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偉生, 男,漢族,1953年4月出生,籍貫:甘肅省慶陽縣,民盟盟員,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偉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3年4月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蘭州大學
- 籍貫:甘肅省慶陽縣
學歷及工作經歷,主要工作成績,
學歷及工作經歷
1974年6月,畢業於蘭州醫學院藥學系(現蘭州大學藥學院)。 同年留校工作。
1975年5月-1976年6月,在四川醫學院藥學系(現四川大學藥學院)進修藥物化學。
1978年10月-1985年12月,南京藥學院(現中國藥科大學)碩士研究生。 從事甾體藥物合成研究。畢業, 獲理學碩士學位。指導教授: 廖清江教授。
1982年4月-1985年11月,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從事從豬去氧膽酸合成甾體植物生長激素-油菜甾醇內酯的研究。畢業, 獲理學博士學位。指導教授: 周維善院士。
1986年11月-1988年11月,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化學系和蒙大拿州立大學化學系博士後。從事雜環化合物合成方法研究。指導教授: T. Livinghouse 教授。
1988年底回國,1991年建立了獨立的研究小組。主要從事資源化學和甾體化學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內容包括:1,以氟烷基磺醯氟為代表的非天然資源性化合物的反應及其在有機合成化學中的套用;2,以甾體皂甙元為代表的天然資源性化合物的反應及其在有機合成化學中的套用合理利用研究。
1985年聘任助理研究員,1990年聘任副研究員,1995年聘任研究員,1996年獲博士導師資格,1998年曾擔任天然有機化學研究室窒主任。2000年,與企業共建《資源化學與甾體化學聯合實驗室》,並擔任實驗室主任。擔任過中國藥科大學、廣西大學、西北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曾作為雲南白藥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聯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後指導老師。
社會兼職:政協上海市委員會委員,民盟上海市市委委員,《化學學報》編委,上海有機所工會委員,中國化學會有機委員會秘書。
主要工作成績
提出了基於資源性化合物合理利用為導向的有機合成化學,即資源化學的理念,並付諸於研究工作之中。與企業共建了《資源化學與甾體化學聯合實驗室》,在上海師範大學建立了《資源化學實驗室》。
研究了氟烷基磺醯氟與甾體羰基化合物的選擇性反應,解決了國家一類新藥愛普列特研究開發中遇到的核心技術難題。2001年,我們研究成果(專利技術)已經套用與愛普列特的生產。
針對甾體藥物生產基本原料甾體皂甙元氧化降解中存在的嚴重環境污染問題和非原子經濟性利用問題,深入研究了用雙氧水代替鉻酐氧化降解甾體皂甙元,經過十餘年不懈的研究,已經進入中試階段。這一半個世紀的工業環境污染問題有望儘快得以解決,通過此項目,我們也從原廢棄物獲取了一類帶甲基側鏈的手性合成試劑。
發現了三氟甲基惡唑酮與不飽和鍵的串聯反應,提供了合成以含氟殺蟲劑 AC 303,630為代表的三氟甲基雜環化合物的新方法。
發現了區域選擇性氧化降解甾體皂甙元的新反應,提供了製備甾體合成中間體的新方法。
發現了氟烷基磺醯氟誘導的碳正離子串聯重排反應,提供合成橋環十輪烯的新方法。
發現了氟烷基磺醯氟誘導的轉化臨二醇成為環氧的方法,並且套用於中藥活性成分橋環黃皮醯胺不對稱合成。
發現了新的一類親電環氧化試劑,過氧氟烷基磺酸。
完成了天然產物新黃皮醯胺、橋環黃皮醯胺、OSW-1、噴腦皂甙元、麝香酮、松葉蜂性信息素、Dragonamide、沒藥甾酮、Azedarachol、Toosendanoside的合成,完成了松乾蚧性信息素Matsuone C7-C13片段、DidemnaketalsC1-C7片段、維生素E側鏈和Cephalostatine 1 南片段的合成。還完成了22-脫氧OSW-1、5(6)-雙氫OSW-1、雙氫Spiniferine 1等天然產物類似物的合成。
完成了愛普列特、非那甾胺、孕甾三烯、雌酚酮、屈螺酮、地美孕酮、U-100766、表高油菜甾醇內酯、雄甾-16-烯-3-酮、三氯蔗糖等藥物的合成,多數合成技術已轉給相關企業。
設計合成了新型的5a -還原酶抑制劑三氟甲基甾體,設計合成了新型的雌激素受體拮抗劑。
培養博士後7名(包括與企業聯合培養的博士後),博士16名(包括聯合培養),碩士12名。原本組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和年青職工去國外讀書,工作的人員有26名,在香港工作的3名。有一名博士後被國內大學聘為教授,有一名被聘為副教授,留研究所工作一名。許多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幹。
申請專利四十多件,受權十多件,實施一件,正在中試二件。發表學術論文四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