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空間分異與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產業空間分異與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產業空間分異與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是2013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產業空間分異與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 作者:何雄浪
  • 類別:經濟類圖書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362137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產業空間分異與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基於新經濟地理學的研究視角)/西南民族大學華風經 濟學叢書》摘要: 地區發展差距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經濟理論中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它同樣也是各國政策制定者普遍關 注的重大現實問題之一。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經濟改革使中國經濟實現了令人矚目的增長業績。我國 區域發展的重點地區,也經歷了若干次轉移。20世紀80年代是珠江三角洲,90年代前期是長江三角洲,90 年代後期是環渤海地區,2000年實施西部大開發,2003年提出振興東北,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
我國區域發展的重點地區在空間上不斷轉移,而且速度在不斷加快,對接受開發的地區,能夠起到一 種激勵的作用,但開發的效應是在逐步遞減的。中國區域空間格局依然存在突出問題:受自然、歷史以及 經濟基礎等因素的制約,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沿海地區的經濟集聚優勢進一步體現, 東西部之間的地區差距仍呈擴大趨勢;區域發展的空間割據、市場分割問題仍十分突出。
西部許多落後地區,尤其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依然相對滯後,與發達地區存在多重發展差距。
因此,中國經濟的整體快速增長並沒有實現地區間均 衡的經濟發展,中國空間二元性的發展格局依然存在。地區差距的持續擴大必然會對我國整體的長期經濟 增長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強大的理論和現實需求使學界對地區差距問題傾注了 大量的研究精力和熱情,眾多學者從經濟學、地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以及交叉學科的角度,對中 國地區發展差距問題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也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當前,我國的地區差距和經濟增 長的差異表現出很強的地理空間特徵,基本上形成了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中心、以西部地區為外圍的中心一 外圍產業空間分布模式。我們有必要思考:中國目前的產業空間分異形成的內在機理是什麼?這種產業空間 分異格局將對我國未來的總體經濟發展、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的發展造成怎樣的影響?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 縮小我國經濟發展差距,提高落後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統籌發展?對以上問題的思考構 成了本課題的研究動機。 為此,本課題放棄了傳統的新古典分析範式,轉而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 起來的新經濟地理學分析框架下,在存在規模報酬遞增、壟斷競爭與運輸成本的前提下去研究生產要素流 動、產業集聚與我國產業空間分異之間的關係,顯然,這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何雄浪所著的《產業空間分異與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基於新經濟地理學的研究視角)/西南民 族大學華風經濟學叢書》得以產生。

圖書目錄

l 緒論
1.1 研究問題的提出
1.2 優勢、第二優勢與產業空間分異
1.3 新經濟地理學產生與發展的學術歷程
1.4 新經濟地理學的核心思想與結論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視角、思路與內容
I.7 本章結論
2.1 土地成本、規模報酬與產業空間分異
2.1 核心一邊緣模型及其短期均衡
2.2 核心一邊緣模型的長期均衡
2.3 本章結論
3 企業異質、規模報酬與產業空間分異
3.1 模型的建立
3.2 市場均衡、規模報酬與貿易自由度
3.3 生活成本指數、規模報酬與貿易自由度
3.4 工人收入、規模報酬與勞動力空間流動
3.5 本章結論
4 企業異質、資本創造與產業空間分異
4.1 模型的建立及短期均衡
4.2 長期均衡分析
4.3 本章結論
5 企業異質、人力資本流動與產業空間分異
5.1 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5.2 企業區位選擇、企業利潤與產業空間分異的數字模擬.
5.3 本章結論
6 市場潛力、就業密度與我國地區工資差距
6.1 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6.2 實證分析
6.3 本章結論
7 企業效益、地區資本收益差距與我國地區資本流動
7.1 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7.2 實證分析
7.3 本章結論
8 地區資本收益、資本創造與產業空間分異
8.1 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8.2 實證分析
8.3 本章結論
9 企業生產規模、勞動生產率與本地市場需求
9.1 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9.2 實證分析
9.3 本章結論
10 市場規模、要素稟賦與我國區域發展分異
10.1 多地區FC模型與市場規模、要素稟賦.
10.2 實證分析
10.3 本章結論
l1 空間相關性、區域經濟成長動態變化與產業空間分異
11.1 理論模型分析
11.2 經濟成長收斂性的空間計量實證分析
l1.3 本章結論
11.4 本章附錄

作者簡介

 何雄浪(1972—),男,四川南充人,2007年6月從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2007年8月到西南財經大學套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2008年12月從宜賓學院調入西南民族大學工作。現為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老師、宜賓學院政管系老師,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在《經濟學(季刊)》、《學術月刊》、《南開經濟研究》等雜誌上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1部,主持*課題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課題1項,級課題1項,獲四川省政府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