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科學新技術》是198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子惠,顧錫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理科學新技術
- 作者:魯子惠、顧錫根
- 出版時間:1984年04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書號:1403175
《生理科學新技術》是198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子惠,顧錫根。
《生理科學新技術》是198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子惠,顧錫根。內容簡介本書是從新近國內九種刊物中,選擇有關生理科學及仿生、統計的一些新方法、新技術的資料。其主要內容包括:組織學技術、電生理學技術、免疫電泳學技...
細胞的生理過程是由納米尺度的生物分子執行的,因此對生命活動更深入的理解需要納米解析度的成像技術。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院士組和紀偉研究組組成的技術攻關團隊,一直聚焦於突破光學顯微成像解析度的研究,前期發展的ROSE顯微鏡把側向(X-Y)解析度提高到納米水平,基於干涉定位創新原理又研製出ROSE-Z顯微鏡,進一步...
現代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是人類在建立實用生物技術中從必然王國走走向自由王國、從等待大自然的恩賜轉向主動向大自然索取的質的飛躍。學科起源 現代生物技術是在分子生物學發展基礎上成長起來的。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用X-衍射法搞清了遺傳的物質基礎核酸的結構,從而使揭開生命秘密的探索從細胞水平...
NGP,即下一代病理技術。2022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教授在《中華病理學雜誌》上,首次提出了“下一代診斷病理學(next-generation diagnostic pathology)”概念:下一代診斷病理學以病理形態和臨床信息為診斷基礎,以分子檢測與生物信息分析、智慧制樣與流程質控、智慧型診斷與遠程會診、病灶活體可視化與“無創”病理診斷...
生物鐘又稱生理鐘。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通過研究生物鐘,如今已產生了時辰生物學、時辰藥理學和時辰治療學等新學科。2023年6月2日,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李慧艷研究員團隊和張學敏院士團隊發現大腦視交叉上核(SCN)神經元的...
但是與此同時,關於細胞質,除去結合著細胞生理對它的某些生理功能有所了解之外,對結構的認識並沒有多大進展。這種情況直至20世紀40年代後,電子顯微鏡得到廣泛使用,標本的包埋、切片一套技術逐漸完善,才有了很大改變。通過大量的工作,不僅弄清楚了從前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而又看不清,或者尚有爭議的細胞器,如線...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細菌轉化轉染技術 DNA序列分析技術 寡核苷酸合成技術 基因定點突變技術 聚合酶鏈反應技術 學科起源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綜合發展基礎上於20世紀70年代誕生的一門嶄新的生物技術科學。這個定義表明,基因工程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特徵:首先,外源核酸分子在不同的寄主生物中進行繁殖,能夠跨越...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命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電子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中的套用的基本訓練,具有生物醫學工程領域中的研究和開發的基本能力。主修課程 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基礎生物學、生物化學、信號與系統、算法與數據結構、數據...