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只同化太陽光譜380—710毫微米區間的能量。通常把綠色植物吸收的光帶(380—710毫微米)稱為生理輻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理輻射
- 外文名:Physiological effect of radiation
- 拼音:shenglifushe
- 解釋:把綠色植物吸收的光帶
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只同化太陽光譜380—710毫微米區間的能量。通常把綠色植物吸收的光帶(380—710毫微米)稱為生理輻射。
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只同化太陽光譜380—710毫微米區間的能量。通常把綠色植物吸收的光帶(380—710毫微米)稱為生理輻射。...
一般按輻射波長及人眼的生理視覺效應將光輻射分成三部分:紫外輻射、可見光和紅外輻射。一般在可見到紫外波段波長用nm、在紅外波段波長用mm表示。波數的單位習慣用cm...
如果某一類群的趨異不是兩個方向,而是向著各種不同的方向發展,適應各種不同的生活條件,這種多方向的趨異稱為適應輻射適應輻射進化可有兩種模式,也被認為是大進化...
宇宙輻射生理效應是空間粒子輻射引起的人體生理反應。空間粒子輻射是空間飛行環境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會引起人體許多生理反應,甚至造成損傷。...
輻射敏感性是指生物體、組織、細胞、細胞內含物或生物分子在一定劑量的射線影響下,在形態上和機能上發生相應變化的大小。生物系統輻射敏感性與DNA的含量有一定關係...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稱為輻射。物體通過輻射所放出的能量,稱為輻射能,...
主要是各種家用電器,如電視機在接受信號時,會產生極微量的輻射污染,它們一般輻射劑量不大,但是日積月累很容易造成一些輻射症狀,如頭疼、多汗、易疲勞、記憶力衰退...
輻射分為電磁輻射和核輻射。核輻射危害,如鈷-60、銫-137、銥-192源等產生的γ射線;kr-85源等產生的 β射線;241Am-Be 源、 24Na-Be 源、124Sb-Be源及...
輻射能是指電磁波中電場能量和磁場能量的總和,也叫做電磁波的能量。太陽輻射以光速(c=3×10^8米/秒)射向地球,同時它具有微粒和波動這二者的特性。在自然地理...
電磁輻射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移動所產生。舉例說,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電磁“頻譜”...
電磁輻射引起對人體有害的生理效應,以及影響含有電氣、電子裝置等各類設備的正常工作的現象。對生物體的有害影響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取決於電磁輻射的頻率、強度、...
β+粒子通過物質時與核外電子相互作用,消耗能量而相互結合,同時轉化為兩個方向相反、能量各為0.511MeV的光子而自身消失,此過程稱為湮沒輻射。例如:當用能量...
生理學是生物學的一個主要分支,是研究生物機體的各種生命現象,特別是機體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及實現其功能的內在機制的一門學科。...
輻射進化也稱進化輻射,指一旦一個物種獲得了某種關鍵特徵,就獲得了打開自然界中不同生態灶或適應區大門的鑰匙,從而導致大量新生特徵和物種的湧現。...
生物物理學的分支學科。它研究輻射對生物器官和組織的效應中所涉及的基本物理、物理化學過程的規律及原理,特別是生物效應的分子機制和定量關係。輻射包括能引起物質...
環境致癌主要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大因素,而電離輻射是常見的物理致癌因素之一,輻射致癌是電離輻射的遠後效應,其致癌的發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輻射致癌是輻射...
《基因·輻射·社會》是1999年5月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E.A卡爾遜。...... 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輻射遺傳學的創建者。194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
太陽輻射中對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譜成分成為光合有效輻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波長範圍380~710納米,與可見光基本重合。光合有效輻射占太陽直接...
所謂電磁輻射污染,是指人類使用產生電磁輻射的器具而泄漏的電磁能量流傳播到社區的室內外空氣中,其量超出本底值,且其性質、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等綜合影響而引起該...
現在使用電腦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因長期使用電腦而導致脫髮的人群也日益增多,對於這一現象,醫學上稱為輻射脫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