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礦量

生產礦量一般指本詞條

三級礦量又叫生產礦量,指的是在礦床開採過程中按巷道掘進的程度及採礦準備程度,分別圈定的可采儲量,叫做生產礦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級礦量
  • 外文名:Grade three ore volume
  • 別名:生產礦量
  • 屬性:分別圈定的可采儲量
  • 讀音:sān jí kuàng liàng
  • 套用:煤礦開採
簡介,開拓礦量,備採礦量,

簡介

三級礦量又叫生產礦量,指的是在礦床開採過程中按巷道掘進的程度及採礦準備程度,分別圈定的可采儲量,叫做生產礦量。生產礦量分為開拓礦量采準礦量備採礦量三個級別(露天礦的采準礦量與備採礦量是一致的),故又稱為三級礦量。

開拓礦量

開拓礦量屬設計可采工業礦量的一部分。是指已全部或部分完成開拓工程量和達到一定勘探程度(Ⅰ、Ⅱ類,B+C級;Ⅲ、Ⅳ類C級)的開拓水平以上的工業儲量。
開拓礦量分為地下礦山的開拓礦量和露天礦山的開拓礦量。
地下礦山的開拓礦量
地下礦山的開拓礦量凡按設計規定的開拓系統中的井巷工程均已完成,形成了完整的礦井提升、運輸、通風、防排水、充填等系統,據此可開掘采準巷道,並完成采準工作以前的生產探礦工程,在此開拓巷道水平以上範圍內所控制的工業礦量,稱為地下礦山的開拓礦量。
露天礦山的開拓礦量
露天礦山的開拓礦量凡計畫開採的區域內,礦體上面覆蓋的岩土已剝離,露出礦體表面,並完成了通往開採台階的運輸塹溝或斜坡路等開拓工程,則此台階以上的礦量,稱為露天礦山的開拓礦量。
開拓礦量的計算保全礦柱的礦量,在起保護作用期間,不能列為開拓礦量。只有在解除保護作用或允許回採這種保全礦柱時,才可將其列人開拓礦量。
開拓礦量的計算公式如下:開拓礦量=〖(開拓露出的礦體長度×礦體平均橫斷面積)-開拓礦量貯備期內不能開採的礦體體積〗×礦石平均容重×採礦回收率采準礦量
采準礦量是開拓礦量的一部分。在已開拓的礦體範圍內,按設計規定的採礦方法所劃分的采準坑道(如上下中段運輸平巷、採礦場的天井等),均已開掘完畢,生產探礦已完成,采場外形業已形成,則此採礦場範圍內的開拓礦量,減去開採損失及采準礦量儲備期限內不能開採的礦量後,即為采準礦量。采準礦量的邊界,應以採礦場劃分的形式和回採順序而定。在同一采場內的頂底柱和礦壁不能與礦房同時回採時,采準礦量的邊界即為礦房的邊界;如同時回採,則采準礦量的邊界即為採礦場的邊界(必須在完成礦柱回採設計所規定的采準工程後,方可列入采準礦量)。 “呆滯礦量”(包括:留在采準礦量儲備期限內不能開採的臨時性礦柱的礦量;采準礦量儲備期限內受開採程式限制不能開採的礦量及由於其他原因被積壓的礦量)和采準工程已采出的礦量,均不得列入采準礦量之中。
采準礦量的計算公式如下:采準礦量=(采場斜高×采場沿走向長度×礦體平均可采厚度×礦石平均容重-地質損失-呆滯礦量)×採礦回收率

備採礦量

備採礦量是采準礦量的一部分。在開採台階上,礦體的兩面圍岩已被剝離,台級上面和側面礦體已露出,平台探礦工作已完成,上個台級坡底線向外留出採礦設備占用的最小安全平台寬度以外,並夠布置一排炮孔以上寬度的,具備回採條件的礦量,稱為備採礦量。
在備採礦量範圍內,凡廢石夾層厚度夠分爆厚度的應予剔除,夾石後面的礦量亦不得列為備採礦量。
備採礦量計算公式為:備採礦量=〖(開掘帶長度×礦體平均橫斷面積)-備採礦量貯備期內不能開採的礦體體積〗×礦石平均容重×採礦回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