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平衡》是2019年10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肅、黃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平衡
- 作者:張肅、黃蕊
- ISBN:9787520153560
- 頁數:214頁
- 定價:128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177千字
《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平衡》是2019年10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肅、黃蕊。
《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平衡》是2019年10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肅、黃蕊。內容簡介本書在分析傳統資源配置方式缺陷的基礎上,提出了最佳化落後地區創新資源配置模式的可行路徑,即依託創新資源的跳躍式梯度轉移模式...
一、行業產業轉移(產業轉移有時會擴展到某類產品甚至某類產業)。二、區域產業轉移(國內)。三、國際產業轉移(跨國)。轉移條件 1、區域間存在產業級差。由於世界各地的要素稟賦不同、制度環境不同,從而導致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已開發國家(或地區)與開發中國家(或地區)的主導產業存在明顯的產業級差。正是...
《產業有序轉移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作用機制研究》是2015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雪如。內容簡介 本書在理性政府假設的基礎上把產業轉移納入擴展後的LS模型中,將產業轉移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利弊影響進行了初步詮釋。探討了我國產業轉移的動態演變趨勢、路徑和相對規模,並在提出和界定產業有序轉移概念的...
我國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我國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是一本2014年出版的圖書,由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
最佳化產業分工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是一項由政府相關部門頒布的檔案。——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近日,《國務院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國發[2010]28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印發。這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是深入...
《產業轉移與區域不平衡發展——以廣東省為例》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利霞。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政治經濟地理學的勞動空間分工理論,對中國轉型經濟背景下廣東省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問題進行新的探討和審視。基於此,詳細論述2000年以來廣東省新一輪產業空間重組的時空過程及其對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的影響和...
《要素流動、產業轉移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內容簡介:當今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商品與資本、技術、信息和服務等生產要素跨國界流動的規模不斷擴大和程度日益深化,作為全球一體化最為顯著的表現形式之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正方興未艾,它通過國際、區際分工,在區域市場和世界市場範圍內最佳化資源配置...
區際產業轉移是指由於資源供給或產品需求條件發生變化後,某些產業從一個地區轉移到另一個地區的經濟行為和過程。區際產業轉移是一個包含區際投資與貿易活動的綜合性的要素與商品流動過程,是地區間產業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轉移地區與承接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簡介 區際產業轉移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
《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增長質量》是2019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成長質量》通過梳理產業轉移與經濟成長質量的相關文獻,從理論上釐清並界定相關概念,利用實證數據對我國2005-2014年來經濟成長質量與產業轉移進行度量分析,並運用經濟計量模型分析產業轉移對經濟成長質量的影響作用,終提出...
《中國產業發展論叢:產業轉移、空間聚集與區域協調》由十章組成,可以分為區域經濟理論與區域協調發展路徑思考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途徑兩個部分。從區域經濟學理論的新思考以及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選項出發,主要討論了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途徑問題。區域經濟學主要研究要素轉移以及經濟活動空間布局,而以區際非均衡...
另外,《產業轉移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還對主導產業問題、產業集群問題以及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問題結合國際金融危機大背景進行了剖析。《產業轉移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適合研究產業轉移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專家、學者參考,也可供經濟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閱讀。目錄 前言 綜合篇 第一章 加快產業轉移,促進區域產業結構...
產業合作是區域合作的核心。承接中國大陸特別是珠三角的產業轉移,結合東協國家推進工業化的需要,北部灣可以成為中國-東協科技和工業產業合作的接點。通過推進中國與東協的產業合作,大力發展研發業務,北部灣地區將會發展成為重要的加工製造基地。廣西北部灣地區作為中國-東協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地理優勢,豐富...
建設和完善邊境口岸設施,加強與毗鄰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發展邊境貿易。落實和深化西部大開發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推動建立長期穩定的西部開發資金渠道。第二節 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 東北地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在改革開放中實現振興。發展現代農業,強化糧食基地建設,推進...
研究區域產業轉移形成的微觀機制,揭示要素流動、企業遷移和產業轉移的耦合關係;再次,分析產業轉移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影響,研究構建區域產業轉移的政府調控機制;後,通過產業轉移區域合作、金融支持等專題研究,進一步實證研究產業轉移的調控措施,並從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角度,提出相應的...
(1)聚集經濟與產業聚集間累積循環的因果關係。韋伯認為,聚集實質上是企業在空間集中分布的一種生產力布局形式。由於生產要素在不同的產品的生產投人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並且它們在不同的地區的資源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資源要素稟賦成為決定企業生產經營優勢的重要因素。當然,通過資本積累、收入的轉移支付以及技能與技術...
