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垓村位於安吉縣南部,距縣城14公里。村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屬上墅鄉。東西兩側為山巒夾峙,中間為產糧田畈,山間有石煤和石灰石礦藏資源。南自龍王殿而來的公路穿村北去,與杭孝公路銜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田垓村
- 行政區類別:浙江省湖州市
-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
- 面積:約5平方公里
- 人口:1985人(1992年)
歷史變遷,農林生產,林業資源,村辦企業,村民生活,百度地圖,
歷史變遷
清《(光緒)孝豐縣誌》載:明清時,村區有田垓、湯垓兩個較大的村莊。清鹹豐、同治年間,經戰亂,居民大多亡散,現有居民大部分是同治後由紹興、台州、溫州等地遷來的移民後裔,以王、馬、李3姓居多。隨人口的增多,居住地不斷擴大,形成湯垓、白毛塢、過路口、沙灘里、三里亭、田垓、黑風山、泗溪塢、麻廠里、施界山、黃紙碓、桃園裡、下前山、郎裡頭、大灣里、上前山、黃栗塢17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田垓。1949年屬南嶼鄉,次年屬上墅鄉,1955年屬施善鄉,次年成立田垓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61年稱上市人民公社田垓大隊,1984年為上墅鄉田垓村。1992年有508戶,1985人。
農林生產
村有耕地1756畝,其中水田1687畝。由於村區地勢較低,且原無蓄水灌溉設施,既怕洪澇又懼乾旱,長期來為“逢旱田枯乾,逢雨水汪汪”的低產畈。民國期間,糧食畝產150公斤上下。1949年後,依靠集體力量修建水利,逐步增設農田水利設施。當13.5萬立方米庫容的黃栗塢水庫竣工後,接著又建起山塘3座,蓄水量為1000立方米。耕作制度由一年一季改為一年2-3季。80年代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生產積極性提高,村民個人和村集體對農業的投入增加,農業生產逐步提高機械化的程度,現有手扶拖拉機20輛、排灌機械30千瓦,耕作與脫粒機械60千瓦,農副產品加工機械25千瓦,機耕面積達總耕地面積的90%。1992年,糧食畝產604公斤,總產達1060噸,農業總產值150萬元。
林業資源
林業是村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村區有山林7123畝,其中毛竹林3405畝、用材林1914畝、茶山196畝、桑園40畝,其他為薪炭林。農業合作化後,林業由集體經營。80年代,山林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1992年初,為進一步完善竹林生產責任制,對原承包到戶的毛竹林實行折股聯營,由村經濟聯合社與原承包戶簽訂折股聯營協定書,實行“統一管護,統一培育,統一採伐,統一出售,分隊結算,分利到戶”。聯營後,投入5.5萬元,對毛竹林進行鈸山、施肥,並開闢筍竹兩用山500畝。1992年出售毛竹10.5萬支、木材40立方米、茶葉2500公斤、蠶繭1500公斤。
村辦企業
在村辦紡織工業創建與發展的同時,村集體又創辦了其他工業企業,至1992年,除紡織廠和綢廠外,還有化工實驗廠、儀表配件福利廠、石灰廠、碳化磚廠、石煤礦、綜合經營部等11家,固定資產250萬元,工業總產值700萬元,稅利120萬元。其中化工實驗廠建於1992年,系在上海有關科研單位的指導下,村集體投資65萬元而建,擬採用先進工藝設備和高檔原料,生產具有國際水平的FD-516雙層多彩內牆塗料。並被科研所列為新產品中試基地和推廣培訓基地。現村辦企業已形成以紡織為龍頭,化工為骨幹,建材在發展,集體為主導,個體為補充的多業並起的工業格局。
隨著公路暢通和經濟發展,部分村民還兼營貨運與客運業。
村民生活
民國末年,田垓村共105戶、650人,大多靠幫工、佃耕以維持生計,一般皆棲身於低矮簡陋的茅屋裡,生活窘困,子女讀到國中的極為少見。1949年後,經過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運動,生產發展,生活有所改善。1978年,人口增至397戶、1711人,人均收入129.4萬元。80年代以來,改變單一經濟結構,特別是村辦工業崛起後,村民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改善。1992年,人均口糧400公斤,人均純收入1206元。從1987年起,先後有440多戶新建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電視機、腳踏車、縫紉機、電風扇已普及,電冰櫃、洗衣機、錄像機、機車也越來越多地進入普通人家。村有國小1所,1983年投資13.5萬元建成1幢1240平方米的教學樓,入學率達100%。青壯年文盲全部掃除。村辦工業和多種經營的發展,為全村1130個男女勞動力提供了出路,其中從事工業勞動的有580餘人。1991年,為解決殘疾人就業,村投資10萬元創辦儀表配件福利廠,當年安排18人,次年又與縣金屬製品廠掛鈎,同時生產5輪轉椅,產值增至75萬元,職工人均年工資1600元,殘疾人從此殘而能勞,勞有所得。由於田垓村80年代以來經濟的長足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表現,1992年被評為安吉縣十個“名星村”之一。
百度地圖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