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雙色螢光近場顯微技術研究細胞信息的跨膜傳遞》是依託清華大學,由王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用雙色螢光近場顯微技術研究細胞信息的跨膜傳遞
- 依託單位:清華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剛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批准號:69808003
- 申請代碼:F0516
- 負責人職稱:講師
- 研究期限:1999-01-01 至 2001-12-31
- 支持經費:12.5(萬元)
《用雙色螢光近場顯微技術研究細胞信息的跨膜傳遞》是依託清華大學,由王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用雙色螢光近場顯微技術研究細胞信息的跨膜傳遞》是依託清華大學,由王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建立一套適合於進行細胞膜信息傳遞功能研究的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採用雙色螢光探測技術,高速掃描結構及適於在液體...
將探針沿樣品表面做光柵式掃描,可獲得橫向解析度達20 nm、縱向解析度達2~5 nm的表面圖像的一種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術。是進行納米結構研究的顯微技術。如果將反差與光譜技術結合,還可以研究表面的化學結構和組成、局部應力、電磁場的分布以及激發態的動力學。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由於光子的特性,近場光學顯微鏡在生物研究中具有許多優點:(1)超越光學衍射極限的解析度,甚至可達到亞納米量級;(2)光學顯微技術,無侵入性,可在生物的自然狀態環境下進行觀測研究;(3)能夠觀測吸收、 反射、 螢光、 偏振對比度,透視生物樣品內部光學性質;(4)光譜學分析,對化學狀態具有高解析度;(5)局域(納米...
Edmiston等利用全內反射螢光各向異性和吸收二色性結合研究細胞膜中的分子旋轉分布。Chan等將全內反射螢光用於液-固界面的DNA寡核苷酸的吸附和表面擴散研究。利用一種pH敏感螢光團產生的全內反射螢光,可觀測吸附水解酶的自發重構化。新近,全內反射螢光技術已用於實時監測核酸相互作用、考察吸附在石英上的水解酶分子的重...
在近場光學研究領域,遠場衍射極限被打破,解析度極限在原理上不再受到任何限制,可以無限地小,從而基於近場光學原理可以提高顯微成像與其它光學套用時的光學解析度。基於近場光學技術的光學解析度可以達到納米量級,突破了傳統光學的解析度衍射極限,這將為科學研究的諸多領域,尤其是納米科技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操作、測量...
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的辦法之一是近場光學顯微鏡,它是利用探針探測樣品表面的隱失場而獲得樣品表面信息。受激發射損耗(STED)螢光顯微術是一種可以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的遠場光學顯微術。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醫學,材料學領域開始對亞百納米尺度的微結構進行觀測與分析,從而對顯微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細胞生物學的發展簡史 1.4細胞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第2章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 2.1細胞顯微技術 2.2細胞化學技術 2.3細胞組分的分析方法 2.4細胞培養與細胞工程技術 2.5蛋白質組學技術 2.6分子生物學方法 第3章細胞膜與跨膜運輸 3.1細胞膜概述 3.2細胞連線 3.3細胞外基質 3.4物質的跨膜運輸 第4章...
利用光子鑷子或者雷射顯微輻射儀與共聚焦雷射顯微鏡結合,將使製作生命系統顯微鏡標本或注射成為可能。研究方向 (1)用光學近場顯微技術克服經典顯微鏡限定的分辨力極限;(2)從生物體內部獲取信息(共焦雷射掃描顯微技術);(3)細胞級內部生命過程的位置和時間分辨分析方法(時間分辨螢光顯微技術);(4)顯微方法與...
11. 3 特殊疾病的顯微技術 11. 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2章 活體中的分子和細胞過程的成像 12. 1 引言 12. 2 基於細胞分子生物學的成像技術的進展 12. 3 已有的和新興的活體分子分析技術 12. 4 用於活體基因表達模式成像的報告基因 12. 5 染色劑和試劑:量子點 12. 6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13章 組織...
14. 用雙色螢光近場顯微技術研究細胞信息的跨膜傳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9~2001)15. 用近場光學共焦顯微技術研究蛋白分子跨膜相互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8~2002)16. 銅(銀)基複合超離子導體材料晶體薄膜製備研究及套用(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9~2002)17. 利用激子譜研究含銅(銀)及鹼...
同時介紹了生物物理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涉及分子生物物理學、自由基生物學、膜生物物理、電磁場生物效應、神經生物物理、抑癌基因網路及調控、生物信息學和顯微技術及其在生物物理學中的套用等內容。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分子生物物理學 1.1 蛋白質分子的結構 1.1.1 胺基酸的結構 1.1.2 多肽鏈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