第四節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 一、區域分工貿易理論 二、城市群理論 第五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 一、關稅同盟理論 二、大市場理論 三、協定性**分工原理 四、**需要理論 第二章 研究現狀綜述 第一節 廣義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研究綜述 第二節 我國區域聯合的發展 第三節 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一體化 第四節 京津冀...
二、對我國地區產業轉移問題的看法 第三章 產業轉移的國外經驗 第一節 東亞產業區域轉移的總體情況 一、東亞產業區域轉移的歷史進程 二、東亞產業區域轉移的新特點及原因分析 第二節 對東亞產業區域轉移模式的評論 一、東亞區域產業轉移模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二、東亞區域產業轉移——雁行模式的弊端 第三節 東亞產業...
第五章 產業轉移與區域協調發展:基於中國省域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 第一節 理論模型構建 一 基於自由競爭狀態的博弈基準模型 二 基於協調發展約束的博弈擴展模型 三 模型分析結論 第二節 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增長趨同的經驗分析 一 我國區域經濟成長差異的現狀分析 二 我國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成長趨同的實證分析 第三節 ...
第一章 國際產業轉移是當代大趨勢 第一節 國際產業轉移的背景和新特點 一、國際產業轉移的功能與規律 二、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對國際產業轉移的影響 四、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與國際產業轉移 第二節 區域性國際產業轉移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及其產業轉移 二、區域性國際產業轉移的新特點 第三節 ...
第一講:我國區域發展態勢與存在的問題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魏後凱教授 第二講:我國區域政策的基本走向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魏後凱教授 第三講:區域產業布局與產業轉移(上)主講人: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
第三,衰退期的產業淪為勞動密集型,技術完全定型化,產品需求已趨於飽和,生產發展潛力不大,於是從發達地區向落後地區轉移。以後起國家為出發點的西方產業布局理論 ⑴增長極理論(法)。在一國經濟增長過程中,由於某些主導部門或者有創新力的企業在特定區域或者城市聚集,從而形成一種資本和技術高度集中,增長迅速並且...
關聯理論對區域經濟理論最大的奉獻就是導入了戰略要素及其創新意義的關聯思維。第一,統攬全局的戰略視野往往有助於發現區位要素新的價值,導致更多的增長優勢形成;第二,來自國家層面的產業布局與政策、資金等安排,這樣一種國家戰略是區域經濟的最高形態,它促使獲得戰略要素的經濟體的區位要素凸顯戰略優勢;第三,...
二、“泛珠三角”中部比較優勢及區域合作定位 三、“泛珠三角”西部經濟發展概況和比較優勢 四、評價:遠離平衡態的區域合作 第六章 新內容——“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內容分析 一、基礎設施建設合作 二、要素流動合作 三、市場開發與產業合作 四、區域環境保護合作 五、區域合作內容的耗散結構論分析 ...
國務院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產業轉移是最佳化生產力空間布局、形成合理產業分工體系的有效途徑,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當前,國際國內產業分工深刻調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區發揮...
第七,進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條件,促進東部地區與東北地區傳統產業轉移,實現各區域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四要素 第一,統籌區域發展的主體是政府。區域發展的統籌是對社會關係中區域關係的統籌,它的主體是政府,目標是國家經濟整體實現平穩、持續和協調地發展。突出政府也是統籌區域發展區別於區域...
3.1.3 經濟發展情況 3.1.4 金融運行情況 3.1.5 科技條件 3.1.6 智慧城市建設現狀 3.2 瓶頸分析 3.2.1 管理體制不順 3.2.2 地區發展不平衡 3.2.3 人才流失嚴重 3.2.4 經濟總量偏小,產業結構升級制約因素比較突出 3.2.5 金融規模持續擴大,但服務效率不高 3.2.6 城鎮規模...
雁行模式對東亞地區的經濟起飛起到了獨特的作用。發展套用 1.雁形模式到雁群模式:赤松要的“雁行發展理論“主要是針對開發中國家提出的,其主旨是開發中國家利用引進先進國家的技術和產品發展本國的產業,因此在貿易圈中勢必存在不同發展層次產業結構的國家,這同時也是產業梯度轉移的一個動力。但隨著東亞各國經濟的...
協調實施重大產業工程。組織擬訂並推動實施服務業及現代物流業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綜合分析研判消費變動趨勢,擬訂實施促進消費的綜合性政策措施。協調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牽頭擬訂並協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負責全省重要商品總量平衡和巨觀調控,擬訂重要物資儲備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八)負責重大基礎設施的...
如果不能清晰劃分區域內三地的經濟職能,而是爭搶相對高效益、高附加值、能獲得高投入的項目,那么產業的轉移對接就可能出現梗阻甚至無序現象,區域內的產業轉移和承接就無法形成平衡的、有利於內涵集約發展的新經濟格局。因此,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求區域內各經濟重心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互補型財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