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將壇說

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將壇說

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將壇說,是一本圖書,2013年5月1日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將壇說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301頁
  • 開本:16
  • 品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作者:陳峰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804369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將壇說》以人物之事,記一代之史。材料取自正史、野史、文集、筆記、方誌,熔裁於敘事中,不著痕跡。通過這部別裁體的宋史,宋代的君權與相權、國事與黨爭、內政與邊防、崇文抑武與軍力升降等重大關節,也能逐一領會。書中多數章節曾在《美文》雜誌連載。

內容簡介

《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將壇說》由陳峰著。北宋一代,物華繁盛,俊傑輩出,政壇上的風雲人物大多從平民中崛起。歷朝將相中,趙普、呂端、劉平等風格迥異,寇準、狄青名垂後世,丁謂、呂夷簡權傾一時,郭進、張亢、王韶等功勳卓著卻又被人淡忘。這些士林將壇人物生於宋代,適逢其時,得以施展非凡的才幹,他們個人的成敗沉浮也攸關北宋國運的興衰。

作者簡介

陳鋒,歷史學博士,西北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著有《漕運與古代社會》、《北宋武將群體與相關問題研究》、《宋代軍政研究》、《五十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現象研究》等。

媒體推薦

陳峰的歷史散文,宛如南山微風,渭水清流,伴送我們輕鬆走進那段遙遠的歲月,貼近那些風雲一時的文臣武將。
——辛德勇(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陳峰教授學術研究之餘,偶涉文壇,縱筆於趙宋人物。其性情真率,文如其人,筆力雄健、酣暢淋漓,而少有學究之氣。
——賈二強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用信史而又傳神的筆觸,展現宋朝文士、武將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在場”的歷史悲歡,頗有中國優秀傳統歷史傳記文學之餘韻。
——李華瑞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雖未徵引史料,卻是言必有據,不失史之嚴謹;雖非小說之體,卻於人於事娓娓道來,頗有評話之韻味。
——曹家齊(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圖書目錄

自 序
開國元勛趙普
狀元宰相呂蒙正
“呂端大事不糊塗”
親將張瓊與楊信
名將郭進
猛士呼延贊
士林豪傑柳開
名相寇準
“鶴相”丁謂
權相呂夷簡
宋庠、宋祁兄弟
庸將張耆與楊崇勛
詩書之將劉平
儒將張亢
大帥狄青
邊臣王韶
藍田“四呂”
附錄:
書中人物年表
參考書目
後記

後記

歷史宛如一條流淌的大河,下游寬闊浩渺,上游狹窄曲折,若要一直往上追溯,便越發感覺到河道的細小。及至源頭,往往發現幾同遊絲,甚或變得模糊不清了。所以古人對華夏大地上最重要的一條大河——黃河的源流,就爭論不休,多有歧義。小國的歷史如此,泱泱大國的歷史也差不多這般。由此看來,越古老的距離今天越遙遠,也就越混沌。
今人對歷史的了解,憑藉的主要是地上的文獻記載與地下的出土文物。於是乎歷史研究便不能不遵循嚴謹考證與分析的學術路徑,尤其是自上世紀西方社會科學引入國門後,史學領域日益強調理論與方法的重要性,近三十年來更是流派迭出,範式屢變,並形成某種特定的表達語彙與寫作格式。必須看到,因此產出了一大批學術成果,不僅澄清、破解了很多困惑已久的具體史實,而且揭示出諸多重大歷史問題的內在規律,大大超越了前人的認識。就此而言,歷史學成就斐然。
不過也得看到,如今學人在強調規範化的同時,也愈來愈學究氣了,其中一些研究著作還不免流露出刻板生硬的面目,令人望而生畏,這便日漸遠離社會大眾,幾乎成為“象牙寶塔”中的僵硬標本。正如友人劉復生教授所說:“有時令專業人士讀起來也頭痛,難怪有人責怪‘歷史’常常被‘遺忘’了。”(見《從歷史大拐角處走來的文武群像》,《美文》2010年第6期第86頁)
當今,隨著整體社會文化水平的逐漸提高,各階層對歷史讀物的需求與日俱增,讀者不僅需要了解歷史發生、演進的過程,汲取其中的經驗教訓,也有了想要感悟過往人們心靈活動軌跡的訴求。畢竟紅塵滾滾千年不絕,世道人心與人間紛擾自古有之,不過是換了場景罷了。青年毛澤東諳熟王朝興亡,放眼滔滔東逝的湘江,有“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吶喊;而更多的人關注生活本身,有意在稗官野史、詩賦小說乃至於舊戲間尋覓前代的百味人生,或在傳世的杯盤俎豆中揣摩昔日的生存狀態,希冀達到“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境界。
在工作與生活壓力日趨緊張的時代,歷史學除了學術研究之外,的確需要更直接地關照現實社會,做些有益的事情,以滿足民眾“閱讀”的需要。早些年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之受歡迎,正說明這一點。近年來,大量各種歷史題材的讀物蜂起,也反映了社會需求的旺盛。專家學者應該也能夠一展靈動的文筆,繼承我國古已有之的歷史敘述傳統,寫作可讀性強的歷史讀物,因為這是活的歷史。
多年來,筆者在研究之餘,一直抱有寫作散文的愛好,曾有一些文字發表。三年前,承蒙《美文》雜誌社穆濤先生的熱忱邀約,在該刊上開設“宋朝士林講壇說”欄目,翻檢史籍,用心下筆,陸續發表了有關北宋人物的系列歷史散文,受到讀者的喜愛,也得到學界友人的好評。前年暑期,因偶然機會結識人民出版社的賀暢女士,她閱讀部分文章後建議結集出版。去年冬天,清華大學的老友仲偉民兄不僅熱情向三聯書店推薦拙作,並介紹認識了該社的曾誠先生,彼此碰面可謂一見如故,於是便有了本書的付梓問世。在此對以上各位的支持關照,深表感謝!
筆者多年的朋友: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劉復生教授、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李治安教授和王曉欣教授、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賈二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的孫家洲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的辛德勇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彭衛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國學研究院的羅家祥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的李華瑞教授、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的姜錫東教授、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苗書梅教授以及中山大學歷史系的曹家齊教授等學者,都讀過拙文,並給予鼓勵和撰文評論,深情厚誼,令人難忘,在此一併深表謝意!
最後,還要提到西北大學的許多同事、友人也讀過拙文。多有勉勵,他們自始至終給筆者莫大的支持,這也是自己堅持寫作本系列散文的重要動力之一。在此,因人數眾多,無法一一道出大名,但對於他們的厚愛特别致以謝忱!
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短歌行》)現人說:“煮豆燃萁誰管得,莫將成敗論英雄。”(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沁園春·雪》)不同心境,有不同的感懷,閱讀歷史,又何嘗不是如此?

