
幼稚園的老師都知道,《小月亮》的歌詞:“天上有個小月亮,哎喲喲!圓圓的臉蛋真漂亮,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好像和我在捉迷藏。”表面看來,這是一首貼近幼兒生活又極易被幼兒理解的歌曲,用圓圓的臉蛋比喻小月亮,孩子們很容易理解,走走停停,是他們十分熟悉的動作,至於捉迷藏,更是他們經常玩的遊戲,當我深入研究教材時,發現了這短短的歌詞裡面,有一個可以開啟幼兒熱愛科學的知識點,那就是“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如何利用歌曲去撥動這群孩子求知的觸角呢?我利用晚間散步的時間,帶領幼兒玩起了和月亮姐姐捉迷藏的遊戲。我告訴小朋友,可以快走也可以慢走,但必須一邊走一邊看著月亮姐姐,還必須走一會兒,馬上停下來,看月亮姐姐怎么樣了。就這樣,在皎潔的月光下,一個別開生面的遊戲開始了,一個個娃娃興高采烈地走著,一張張小臉使勁地揚著,一雙雙小眼睛瞪得圓圓的。孩子們喊上了:“老師,真好玩!我走,她也跟著我走!”“老師!老師!怎么我走得快,她也走得快,我走得慢,她也走得慢,真逗!”“老師,我停下來、她也不走啦!”接著,孩子們紛紛發問:“老師!這是怎么回事呀?”“為什麼呀?”就是這樣一首簡單的歌和一個普通的遊戲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當和月亮姐姐玩過遊戲的孩子們再唱起這首歌時,我想那一個個小小心靈一定被自然科學現象吸引了。
教給孩子們懂得音樂,體觀音樂的表現力,我終於摸索到了一點門路,那就是:細心地研究教材,挖掘每一個教材的“可溶點”,再啟發孩子們去體會、嘗試、表現,繼而去創造。
在創編“春天來了”這個音樂遊戲時,我以充滿著激情的甜美聲音,朗誦那首“春天來了”的配樂詩,孩子們自由結伴造型,有的弓著身子扮小橋,有的伸直小胳膊當小樹,有的歪著小腦袋說是嬌嫩的迎春花,有的輕握著小手,表現小河的流水和小魚的遊動,突然,有小女孩想像自己是春姑娘,從天上輕輕地、慢慢地飛下來,溫柔地撫摸著小河、小草、小花。可以看出,孩子們理解了音樂,音樂激發了他們的想像,他們又以自己的想像力來表現音樂的美。喜壓不僅陶冶了兒童的美感,同時還激發了幼兒創造美的能力。我隨音樂教育教學方法獲得了初步的成功。
綠色的愛——擁抱大自然
我是一個熱愛自然、喜愛生物的人。孩子們跟我一樣,對豐富多彩的自然界充滿了興趣。把孩子們帶到大自然中去,通過觀察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是培養幼兒廣泛的興趣和求知的探索精神的一種有效的教育途徑。
一年四季,我幾乎每天清晨和晚間都要帶孩子們有目的、有計畫地觀察自然界的變化。
春天,我和孩子們一起觀察小草出土,綠樹抽芽,讓孩子們仰起小臉,感受那和風拂面、麗日沐浴的溫暖;夏日,我和孩子們一道欣賞似錦的繁花,在柳蔭下躲避那似火的驕陽;秋天,我和孩子們撿拾落葉,巧作葉貼。掛滿牆上,目送高天一字雁行的南飛;冬天,我們用放大鏡津津有味地看那六瓣雪花,踏著厚厚的積雪,聽那“咯吱”、“咯吱”的聲響。孩子們慢慢和大自然有了感情,愛上了大自然。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經常、更直接接觸到觀察對象,我們在花園裡種上了楊、柳、松、柏、楓、槐、棗、桃、杏等樹木和迎春、月季、榆葉梅、美人蕉等花卉,種植了扁豆、絲瓜等蔬菜。我帶著他們一起鬆土,一起施肥、澆水、剪枝,一起體驗勞動的幸福,一起分享勞動的成果。
除了這些植物觀察對象,我們還在班上辟出一塊天地,建立了一個自然角,在那裡養了雞、鴨、魚、鳥和小姐則。
藉助這些時時可見的動植物,我向孩子們提出了比較的任務,引導他們找出明顯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教給他們把小雞和小鴨、楊樹和柳樹、蘋果和鴨梨、水蘿蔔和胡蘿蔔概括歸類。
我的辛勞沒有白費,看到孩子們學到了知識,發展了思維,我滿足了,久久陶醉在收穫的欣喜之中。
假日的一天,我在家翻閱藏書。一本幼兒教育論著中的一段話,把我的教育生涯推向了一座全新的殿堂。我工工整整地把這段話抄錄在自己的工作日誌上:“通過觀察活動,發展幼兒智力,只是教師邁出的極其重要的一步。我們還必須注意讓他們親自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培養他們良好的科學素質和情感。”這對我來說的確是一個新課題,也實在是一個難題,我決心攻克它。我注意到在做“尋找春的訊息”的遊戲時,孩子們那么活躍,那么興高采烈,而和農民伯伯“分享金秋收穫喜悅”的活動,卻搞得乾乾巴巴,缺少生氣。看來,抽象的說理辦法,對於三四歲的孩子是行不通的,必須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動腦,親自實踐,產生出真實的感覺,才能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和情感。
一個深蘊人生哲理的種子發芽實驗設計出來了。
準備三隻無色透明的玻璃瓶,裝上半瓶清水,每隻瓶內插入一根玻璃棒,玻璃捧上用細線綁上三顆蠶豆。一顆全部浸於水中,一顆完全離開水面,中間一顆,一半泡在水中,一半露在水面之上。然後,將1號瓶放在室內向陽處,2號瓶用黑紙密封起來,也放在室內。3號瓶擱到冰櫃冷藏室里。
蠶豆長大了,孩子們也長大了。
我感悟到:孩子們從自然界學習知識,正是我們給予他們的綠色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