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易疇

田易疇(約1887~1949),號范九,河南嵩縣人。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路軍總指揮部秘書、陸軍第七十五師軍法處處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易疇
  • 籍貫河南嵩縣
  • 出生日期:約 1887年
  • 逝世日期:1949年
人物介紹,

人物介紹

河南高等巡警學堂及北平京師憲兵學校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路軍總指揮部秘書、陸軍第七十五師軍法處處長等職。1935年1月至1940年12月任旌德縣長。在旌德主政六載,與愛國將領、皖南行署主任、縣人戴戟私交甚篤,受戴影響,田為旌德做過一些有益之事。
“七·七”事變不久,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全國抗日民統一戰線形成,各地抗日救亡運動蓬勃興起。田易疇順應時勢,支持共產黨人呂一鶴等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成立“抗敵後援會”(後改稱“戰地服務團”和“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和農民、工人、商民、文化、婦女等各界抗敵協會,田還親自擔任縣優待出征軍人家屬委員會主任,撥糧優撫抗日軍屬。
1938年,蕪湖等地相繼淪陷,旌德成為“小後方”,成千上萬難民和散兵游勇、軍官眷屬紛紛湧入本縣,亟待安置。田易疇主持縣難民救濟支會,創辦難民收容所6處,收容和接待過境難民幾千人,發給糧食和路費,對定居者多方安置,開闢難民墾殖區。貸款購牛建房,設立難民紡織工廠、罐頭製造廠、難童學校等,以期自給自救自教,並命縣立平民診療所對難民免費施診。
田易疇親臨各鄉,對土地占有和田租進行社會調查,深感“人民所受之苛剝亦與時而俱增”。1940年全縣旱災,田提請行政會議酌減佃農租額,以期緩和農民和地主的階級矛盾,利於全民抗戰。田易疇要求各地廣建穀倉,積糧備荒。以豐補歉。分派各鄉從縣紡織廠領取手工紡機,全面推行紡織,發展農村經濟,受到省政府嘉獎。
旌德山多道阻,舟車不通。1945年5月,田易疇奉皖南行署令,與績溪合修績、旌(績溪至旌德三溪)手車道,全長55公里,路寬約3米,中鋪石板,可供獨輪手推車行駛,使本縣交通條件有所改善。
田易疇在任期間,還查禁賭博,廢除迷信、陋習,取締纏足、煙館、土膏店,嚴禁販賣鴉片和種植罌粟。
解放初期,田易疇在休寧縣被原侍女之夫殺害,全家五口僅一女倖存,釀成轟動一時的慘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