序言

在中國歷代王朝中,宋朝可以說相當獨特。一方面,從傳統武功的角度看,她可歸類弱世一代。北宋時期,北有龐大的遼朝,西有強悍的西夏,宋廷在邊防戰爭中落敗不少,還被迫簽訂議和條款。而割據西南的小國大理政權,也能長期並存不廢。至靖康之難,徽、欽父子兩代皇帝被俘客死異鄉;南宋之時,更長時間蒙受巨大的軍事威脅,唯偏安一隅,最終不免亡於元軍之手。今天昆明滇池邊的大觀樓內,清人孫髯翁的天下第一長聯有“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之句,可謂絕妙的排比,既對歷史上雲南與中央王朝的關係作了精闢的概括,又生動地點出了漢唐宋元幾代的不同特點。“玉斧”一詞用得確實高明,因為它代表了高雅與富貴,玩物的意義大於武器的用途,正與漢代之樓船、唐代之鐵柱和元代之革囊的純粹冷酷裝備,形成鮮明的對照,真是再形象不過了。凡此種種,都使許多讀史的人感嘆宋朝之“窩囊”。
但另一方面,兩宋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及科技之發達,在中國歷史上又是空前的,其典章文物、制度建設以及社會風尚等諸多方面,更在中國古代產生了具有深刻意義的巨大影響。還有如《清明上河圖》展現的豐富多姿的畫面,散發出濃烈的市井生活氣息,確已標誌著中國社會告別了森嚴的中古時代。近代思想家嚴復說:“若研究人心、政俗之變,則趙宋一代歷史最宜究心。中國所以成為今日現象者,為善為惡,姑不具論,而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斷言也。”史學大家陳寅恪則指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英國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頌宋朝道:“談到11世紀,我們猶如來到最偉大的時期。”而日本史學家宮崎市定也認定:“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具魅力的時代。”諸如此類,又使治史者無不驚嘆宋朝之繁盛。
正是在這樣矛盾複雜的歷史場景下,由“杯酒釋兵權”拉開序幕,宋朝政壇上演了一幕幕文臣武將的表演,或精彩紛呈,或沉悶落寞,或妙趣橫生,或悲喜交集,既有華彩樂章喚起的拍案喝彩,也有委婉哀鳴引來的黯然神傷,當然也少不了憤懣之下扼腕的喟嘆。諸如開國元勛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悍將張瓊強橫的代價、狀元呂蒙正的一時風光、猛將郭進的跌宕命運、文豪柳開的蜚語纏身、宰臣呂端的“大事不糊塗”、名臣寇準的大起大落、奸相丁謂的投機鑽營、文士“二宋”的瑜亮情結、重臣呂夷簡的老辣權術、名將狄青的英雄末路、儒將張亢的壯志難酬、邊臣王韶的拓疆西陲以及藍田呂氏的家族影響等等,真箇是彼此生涯命運不同,榮枯起伏迥異,又都不過是宋代士林將壇風雲的縮影,也無不昭示宋朝的時代變遷軌跡。
中國自古就有傳記敘述的傳統,其中太史公司馬遷更是堪稱一絕。《史記》為後世留下了以項羽、劉邦為首的一批秦漢時代人物的事跡,個個鮮活無比,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則以散淡的筆觸勾勒出魏晉人物的佚聞逸事,也同樣生動有趣,令人讀後產生不盡的遐想,甚或大發思古之幽情。與秦漢、魏晉相比,宋代的傳世文獻典籍極為豐富,正史、野史、文集、筆記小說、方誌以及石刻的墓誌、神道碑之類,不可勝數,這便為後人了解宋朝人物及其時代背景提供了較為充分的依據。筆者不揣淺陋,於讀史治史之餘,欲追慕太史公之所為,遂選取宋代若干代表性的文臣武將,落筆成文,再匯集成冊,是為《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將壇說》。需要說明的是,為讀者閱讀方便的考慮,本書將所有引文注釋省去。如此一來,固有別於通行的學術論著,不過內容材料卻皆取自各種史料記載(見書末“參考文獻”),不敢妄加杜撰。誠懇希望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